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向证券机构痛下杀手,57家评级遭下调、7 家评级上升
摘要 针对如今中国证券市场的管理,大概没有人会觉得监管趋严是一句空话。虽然监管层并没有公开表态,但监管趋严的态势却随着一次次的监管行动「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上周五,证监会向资本市场的主要服务机构证券公司痛下杀手,通过评级的方式跟券商们算了一次总账。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券商分类评价结果,95家券商中,一共有5
针对如今中国证券市场的管理,大概没有人会觉得监管趋严是一句空话。虽然监管层并没有公开表态,但监管趋严的态势却随着一次次的监管行动「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上周五,证监会向资本市场的主要服务机构证券公司痛下杀手,通过评级的方式跟券商们算了一次总账。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券商分类评价结果,95家券商中,一共有57家评级遭下调,仅7 家评级上升。
从结果来看,券商分类评级的情况之惨烈,令人不忍直视。
不过,今天不是来探讨分类评级对券商股价的影响,小编关心的是这些评级遭下调的券商,有多少家在新三板上也摊上了事儿。
众所周知,券商分类评价的考核期是每年的5月1日至次年的4月30日。
分析人士指出,就此次券商评级来看,常规业务扣分主要发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
场外配资信息系统违规接入;
两融违规操作招来的罚单;
新三板业务中的违规行为。
前两个原因比较容易理解。而第三个原因也不令人感到意外。在201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主办券商把关不严也是常事。而值得注意的是,自证券市场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之后,股转系统对新三板上主办券商的监管也开始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5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证券公司因新三板业务而受到证监会、证监局和股转系统的处罚案例高达48起,处罚措施包括约见谈话、责令改正、提交书面承诺和出具警示函等。
具体情况见下表▼
另外,据统计显示,57家评级遭下调的主办券商中,有16家在新三板上留下了案底。
详情见下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股转开给券商的罚单不会影响券商的分类评级,要知道券商分类评级无论AA还是CCC,衡量的都是一个分数的区间范围。
也就是说,尽管分数下调,但只要没突破区间限制,其评级也就不会受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的收紧及股转系统开出的罚单数量增多,在未来的2017年,券商分类评级的结果将会受到新三板业务的更大影响。
从今年5月至今,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已有12起主办券商被罚案例,涉及券商11家。
从证监会近期的监管动态来看,不管是严格执行退市规定,还是收紧借壳上市、限定重大资产重组条件,打击信披违规等,堪称「乱世用重典」。
鑫筹投资董事长认为,证监会连番的动作也表明证监会也在回归自己的功能定位:一个合格的监管者。
事实上,进入后分层时代的新三板,股转系统挥舞「监管的大棒」也从未停歇。不管是资金占用还是信披违规,股转系统也在回归“监管本位”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