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林:谱润的麦肯锡投资逻辑
摘要 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周林林被安排公派留学,拿了世界银行的奖学金,后来在马里兰大学最终获得了一个化学博士学位。周林林说:“那代人都偏好学习理工,因为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周林林读博士期间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有美国最好的《高分子杂志》。那个时代文革刚刚过,中国80年代还没有股票市场
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周林林被安排公派留学,拿了世界银行的奖学金,后来在马里兰大学最终获得了一个化学博士学位。周林林说:“那代人都偏好学习理工,因为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周林林读博士期间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有美国最好的《高分子杂志》。那个时代文革刚刚过,中国80年代还没有股票市场呢,所以根本没有概念证券投资。在美国,周林林通过图书馆了解了什么叫投资,他用自己的助学金开了一个股票账户,后来几乎亏光。
周林林解释他的冲动:“因为我知道我即使损失了,这也是最少钱,钱最少的时候,也损失不了几个钱,损失就损失了吧,我以后的钱肯定比这个多多了,以后多的钱不要有太大的损失就行了。你买了股票就必然去研究,不然没这个动力,光看不练没动力,买了股票你才能真正有动力研究进去。为什么你买这个股票,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
在亏光后, 周林林特别想知道为何会亏钱,开始着手研究投资。投资之途难以坦荡,在受到美国人忽悠后周林林开始炒外汇,他还是好奇,结局仍旧是把钱输光,输的很惨,但也让他明白了美国金融圈中也有这么多骗子。
如果我想去接触别的行业最好的去处是哪?麦肯锡
周林林拿到博士学位以后,第一份工作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做助理研究员。他的导师希望周林林去大学当教授,周的个性静不下心来做教授,他想去公司,但是又不可能不给导师面子。在美国最好的博士生出来不是去公司的,而是当教授,因为周是导师得意的门生,所以为了给导师面子,周林林就折衷了一下,去了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去做研究了,相当于中科院机构,介于了大学教授跟公司之间。半年以后,导师突然在夏威夷开会脑溢血去世了,去世以后周林林并无工作选择这方面的压力了。
后来应聘去罗门哈斯公司做资深研究员,那是一家世界顶级的精细化工制造商。在罗门哈斯,他后来又去做市场管理,然后又被调去做投资。他运气不错,做市场管理的时候,公司把他送到沃顿商学院读了两年MBA。
“在那里做了一年多投资以后,我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要不要一辈子待在化学实验室里?”他说。他的内心给了一个答案。不。从上学开始,他已经跟化学交汇了十几年。他想接触下别的行业。
他找人咨询:“如果我想去接触别的行业,最好的去处是哪儿?”对方告诉他:“麦肯锡。”于是他便加入了麦肯锡,开始去做管理咨询和战略咨询,开始接触到石油、电讯、消费品、化工,各行各业。多年之后,他显然对麦肯锡充满怀念与感激。
真正改变企业家 光做咨询是不够的
“沃顿两年没有改变我的思维,它只是给了我很多管理方面的基础的知识,一些概念。麦肯锡改变了我的思维,让我看问题从宏观去看,再从宏观到微观,思维方式改变了。它还让我学会怎么去分析问题,看待一个问题,把它解剖分析,找到根源。这些方式方法,这些思维的习惯,是在麦肯锡形成的。”他说。
1995年,周林林被麦肯锡派回了中国。麦肯锡给他的任务是开发客户,让他在上海扎根。麦肯锡在中国的第一个本土客户是上海轮胎橡胶,是周林林开发出来的。因为他的化学背景,他从上海化工局“偶遇”了这个项目,然后拿到了手。
在美国的麦肯锡,周林林可以获得成就感,但在麦肯锡中国,他遭遇了挫败。“你跟中国企业家在一起的时候,他愿意听你的建议,你走了以后,他往往又习惯性地回到原路上走了。时间一久,我们这种人就感到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巨大的“挫败感”使周林林相信,要真正改变企业家,给企业带来价值提升,“不能光靠咨询”。他要从咨询转型做投资。
创建普润投资 志做中小企业麦肯锡
2002年,周林林创办了谱润投资。他在麦肯锡也做过投资。他从不将自己当成简单的投资者,而是定位于战略投资者。他希望自己参与后能真正对企业有所帮助,未来从企业发展中获得长久的回报。
