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新三板内容创业如何赢?

来源:挖贝网 2017-06-26 18:29:17

摘要
讯6月17日,文学社夏季沙龙在云南大理举办,本届沙龙由新三板文学社、新三板50人论坛主办,万绿生物承办,兴海绿化、云能威士、司珈尔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机构、券商服务机构、资深媒体以及企业家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本次沙龙分为两场,上半场聚焦新三板行业发展,下半场聚焦“三类股东”现象。这也是对201

讯 6月17日,文学社夏季沙龙在云南大理举办,本届沙龙由新三板文学社、新三板50人论坛主办,万绿生物承办,兴海绿化、云能威士、司珈尔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机构、券商服务机构、资深媒体以及企业家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

本次沙龙分为两场,上半场聚焦新三板行业发展,下半场聚焦“三类股东”现象。这也是对2017年新三板的一次驻足盘点。挖贝网对大会进行图文直播。

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在大会上称,我办《鑫周刊》,一定会成功的。我做《鑫周刊》的办法是这样的,第一,定位是新三板的新财富。第二,用一种全新的共享经济的模式地办。一是投资,大家是众筹的,现在力鼎资本高级合伙人高凤勇都已经催着我要打款了;二是内容众筹,大家所有新三板活跃自媒体上的优秀文章,我们都给它印出来。

下为郑培敏发言全文:

郑培敏:第一个发言的叫抛砖引玉,所以我就是那个给大家垫高身高的砖头。刚才主持人讲,给了我一个标签叫“文化产业投资人”,我觉得我现在出去,包括昨天我从上海飞到昆明,专门去拜访了七彩云南的王董秘,我跟他介绍,我说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咨询公司做了19年,现在上市公司,包括新三板公司的股权激励方面,我们是独占鳌头。第二个标签,文化产业投资,还算是比较成功,有一些成功的IPO的,借壳的或者上了三板的成功案例。这次云南之行,更突出我的第三个标签,应该说过去一到两年里面,这是历史的潮流,冥冥之中把我推到了三板的这里,我自称为KOL(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意思是意见领袖),为三板鼓与呼。

而且我觉得我自己为三板鼓与呼,特别有代表性。为什么呢?我自己是1992年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做股票,1993年、1994年跟着老师做北京最早的股份制改造,北旅、城乡、王府井,我估计大家都不一定听过“北旅”、“城乡”这些个名字,“王府井”现在还在,都是1993年股份制改造拿国家体改委指标来进行上市的。所以我实际上在过去20多年里面,更多的是一个A股市场的投资银行从业人员,相对偏一级市场。

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新三板内容创业如何赢?

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

在2014年的9月份以前,新三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中关村到四个省份的试点,然后到全面推开,2014年9月份,其实已经全面推开了,但那个时候我的观点仍然不屑于新三板。

但是2014年9月份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跟股转系统当时公司监管部吴总,现在负责机构监管的,有一个交流,交流时间不长,不到一个小时。结果正因为吴总本身他不是证监会下来的人,他是一个海归。所以我觉得他脑子里面没有我们那些在国内A股资本市场浸染太久的一些东西。

我把新三板比喻成什么呢?

新三板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开始没有相关机构给一个国家级贸易市场,人家不也野蛮生长起来了吗?我们现在非得感觉这东西应该国家级,要认证,大家才舒服,这就是原来A股的思维,都要监管,什么东西都要允许。因为我是做股权激励的,我为什么跟吴总讨论呢?当时出了一个“百悦华邦”的第一个新三板股权激励,我就去质疑他,我说新三板都还没出政策,你怎么就能出这个案例呢?他说为什么要有政策?人家公众公司董事长自己愿意发这个股权,他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了。这句话对我的冲击非常大,我们过去什么事情都国家允许我才能做,其实新三板就是,国家没有禁止,你都可以做,这是真正的市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A股,不是真正的市场,或者至少是扭曲的市场。当然没办法,为什么A股会这样呢?

