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多”遭监管 竟有基金经理管26只产品
摘要 近年来,监管层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一人同时管理或“挂名”多只产品的情况连续进行规范。随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迷你基金大批出现,基金经理的“挂名”问题正成为基金经理与基金销售之间越来越显著的矛盾。近日,监管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要求基金公司的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而近期的调整
近年来,监管层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一人同时管理或“挂名”多只产品的情况连续进行规范。随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迷你基金大批出现,基金经理的“挂名”问题正成为基金经理与基金销售之间越来越显著的矛盾。
近日,监管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要求基金公司的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而近期的调整则让相关规范更为明确。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金总数的不断攀升,基金经理“一拖多”甚至只挂名不参与管理的情况也在增多。实际操作中,基金经理一个人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管理基金超10只的基金经理,多达80人。其中,嘉实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是“一拖多”的重灾区。其中,管理基金产品最多的,当属广发基金谢军,其管理的基金数量高达26只。从广发基金谢军管理的产品来看,26只产品中,有10只是偏股混合型基金,这样的产品分类和数量难免存在“挂名”的情况。
大基金公司如此,小型基金公司这一现象更是泛滥成灾了。部分小型基金着力打造明星基金经理,并以此吸引投资者,实际却由他人代为操盘。这种做法既是对基民的不负责,也是对明星基金经理构成加大声誉风险。
业内这一乱象早已引起监管层的重视。7月23日,不少基金公司收到证监会的最新产品申报要求,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经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需要补充这一材料。
因此,在监管层提出此番要求之前,基金业内对此已有所预期。对于产品的转型,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现行上限进行调整,难度相对并不大,行业也将得到规范。
基金经理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同时管理较多基金,说明这些基金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其风险也将被放大。如果是策略不同、操作不同的基金,基金经理往往力有不逮,或是投资风险较大,或是存在挂名现象。
随着监管层出拳打击,这对整个基金行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这一明确的规定,减少基金公司打擦边球的空间,让基金经理真正做到对自己声誉负责,让投资者买到“物有所值”的理财产品。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