“这个定位从第一天到今天一直没变。你看我们投的绝大多数企业,我都做第二大股东。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能够真正发挥我们的作用,真正让企业家意识到你跟我是一条船上的。我们一起做,你坐在他边上他放心,他知道你的利益跟他一致,他就更愿意听你的建议。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把企业做起来,发展好,大家就都有回报。这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
2002年创办谱润投资时,周林林给谱润定下的目标是帮助一批企业成为中国行业的龙头。14年后,周林林重新为谱润定下目标:“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利用我们的资源和知识专业,帮助一批中国企业成为世界行业的龙头。”中国行业龙头太多了,他说谱润要更提升一层。
因为周林林出身于麦肯锡,做事讲求系统化,要有一个逻辑。2002年开始投资时,知道自己不可能什么都投,只能选出一个行业来投。“选哪个行业呢?我是四个标准:第一不能是劳动密集型的,也不能是资本密集型的;第二这个行业要面向全球市场,不单单中国市场;第三这个行业跟国外大公司比有一定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话,国外大公司一来就把你干掉了;第四中国有能力不断改进提升这个行业的工艺、技术。”
这四个标准列出来后,他的团队就根据他的标准去筛选行业。左选右选,他们发现有个行业符合所有标准,精细化工。
他们很快组建了谱润的第一期基金,复星医药(行情600196,买入)是唯一的LP,出资额2.5亿,从2003年到2006年投完。2007年,复星又把LP投资追加了一倍,出资额变成5亿元人民币,追加的2.5亿当年就投出去了。
9月份的时候,周林林已经投完了追加的资金。他开始意识到经济过热的风险。“资本市场已过热,我记得2007年11月份上证指数到了六千多点,全部过热,钱太多了,我们觉得这里存在很大的风险。”他说,“9月份投完我们就不投了,停掉投资,2008年我们一年没投新项目。我们工作没停,团队继续在看项目,但投资停下来了。”
“到了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了,一下子经济就下行了。2009年初,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所有人都很慌,各国政府都出台了救济政策。我说我们机会来了。我们成立了第二期10亿规模的基金,复星出了6个亿,我们前面投资的企业跟企业家出了4个亿。这10个亿,到2010年全部投出去了,只花了13个月。”
此时谱润的二期基金LP,已经扩大了范围,除了复星,还有“水晶光电(行情002273,买入)”的母公司,以及他们曾拒绝投资过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曾在2008年与周林林谈过并购,但谱润做完了尽调后拒绝了他。周林林打开一份PPT给他讲解,讲完后对方心服口服,说:“周总,你讲得非常有道理,你把我说服了,我投你。”他拿出一个亿,交给了周林林。
第二期基金投完后,周林林决定向消费领域拓展。他觉得金融危机以后,各个政府都要引进经济刺激政策,就要印钱,通货膨胀就会起来,消费品行业会得益。他们就开始投消费品行业。
到了2010年下半年,整个市场疯狂了。谱润在2010年底成立第三期的20亿基金时,形势整个疯狂了,经济过热,投资市场过热,太多钱,大家都在抢项目……到了2011年上半年,周林林感到宏观经济有风险了:“所有信息都告诉我,宏观经济要掉头,向下滑行了。根据这个形势判断,我们2011年6月份又停掉了投资。20亿的基金我们当时只投出了三亿,只投了三个项目。”
2011年底,周林林把第三期的钱还给了LP。作为补偿,他决定不收取管理费。整个2012年,周林林他们都在看项目。他们整整一年没有进行投资。他们是最清闲的人。2013年经济稍微企稳,他们又开始分析形势。疯钱正在从市场上消失,这意味着他的机会又来了。他成立了谱润的第四期基金,用了两年时间投完。2015年岁末,他已在准备成立谱润的第五期基金。
谱润选择的企业都是细分行业第一名,第一名是各PE公司争抢的对象,周林林能够顺利拿下这么多优质企业,关键在于谱润独家提供的麦肯锡系统方法论。目前,周林林投资的项目,14家上市公司,持股总市值超过100亿。在新加坡研究机构2015年的PE榜单中,谱润投资与复星等中国内地顶级投资机构并列其中。
对话周林林
记者 : 谱润在投资可能会更偏向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时代,谱润在PE投资策略上会做一些调整吗?