一开始1990年上海、深圳办了交易所,而且是地方的,后来慢慢收上去,开始没有证监会,1992年深圳出了810风波之后,才成立证券委,慢慢开始管。我觉得跟我今天讲的这个有点相关。

我觉得A股和新三板最大的不同是投资者结构的不同,A股现在有一亿股民,老大妈们都在里边,新三板只有2万,或者说两三万算上公司本身的股东一二十万,很多是不交易的,但是已经进去的,我觉得基本上还算是专业投资人,至少90%以上,而在A股可能倒过来。咱们新三板的做市指数也跌得很惨,一点不亚于2015年股灾。但是A股的股灾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新三板的这种阴跌,则不会。

中国散户的典型心态,场景是这样,或者我说的难听一点,典型嘴脸是这样的,炒了股票,赚了钱了,就觉得巴非特有什么了不起,年化才25%的回报率,我两年就翻了倍了,他不知道他是拿10万块钱、两年时间,给他一万亿试试看,他总觉得中国社保资金赚5%、6%很烂,不知道这个时间和规模的概念。

但如果他48块钱买了“中石油”,赔了钱,他永远是怪相关机构你怎么让“中石油”上市?没人逼着他买“中石油”,他不承担风险,所以一旦暴跌之后,就出来散户在那儿骂娘。

这次社长给我出的题目叫“内容创业”,因为我最近是全方位的进军新三板的服务,包括FA,包括老本行的股权激励,也包括FA,我自己既是文化产业的财务投资人,我投了“财新”胡舒立,但同时我现在又马上办一本新三板杂志。在3月3号,文学社春季沙龙的时候已经说了,这个杂志应该在2周之内从印刷厂印刷出来,我们跟水皮合作,用华夏的一个闲置刊号,办一个《鑫周刊》杂志,“鑫”是三个金字。社长说,让我谈谈内容创业,因为新三板文学社早期的主力都是新三板的自媒体,人人皆记者,人人皆评论员,人人皆媒体,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董秘自己微信公众号也相当于一个媒体,“老印说三板”、崔班长也办了一个媒体,点击率还很高。我完全逆市场而动,大家都在办自媒体的时候,连《新财富》也向互联网转型,现在所有机场里面都已经买不到它的纸媒了,大家在做顺时代潮流的时候,我恰恰办一个《鑫周刊》这个纸媒,我是有我自己的一些判断的。

对我来讲,又是我一个新创业,做一件新的事情,实际上我是基于整个新三板和A股生态圈的比较之后,我得出了一个觉得我要义无反顾的去做这件事情,而且我坚信这件事情是很有前途的。我们来看一下整个证券市场,在我的眼里,今天这个时候,现在正在开中国证券协会的年会,刚才马起华说,我怎么不去,按理说我应该去的,我是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我说我对三板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来了大理。

我曾经给相关部门提建议,因为他对我有监管,但对我的监管,非常的严格,要我们公司每个月提业务报表,这业务报表是什么呢?我们这个月收了多少散户的会员,股评做得怎么样,因为所有中国现在有独立证券从业资格的六七十家咨询公司,90%是做股评的事情,股评是什么?股评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为市场的买方服务,为投资者服务;第二,它为C投资者,为个人投资者,而我们的财务顾问是为上市公司服务,我一年大概服务1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卖方,他创造金融产品,增发配股都是在卖我的股份,而且所有的上市公司或者公众公司它是一个B,它是一个机构行为。

比如说,我为一个上市公司,昆明制药董秘兼副总裁徐朝能,我为他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他如果对我不满意,不给我付钱就行了。

但是散户,如果你给他做股评,给他荐股,他要买亏了,其实按理说根据契约,我只是建议权,你可以买、可以不买,但是老太太听了建议,输了之后,就会去投诉。所以我们公司每年在相关机构出的年检里面都是第一批过关的,因为我们没有投诉,那些做股评的,一定有投诉,2C的,你不是神灵,一定会有建议错的时候。

所以整个资本市场,无论是新三板还是A股,其实就是两个生态:买方和卖方。买方就是投资者,投资者分B投资者,就是机构,如公募基金,B的买方和个人的买方,C的买方。卖方只有机构,卖方只有B,我们来看一下,A股里面上市公司,法定中介机构之外,还有“三小”中介机构,有并购顾问、FA、财经公关,以早年的润言、久富这些为代表的,股权激励,我们在做的。

