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接盘中江信托,雪松控股掌门人内部“万言书”回应敏感话题
摘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资料)作者|王洪臣来源|野马财经近日,野马财经从可靠渠道获得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在“雪松干部训练营第一期”上的内部讲话。这位世界500强“新贵”的掌舵人用洋洋洒洒的“万言书”,罕见地向众多核心高管坦露了收购“明天系”资产过程中的顾虑、争议、原因等诸多敏感话题,同时披露了创业二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资料)
作者|王洪臣
来源|野马财经
近日,野马财经从可靠渠道获得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在“雪松干部训练营第一期”上的内部讲话。这位世界500强“新贵”的掌舵人用洋洋洒洒的“万言书”,罕见地向众多核心高管坦露了收购“明天系”资产过程中的顾虑、争议、原因等诸多敏感话题,同时披露了创业二十年来的艰辛历程。
“雪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张劲承诺用开放和坦诚,让公众从“知道雪松”到“理解雪松”。
雪松干部训练营第一期讲话部分截图
作为“广州市第一民企”,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松控股”)对外界的曝光度并不高。
其实,目前它旗下已拥有六大产业集团,以及齐翔腾达(002408.SZ)、希努尔(002485.SZ)两家上市公司。2018年,雪松控股首度跻身世界500强第361位,是广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唯一一家世界500强民营企业。
拿下“牌照之母”至关重要
张劲首先在内部通报了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经过银保监会历时四个月穿透式严格审查,我们已获银保监会关于收购中江信托71.3005%股份的批准。”
据银保监会公告显示,雪松控股受让领锐资管、大连昱辉、天津瀚晟同创和深圳市振辉利等四家“明天系”壳公司合计持有的中江信托71.3005%股权。股权变更完成后,雪松控股将成为中江信托的第一大股东。
图片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银保监会要求雪松控股须以自有资金受让中江信托股权。而据野马财经估算,此次收购的成交价将在百亿元以上。
“明天系”的资产处置一直是市场热点。因此,在参与竞购中江信托伊始,外界对雪松控股的质疑便接踵而至。这对于曝光度不高的雪松控股来说,是一个新考验。
对此,张松也非常纠结,“一来作价不菲,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二来我们在金融人才和项目储备上尚有不足。”然而纠结之后,张劲还是下定决心,拿下这块被称为“牌照之母”的信托牌照。
“要想成为真正的全球顶尖综合性产业集团,必须要有金融板块作为支撑,需要尽早有一块主流金融牌照。”张劲表示。
花这么大力气去争取一块牌照,值不值得?金融之于雪松,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不仅市场有很多争议,在雪松内部也有不同声音,比如“目前大形势是金融去杠杆,金融牌照进入贬值轨道,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张劲直言,“我尊重这种意见,也赞同国家去杠杆、降风险的政策,但我看到更关键和更本质的一点:‘金融强监管’是我们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这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但是,“金融是一国经济之本,只有管控才能带来安全。而金融监管的重要方式就是控制牌照,强监管必然意味着牌照有限。”
所以,张劲指出,做企业需要审时度势,但在关键时刻更需要逆向思维。在“别人争抢最厉害的时候我不会出手,而当大家觉得牌照进入贬值轨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着手布局。”
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张劲坚定了收购中江信托的信心。
图片来源:雪松干部训练营第一期讲话
如今信托牌照终于握在手中,张劲强调“我们坚守实业的初心不变,我们实业报国的志向不变,我们利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不变。”“在经营上,雪松控股依然只相信现金流、产业价值和产业利润三个要素。”
张劲常说,雪松控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两个基因:实业基因和金融基因。无论是雪松实业的跨越式发展,还是各大产业的稳健进步,都离不开金融。
至此,雪松控股似乎可以放开手脚,在金融领域大展身手了。然而,张劲此时却又做出的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
“把别人的质疑,当作一种鞭策”
2019年元旦,雪松控股发布五年规划(2017-2021)新的战略目标:重构四大产业,着力发展第五板块社会公益服务产业,重构整合六大产业为五大产业。“六大”变“五大”过程中,消失的一大板块正是金融。
“为什么金融没有了,是重要性降低了,还是故意藏着?”