周林林: 我们没有调整,我们未来趋势可能,我们原来做第二大股东,我们有几个案例是第一大股东,未来我们发现市场上面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可能唯一的调整是我们第一大股东可能比例就更高投资的更多一点,未来可能一半是第一大股东,一半是第二大股东。我们不会参与到早期的VC的上面,这不是我们的领域。我们会偶尔的做一些投资,这不是我们的专长。比如说我们2014年投资了上海的旅游圈,它就是一个很早期的,刚刚创业,创业半年公司成立半年我们就投了。
记者 :按照谱润现在整体投资观点来看,您比较看好哪些行业?
周林林: 我们还是看好第一个先进制造业,第二个现代服务业,同时我们会兼顾一些大健康大消费。大健康还是在先进制造业跟现代服务业的范畴里面,大健康意味着它是先进制造业制造一些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一些高端的制造,现代的服务业在健康里面的一些现代服务的一些内容。
记者 : 去年6月起,A股持续下跌,到现在有人说这可能是底部,周总,您如何看A股?
周林林: 二级市场我们永远不去预测,这不是我们的专业,但是我们会利用二级市场,因为我们手上有很多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比如我们去年上半年的疯狂,我们就卖掉了手上可卖的60%的股票。我们会利用趋势,但是我们不去判断预测未来会怎么样,因为无法预测,或许2500是底,也可能2300是底。
记者:如何看待上海近期过火的房地产投资现象?
周林林 :上海房地产市场相对于国外市场,上海的房价已经很高了。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上海房价不会跌下来,还是有大量的供需在那里,第一个有刚性需求,年轻人结婚要用。第二个不断的人员涌进上海,又产生刚需,所以在这个条件下,上海的市场我认为上升空间不大,但是下降也不太有可能。这是我的判断。但是二线市场、三线市场、四线市场就完全不一样,三四线市场现在普遍的下跌,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没有需求,人都跑光了,还有什么需求,这个市场必然要跌,还要大跌。他们说东北的一半都没有交易的,没有需求,价格完全是供需决定的,二线市场一半还可以,一半不行,一线市场不会跌,为什么,因为人还是往大城市里涌,往里挤,所以供需还是有需求,像上海市区供需就是有限的,但是还是不断有人过来,还是有这个需求。不断有中国人挤进来,外国人也挤进来。
记者:现在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学习?关注哪些公众号?电视频道或者视频?
周林林: 财经频道基本不看,上次一起吃饭,有个第一财经著名主持人,朋友问我说认识吗?我说不认识,我很少看电视。电视多是表面信息,对投资人没有太多帮助,我们了解更深的内容、更深的信息、更深的理解,这种大众频道肯定给我们提供不了的,它是给大众看的。我们专业的了解的角度跟深度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学习渠道主要是自己团队的访谈,我们出去跟企业家交流,交流回来的信息,一线信息,我们每天都在外面跟企业交流,好多信息汇总出来,这是一个很直接的信息,聊完都有一个报告,这是最直接的信息,还有我本人直接跟企业家交流,开会接触,交流各行各业,企业状况,我们再把信息汇总,就可以真正了解中国应该宏观形势到底怎么样,谱润这里是一线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