新三板,它叫挂牌企业,也有法定三大中介机构,同时也有三小机构。比如说,财经公关,原来我投资的菁锐,他们叫试图在探索,三板因为没有散户,所以你拿原来对A股的财经公关来做,是手法完全不一样的。股权激励我们也在做。实际上太湖金谷,是股转系统唯一授权的指定服务机构,一年太湖金谷接待3万人次的三板挂牌公司财务总监、董秘的培训,基本上是一个公益性的培训,就跟深交所培训中心一样。这就是了解我们现在今天在座的二三十位,三四十位,你现在如果是卖方,你在什么角色。

第二个就是买方,买方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有券商研究所,当然也有少量的咨询公司,比如说,申万研究所,它是研究所,但是它其实是券商下属的。比如说天相,它也出研究报告,它也去跟券商分仓,这是一种生存方式。

因为咱们今天讲新三板的创业生态,很多人都围绕新三板这个新的市场,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想赚谁的钱?在A股的买方那里有股评家,以及有一些网红,某些人要这么爆料,目的是回头哪一个房地产商请他出场,就是五万、十万的出场费,郎咸平怎么把自己的身价炒起来了,先骂别人,然后自己名声出来,出场费20万,他们的盈利模式,我看得比较透,本质上他们在经营自己的IP。

新三板上面你会发现,机构投资者,但是就像刚才印总讲的,社长写的文章,“尴尬的新三板研究”,你会发现新三板现在没有或者至少现在券商研究,比如说也有新三板研究,但它的盈利模式完全不是原来A股是靠分仓的。你要靠卖研究报告、卖年费,好像我至少没有看到任何一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新三板有没有股评家?没有,没有散户,你忽悠谁去?没有韭菜可割。所以新三板,我自己这个人是有洁癖的,我觉得A股里面很肮脏,我不屑于与这些人为伍,A股里面有很多韭菜,凭我们的智商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放低一点,要赚钱非常容易。今天我这个证券牌照卖出去,可以卖一个亿,都吓我一跳,前不久真的成交一个亿,一个空牌照,拿到牌照的人就可以合法的上电视、上报纸去荐股,不就是割韭菜,另外一种割韭菜,割韭菜一种是庄家抛售股票,还有就是股评家也是在割韭菜,会信那些股评的,实际上他的风险判断能力是个很弱势群体,要挣这些弱势群体的钱,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定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所以我说来承包我牌照,做个部门的和买我牌照的,一概不行,谈都不谈。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微信上的朋友或者约我,能不能谈,我说这个事儿免谈。

刚才是新三板的主流圈,整个资本市场,无论A股还是新三板,卖方和买方。还有一些边缘的状态,那就是观察员,咱们文学社讲的是自媒体、纸媒等等,媒体不是在这边主要的了,你有点像第三方,看热闹的。你看A股市场上,有指定法批,中证、上证、时报、日报,有强势的杂志,这里我认为法批,2C的,最早我觉得中证报、上证报在营业部门口卖的,2C的,老太太看看里面的行情,看看里面的股评,《新财富》显然不是在营业部散户大厅,他应该出现在董秘的手上或者出现在分析师、基金经理的手上,它是一个2B的,严格来讲专业人士的杂志。A股你会发现,自媒体不发达,也许因为我跟新三板接触有点近,屏蔽掉了,不知道大家脑子里有没有印象,哪个A股自媒体很火,我觉得它不应该火起来,它要火起来,证监会就管它了,如果没有证券从业资格,办一个新三板的自媒体天天在那儿讲股票,会有点悬。

最近有一家自媒体叫“市值风云”,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很猛,有点“财新”、“财经”早年的势头。但实际上你看它这个媒体,散户是看不懂的,都是在讲上市公司造假的事儿,那一定是专业人士看的。所以你看到,A股没有太多自媒体。另外,有一些也可以称之为媒体,也可以称之为工具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万得、大智慧、同花顺、东方财富,东方财富最早是做社区出来的,股吧,这是A股有这个生态。是不是A股这些生态在新三板都能找到映射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也找不到一些,比如说,没有指定法批,如果说新三板尴尬,这也是一个尴尬的地方,它没有喉舌的。

