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资本:高盛门徒中的佼佼者

来源:金融界 2017-12-15 16:48:44

摘要
本刊记者石伟/文1994年,在齐夫家族(Ziff)的帮助下,丹尼尔?奥克(DanielOch)成立了奥氏资本管理公司(Och-Ziff),起初只有齐夫家族的1亿美元家族资金,截至2016年年底该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78.80亿美元,而这还是当年由于资本流出79.94亿美元和分红8.88亿美元的

本刊记者 石伟/文

1994年,在齐夫家族(Ziff)的帮助下,丹尼尔?奥克(Daniel Och)成立了奥氏资本管理公司(Och-Ziff),起初只有齐夫家族的1亿美元家族资金,截至2016年年底该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78.80亿美元,而这还是当年由于资本流出79.94亿美元和分红8.88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结果,当年其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相比2015年年底的454.95亿美元共计缩水76.15亿美元。

与派瑞资本的理查德?派瑞、法拉龙资本管理公司的托马斯?斯太尔(000760,股吧)以及ESL投资公司的埃迪?兰伯特一样,丹尼尔?奥克也是出身于高盛的风险套利部门,而该部门当时的负责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财政部长的罗伯特?鲁宾。

同时,在高盛诸多门徒所建立的对冲基金中,奥氏资本是唯一一家公开上市的。根据Wind资讯,奥氏资本截至2016年年底的员工人数共计524人,其中177名投资和研究人员,总部设于纽约,并在伦敦、孟买、香港、北京、上海、迪拜和休斯敦设有办公室。

根据统计分析公司Preqin所发布的《全球对冲基金报告》,以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计,2016年奥氏资本排名第六;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丹尼尔?奥克以32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603位。

师出名门 又遇贵人

奥克可谓是一个出身“双名”的人,他1982年从名校沃顿商学院毕业,并入职知名机构高盛的风险套利部门。

奥克在高盛供职11年,这段经历铸就了其以后成功的各种因素,包括后来创建奥氏资本后的交易纪律、风险管理和公司文化。

在高盛的风险套利部门可以学到很多投资知识,能够在该部门工作,曾经被看做快速致富的捷径。

促使奥克离开高盛的是齐夫家族三兄弟。20世纪90年代,齐夫-戴维斯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出版集团,其旗下拥有《大众航空》、《个人电脑》以及《人车志》等杂志;1994年,该集团的掌门人小威廉?齐夫爵士将集团95%的股份以1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福斯特(603806,股吧)曼?里特尔,并将遗产平均分配给三个儿子后退休。三兄弟通过位于纽约的“齐夫兄弟投资公司”进行再投资,对象包括股票、债权、房地产、商品期货、私募股权及对冲基金。

也就是在这一年,齐夫三兄弟决定由奥克打理“齐夫兄弟投资公司”的1亿美元资产,但条件是奥克不得在五年之内从外部募集资金,奥氏资本应运而生,齐夫三兄弟以1亿美元的“种子基金”持有10%的股份。

约定的五年期限之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奥克把公司做得有声有色。五年后,奥氏资本开始筹集外部资金,主要面向养老金和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仅用了三年时间,奥氏资本在2002年所管理的资产已经达到58亿美元。

从1994年成立到2009年,奥氏资本的旗舰基金OZ Master Fund连续15年的年化回报率是标普500指数的近两倍,但波动率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该基金和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非常低。

然而,随着所管理资产的规模不断壮大,奥氏资本同样出现了其他机构所存在的“大企业病”。

风光不再?

2007年,奥氏资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发行价高达32美元/股,但之后一路走低,截至2017年6月11日收盘价仅为2.40美元/股。

在股价重挫的背后是奥氏资本基本面的不断恶化。根据Wind资讯,2016年,奥氏资本实现营收7.7亿美元,同比下降41.77%,这已经是其营收连续第三年同比下滑;持续经营净利润-1.25亿美元,同比更是大幅下降584.38%。

根据2016年年报,奥氏资本非常注重基本面的研究,并严格限制杠杆的使用,其投资策略包括事件驱动型策略、多空策略、并购套利等,也包括私人投资、衍生品套利、结构化信贷等,基本涵盖了对冲基金行业所有的策略类型。

奥氏资本非常重视与全球重要机构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养老金、基金会、主权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私人银行及家族资产等。