面对质疑,张劲直言:“金融产业不以独立板块的形式出现,并不意味着金融业务会弱化,它在雪松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反而更加突出。”他要将金融业务全面融入各个产业板块,“化有形为无形”,融入新的战略目标。
对公司“1-2-3-4-5”战略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张劲做了介绍,即建立一个全球顶尖综合性产业集团,服务两亿人口、连接三万家企业,重构四大产业,着力发展第五板块社会公益服务产业。
“突然”间出现如此宏伟战略目标的公司,外部质疑自然在所难免。尽管近年来雪松控股也在揭开面纱,但是舆论压力还是有增无减。张劲提到,有媒体质疑雪松控股跟华信一样,是通过在做高销售额来获取融资。
雪松控股会不会走华信的老路?随后张劲在内部讲话中正面回应称,雪松和华信走的路完全不同。他披露,在 2016 年收购上市公司之前,雪松控股的负债率一直维持在 20%以内。而且供通云基本靠集团输血及自身经营发展起来,融资额很小。由于供通云面对的是大量中小企业和终端用户,“与金融机构喜好的央企国企这些交易对手不一样”,所以“我们几乎融不到资,所以所谓的做虚假贸易量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即便这样,供通云通过供应链综合服务和高频交易,每年还是创造了大量利润。在如此艰难的 2018 年,整个集团还有近 60 亿的税后利润。”
在讲话中,张劲直言:“在我看来,我们一定要有接受质疑的格局和胸怀。首先要认真自我反思;再就是‘已戴皇冠,必承其重’;历代事实证明了,创新就是要做少数派。”“其实,不只是雪松遭怀疑、遭猜疑、遭质疑,对于先行者、创新者、少数派来说,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过去100多年来,许多嘲笑创新事物的预言也曾被狠狠‘打脸’,很多伟大的企业一开始也不被认可。”
张劲举了苹果公司的例子。2007 年,乔布斯发布首款 iPhone 时,在很多批评家包括商界领袖眼里都前景黯淡。结果,苹果用实际的业绩,打了所谓商界领袖的脸。
张劲还举了凯迪拉克的例子,并引用了凯迪拉克1915年发布的经典广告《对领导者的惩罚》里的语句,“在人类进步的每个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人,必定永远生活在公众注目的焦点处。一旦他出人头地,摹仿、赶超和嫉妒总会接踵而至”。
“品牌亦是我们的生产力,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公众化、透明化,要用我们的发展实力,用我们的开放和坦诚,让公众、让媒体从‘知道雪松’到‘理解雪松’。”张劲表示。
为此,张劲首度详细披露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主动揭开雪松控股所谓“神秘”的背景。
“雪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针对雪松突然崛起,外部也有不少的猜测,张劲在内部讲话中回应了这个问题。“很多人对雪松有误解,以为是新近冒出来的,总觉得不可置信。实际上,雪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雪松是经历了九死一生,几十年如一日拼出来的!”在回顾创业历程时,张劲开门见山。
张劲的第一桶金来自股市。在上交所、深交所尚未成立之前,在深圳读大学的张劲买入了很多种当时被普遍认为“不可靠”的内部股。据他回忆,当时买入的绝大多数内部股都已成为废纸,至今手里有不少当时的凭证。幸运的是,他坚持下来,手中部分内部股之后成功上市,覆盖掉了亏损。后来他还曾进入二级市场,亏得一塌糊涂。
1997年,正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的张劲受导师鼓励,返回大陆成立君华集团(雪松控股前身),进军房地产行业。看到了政策的风向,抓住了地产业起步的风口,张劲的创业选择了一个阳光赛道,却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成功。
创业后接盘的第一个项目是广州出名的烂尾楼,集合了产权问题、债务问题、工程问题等几乎所有烂尾楼的特点。
“我当时刚回广州不久,为了解决问题,带着陈莉敏董事天天往政府机关跑,找领导,送材料,讲道理,磨嘴皮。我们现在的slogan——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从那时来的。”
至今仍让张劲心中难受的是,因为那栋烂尾楼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母亲去工地看他时竟被执法人员直接带去法院。当时目睹母亲受此委屈,他泪流满面。
而为了熟悉房地产业务,他曾两年多盯在工地上,常常几个月不出工地。有一次,为了了解封顶时水泥土的浇筑过程,张劲爬排山管从三楼摔了下来,幸亏中间被排山管挡住,但膝盖仍严重受伤,杵着半年的拐杖上班,至今右膝受损严重。
房子盖好之后,形势本该一片大好,但因为小区风格不受市场欢迎,周边配套也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一套房都卖不出去,反而开启了张劲人生的“至暗时刻”。
“从一开始用地手续办不下来,到后来工程进展不顺、问题层出不穷,房子建好后又长时间卖不出去,那段时间真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我当时焦虑到整晚整晚睡不着,要靠喝一整瓶红酒加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眠,我至今都有严重的睡眠障碍症,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张劲表示。
在磕磕绊绊站稳房地产脚跟之后,张劲发现当时钢材紧缺,建筑原料的利润空间很大,便尝试进入大宗商品领域,开始从事金属期货和国际贸易。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行业中的煎熬比房地产行业更甚。
比如2004年时,张劲在广西投资一家冶炼厂,被骗几个亿,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都被骗走。当时“正好要还贷款,为了还贷,到处借钱,多高的利息都要,连父母养老的积蓄都骗出来。靠着借高利贷和地产回笼,我们才极其艰难地撑了过去。”
图片来源:雪松干部训练营第一期讲话
“创业九死一生,人生冷暖自知”,回首过去,张劲说,“从外界来看,看到的都是企业的高光时刻、风光时刻,但谁又能注意到这背后的至暗时刻,甚至绝望时刻?其实做大的民营企业家都差不多,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比,但有多少个不为人知的夜不能寐,有多少次深更半夜闪过从天台上跳下去算了的念头。”
“挺住就是一切!”在张劲看来,雪松控股能走到今天,“无非就是顺应大势,努力坚持,同时加上一点点幸运。”
经历过“九死一生”考验之后,张劲对雪松控股的发展路径有着清晰的思路,就是他所说的“水密舱”模式:各大产业之间有严密分隔,即便经济周期出现波动,有一两个遇到困境,其他产业也可以对冲风险,不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稳健发展。
在雪松控股的投资经历中,有过像大白管家、河马云汽这些试水的新项目,目前均已退出。在“水密舱”模式下,这些失败的项目并未影响公司整体的发展。
如今,雪松控股跨过道道难关。你认为雪松控股的未来将走向哪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