我要办的《鑫周刊》,我认为现在市场没有,半个月以后开始试刊了,我们希望办成新三板领域的《新财富》,是给专业人士看的,不是给散户看的。首先,新三板领域,我认为就没有散户,如果你的盈利模式、创业模式是2C的,那在新三板就没戏。自媒体显然新三板要比A股发达得多。行情和基本面工具,现在也蛮多,比如说,犀牛之星,类似也有一些,我们企酷、挖贝,当然都不完全是工具,挖贝可能偏媒体一点,突然昨天晚上也在想今天的发言,因为正好昨天碰到“全景”的,“挖贝”是不是有点像A股里面的“全景”,不一定完全准确,我这没有列出来。

但是为什么不太可能完全出现大智慧这样一些工具呢?因为它没有C,新三板里面没有C,所有人都在看,可能也不就两万人在看,打开你的工具,你每天的PV等等这个量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了解了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和卖方、买方,你会发现,针对买方的生意很难做,分析师很少,尴尬的研究,想在新三板上做买方的C的生意,没有C,但是新三板的卖方,我认为生意很大,为什么?它有12000家卖方,A股只有3000多家卖方,尽管这12000多家卖方的市值之和可能也顶不上一个“中石油”,禁不住家数多啊,禁不住印出名片都是董事长啊,没有一万个董秘,也有五千个董秘,A股加在一块只有三千个董秘。是个董秘,每天都得披露,动作也是一样的,一个小孩子也吃三顿饭,一个大人也吃三顿饭,禁不住人多。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坚定的要办一本纸媒的,因为我认为新三板针对卖方的生意是有做头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对新三板的一些理解,包括咱们今天要谈三类股东的问题,我实际上是把新三板更多的看作一级市场。所以在中国原来的一级市场里活跃的一些主体,也许在新三板会有些映射。比如,一级市场里面,FA做得最好的华兴,当然还有其他几家,汉能等等这几家。新三板一定会出现,现在已经有个小苗头了,有北拓,最近有点苗头,我觉得不会是北拓一家,而且刚刚开始,他也就做了七、八家的FA,未来肯定会有,一定会有几大家,因为它是偏一级市场。为什么券商不会呢?刚才我讲了,在A股市场这边,券商他的收益是非常丰厚的,一个IPO,挣几千万承销费,你可以再融资。但是我自己投了很多新三板公司,我认为非常优质,如果新三板公司暂时在未来一到两年没有IPO计划,所谓券商的持续督导是非常弱的,15万到20万,不可能让券商努力,这时候反而给这种草根投行创造了机会。

为什么北拓会出来?北拓服务的那些企业,一定都有它的持续督导券商,为什么它的再融资是北拓服务好之后,再走券商通道走一下。是因为新三板更像一级市场,传统的股权一级市场里面有排名机构,有清科、有投中。新三板未来会不会有呢?我不知道,一财,他们现在也在做一些类似的事情,但是还没有做到绝对的品牌高度,一定将来通过一些竞争,通过一些市场的筛选也会出现,这样一些类似的企业。

所以我们围绕着新三板做事情,除了挂牌企业本身之外,除了券商之外,其他的非买卖双方,你要创业,你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认为可以从这里面原来A股市场的生态和原来一级市场的生态找到新三板能做的事情。

我觉得新三板真的是全世界一个最伟大的发明,我认为未来新三板更普及之后,中国的风投的B轮和C轮是会被它颠覆的,我现在投了20多家公司,我鼓励所有满足两年以上业绩、公司规范的都挂牌,因为我主要投A轮以前,因为你融B轮的时候,你没必要找线下的FA给你对接,我挂牌公告做路演,当然再找一个FA,它的融资效率和融资的溢价都会高于纯线下模式。