根据年报,奥氏资本的产品被分为四大类,即多策略基金、信贷产品、不动产基金及“其他”,截至2016年年底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210.84亿美元、134.37亿美元、21.72亿美元和11.87亿美元,当年的资本净流入规模分别为-89.62亿美元、7.44亿美元、2.83亿美元和-5.87亿美元,当年的增值金额分别为5.37亿美元、7.53亿美元、-736.6万美元和-1498.9万美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策略基金是奥氏资本的主打产品,它主要包括OZ Master Fund、OZ Asia Master Fund、OZ Europe Master Fund、OZ Enhanced Master Fund、Och-Ziff European Multi-Strategy UCITS Fund以及“其他基金”,截至2016年年底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176.72亿美元、9.37亿美元、4.25亿美元、8.18亿美元、1.02亿美元及11.30亿美元,前五种基金的当年总回报率分别为6.5%、-3.8%、5.8%、10.2%和-0.8%,净收益率分别为3.8%、-5.4%、3.7%、6.8%和-2.7%,自设立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的年化总回报率分别为16.9%、9%、11.7%、11.8%和4.7%,年化净收益率分别为11.8%、5%、7.7%、7.7%和1.9%。

然而,无论考察期是1年、3年还是5年,奥氏资本的年化收益率其实都是大幅跑输标普500指数的。例如,奥氏资本与标普500指数2016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8%和12%,而截至2016年年底的3年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和8.9%,5年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8%和14.7%。

此外,由于公司规模的延伸,投资研究所需要覆盖的范围就会呈几何级式增长,对公司治理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例如2016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利比亚贿赂案。

在利比亚革命之后,奥氏资本在这片废墟之上看到了希望,大力开拓利比亚业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利比亚投资局2014年起诉奥氏资本,为此美国联邦机构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主要针对奥氏资本是否存在故意贿赂政府官员以获得利比亚主权基金的投资,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自然资源交易。由于旷日持久的调查和诉讼,高盛已经从奥氏资本旗下的多策略基金撤回所有的3.5亿美元投资,该投资资金来源于高盛的员工退休金计划。

实际上,在高盛门徒所创办的对冲基金中,不光是奥氏资本,其他基金的业绩也是一塌糊涂,包括埃里克?明迪奇、理查德?派瑞、埃迪?兰姆伯特以及狄娜卡?辛格等。

奥氏资本在中国

虽然进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并不长,但奥氏资本通过其在中国香港的办公室,不断参与内地公司的各种融资活动。

2006年4月,奥氏资本向中国内地的户外媒体集团华视传媒投资1425万美元;9月,奥氏资本向新能源企业中电光伏投资2000万美元;12月,奥氏资本向家居建材企业居泰隆投资500万美元。

2007年4月,奥氏资本分别向丰泉环保和航美传媒投资6000万港元和4000万美元;2008年2月,奥氏资本向保险经纪机构中国众合投资1500万美元。

2009年6月,奥氏资本以7920万港元认购第一视频所定向发行的1.44亿股,占后者定增后总股本的7.37%。

此外,根据Wind资讯,奥氏资本还曾先后涉足过鞍山钢铁、中国特钢、泰山石化、东风汽车(600006,股吧)等多只H股。

2013年9月,奥氏资本成为中国首批六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之一,QDLP制度允许合格的中国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对冲基金。

2015年6月16日,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定增11亿股港股,每股配售价为24.60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270.60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参与定增的机构中,既有信达、嘉实基金(博客,微博)及阿里巴巴主席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还包括奥氏资本、富达基金及科威特投资局等国际机构,其中奥氏资本获配9676.20万股,金额为23.80亿港元。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日益壮大,奥氏资本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这个新兴蓝海市场。2017年早些时候,奥氏资本房地产投资部门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史蒂夫?奥巴齐在1995-2003年间曾经担任黑石集团的房地产顾问公司执行总裁,以及高盛的房地产投资部门顾问,他在2017年早些时候接受国内某知名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过热,尤其是从住宅地产的可承受性来说,但主要经济体都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奥巴齐认为,从整体债务水平、“影子银行”的规模以及居民的杠杆比率、负债比率来看,中国现在的情况要远远好于美国2006-2007年的状况,因此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出现大幅调整,而且房地产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进入和退出的时间都相对比较长,因此,应该将考察的时间区间放长;此外,由于中产阶级不断增多及网购的普及,中国的物流行业潜藏着巨大的机会。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