它一个准线上,因为它是信息披露的,而且经过了股转系统,股转系统的挂牌审批,虽然没有发审委那么严,但它也至少代表了一种国家公信部门的一个认可,因为并不是所有申报的都同意挂牌的,他就已经筛了一道,至少这个企业的规范性没有同业竞争了,如果有关联交易也是公允的。我们现在对于非上市被投企业的监管,我们自己投后管理是很累的,你要给我报表,拖到五月、六月才给我报表,那如果挂了新三板,我不用给他说,准时4月30号之前他一定是要出报表的,而且一定是有证券从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非常严格的,不存在报表要调整的问题。所以新三板如果你把它从一级市场思维来看,我认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一个创新和发明,也因此非常有前途。

这里面我就想围绕这次的主题,我们的三类股东问题,我自己因为完全没有做新三板的二级交易,我A股也不做二级交易,2002年所有的清仓了。从二级的角度来看三类股东问题,我觉得现在真的是很痛苦的,大家话也是得比较重。

我自己有一点点逻辑推理上的尴尬,大家觉得我三类股东投的新三板公司,一定要上IPO,我最后才能赚到钱,一定是这个逻辑嘛。所以你不让我IPO,这三类股东问题就很尴尬。

今天一开始就唱个反调,如果将来开出精选层,三类股东最坏的情况下,就不让你到沪深交易所,但是精选层如果有竞价交易,你不一样也可以实现,虽然实现不了去A股割韭菜的目的。我觉得中国现在很多投资,还是拉斯维加斯风格,指着后面人接棒,他不是真正赚企业内在成长的钱。我买了“自在传媒”的定向增发,什么时候IPO?我根本不关心,我投了自在传媒,就跟我投锦辉和开心麻花是一样的,锦辉、开心麻花是他们挂板前投的,我一拿就是至少拿两三年,甚至拿三五年,因为我是一个价值投资人,我觉得只要企业做好了,开心麻花你上不上A股,整个开心麻花的股东中间我是内心最反对他们上IPO的。

现在按理说,新三板上,我随时可以协议转让,但是为了配合他们IPO,我签了承诺书,不做交易,完全放弃了我的权利,那实际上对我来讲,我这两年的流动性管理是有问题的,否则我随便卖一点,卖10%,我收一点钱,够干点别的事儿,我现在完全冻住了,而且我认为开心麻花就应该在新三板待着,总会有精选层的。我没有大家这么乐观,认为精选层今年会出来,我是去年在洪三板的会上我讲了,一定会有精选层。但是我又没有像很多人那么乐观,认为2017年一定会精选层出来。我是2002年配合李青原开始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到了2005年才出来,我2002年也就全部买成了法人股,但是到了2006、2007年才能解禁,也是四、五年时间。

昨天我忘了跟谁说了一句话,我说精选层一定会来,但是未必是今年来,明年来或者后年来,开心麻花这种好企业在里面一定是精选层,我在这边不也可以做很好的交易,虽然卖不到华谊兄弟两三百亿市值,卖个100亿、120亿市值还是可以卖的,我觉得也够了。就这种钱基于企业内在价值成长的钱,这是我想赚取的。

所以我想社长给我出个题目,说内容创业,我也就把我基于整个生态圈的思考,来给我自己还打鸡血,给自己反过来证明,我办这个《鑫周刊》,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我《鑫周刊》的办法是这样的,第一,我的定位是新三板的新财富。第二,我用一种全新的共享经济的模式地办。一是投资,大家是众筹的,现在高凤勇(力鼎资本高级合伙人)都已经催着我要打款了;二是内容众筹,大家所有新三板活跃自媒体上的优秀文章,我们都给它印出来。

但是我们因为一些深入研究的文章,有点像研究报告一样的,它可以传播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不过时。你说1999年财经揭露东方电子造假,这种文章你看半年都是值得看的,我们只有通过印刷出来,白纸黑字,飘着墨香,大家可以当礼品去赠送,可以当作纪念品,而且可以立此存照。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积极参与文学社的活动,因为所有文学社的社员都未来是我们的专栏作家,都未来是我们人员,我们自己不会像办一个《财新》杂志一样,招100多个编辑记者,除了编辑、美编是专职的,几乎没有记者,子沫等都会是我们约稿的重点写手,老印,如果你对于董秘有什么心得,我们就可以登出来。这就是我分享我一个《鑫周刊》创业的一点,抛砖引玉。谢谢大家!(全文有删节)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