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背债80亿,雪松为何“舍命”救“雷王”?

来源:云掌财经 2019-09-16 09:03:00

摘要
对79亿负责到底,救万千“雷民”于水火,雪松今年的登台亮相,可谓是踏着七彩祥云。雪松控股总部,位于广州著名的地标,俗称为西塔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62楼。天气不好的时候,西塔顶部便会有云雾笼罩;外界看来,雪松控股时常给人一种云山雾绕的朦胧感。广州第一民企1997年,雪松控股的前身于广州创立,此后的20余

无辜背债80亿,雪松为何“舍命”救“雷王”?

对79亿负责到底,救万千“雷民”于水火,雪松今年的登台亮相,可谓是踏着七彩祥云。

雪松控股总部,位于广州著名的地标,俗称为西塔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62楼。

天气不好的时候,西塔顶部便会有云雾笼罩;外界看来,雪松控股时常给人一种云山雾绕的朦胧感。

广州第一民企

1997年,雪松控股的前身于广州创立,此后的20余年,它便扎根于此,与广州共同成长,同时也烙上了粤商“务实、开放”的印记。

无辜背债80亿,雪松为何“舍命”救“雷王”?

图片来源:雪松控股官网

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企业,培养成远近闻名的“广州第一民企”,时任雪松董事局主席的张劲用了整整22年。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雪松排在第301位,较2018年跃升了60位。在中国大宗商品领域,雪松排名第七。

企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早期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布局也已经初具规模。目前雪松旗下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齐翔腾达、希努尔。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雪松又接连将大金所、中江信托收入囊中。

借助频繁的业务扩张,雪松迅速弥补着自己在各个领域的短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并购等同于“接盘”,雪松必须要对此前并非由他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逐一承担。

而在诸多问题中,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当属原中江信托遗留的逾期项目,这不是一笔小数目——“70亿逾期项目还处不处置了?”“钱从哪来?”“是否会拖垮雪松?”面对媒体的连番发问,9月6日下午,张劲公开回应了质疑,并对新款产品引发的争议做出表态。

无辜背债80亿,雪松为何“舍命”救“雷王”?

图片来源:雪松控股官网

“黑马”与“踩雷王”

5个月前,雪松控股通过持有的四家公司合计持股中江信托71.3%股权。

6月25日,中江信托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正式由“中江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雪松接盘中江信托开始进入收尾阶段。

作为业内公认的烫手山芋,中江信托顺利易主一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公开资料显示,中江信托成立于1981年6月,总部位于江西南昌。作为信托界的一匹“黑马”,中江信托截至2017年底的总资产为106.82亿元,净资产84.46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达1576亿元。

2015年前后,中江信托的行业排名还处在30开外,进入2016年,公司却一改往日打法开始了积极扩张,从政信类融资项目入手介入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领域,其营收、净利润也开始急速跃升,一路杀至业内第6位,“黑马”之名由此打响。

然而随着2018年过去,中江信托的好运气似乎突然耗尽。短短一年时间,旗下产品接连“踩雷”大连机床、亿阳集团、神雾节能、*ST凯迪、猛狮科技,违约规模高达数十亿元。当“黑马”成了“踩雷王”,原有项目无法兑付,大股东无力维系,只能匆匆易主。

雪松控股接手之初,中江信托大股东缺位,毕竟这是一颗号称中国信托史上罕有的“巨雷”:“踩雷”产品多达35个,涉及金额约79亿元,涉及投资者人数2400多名。

无辜背债80亿,雪松为何“舍命”救“雷王”?

图片来源:雪松控股官网

“自融”真相

对79亿负责到底,救万千“雷民”于水火……张劲登台亮相,仿佛踏着七彩祥云。

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雪松一改低调作态,愈发招摇,其面临的监督压力同样与日俱增。

不出所料,仅时隔数月,就有媒体爆出雪松信托“35亿天雷”的重磅消息。

根据相关爆料,在雪松试水的第一批信托产品里,有一只名为“鑫坤5号-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资”的集合信托计划。从推介资料上的说明可见,该产品总募资35亿,存续期2年半。其中有34.4亿用于项目开发建设及投资,还有6000万用于受让项目公司30%的股权。

这个所谓的开发项目,实为中山市“兰溪谷”的三个待开发地块。其总占地为15.57万平米,有住宅用地及商业用地,总的评估价值为34.47亿。

从本质上看,“大湾区股权投资”产品不过就是一只“接地气”的地产股权信托,可是千不该万不该,这家楼盘给自己取个极其不合适的名字——“雪松君华-天汇”。

外界对该项目最大的疑点正是由此而来,君华取自雪松控股旗下君华地产。就楼盘名称而言,市场有声音认为此楼盘与雪松控股高度关联,有“自融”之嫌。

不过从天眼查的公开信息上看,这个项目的开发商实为中山市汇德丰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它与雪松的股权牵扯并不算多,除了此次信托带来的30%的股权,还有就是去年年底1.2亿的股权出质,但都已经失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汇德的“风评”一直不好,早在10年时该项目(兰溪谷)就因欠薪欠资“烂尾”,公司还被列为“老赖”。对于这么一家资质不佳的房企,雪松信托的“开山之作”居然会授信于它,确实有些不合常理。

莫非是背上80亿债务,资金链承压,需要自融来缓解一二?

当然,这些不过是浅层的猜测罢了。

借个招牌

“事发”不久,掌门张劲已然做出回应,“兰溪谷”项目确实和雪松君华相关,但项目实际已于去年被转让。之所以仍然套用雪松君华的大名,是因为受让者想借用雪松的品牌效应来招揽募资,故此一直延续下来。

总而言之,我就只是借个招牌、与人为善,用张劲的话来讲,这叫“产品解释不够清晰,充分的信息披露做的还不够”。

相比解释“误会”,他对中江信托“身后事”的处置明显更为上心。

根据张劲透露,雪松方面为此成立了风险处置小组,加大了催收力度,且收效不菲。更何况,80亿的总体数额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期。

“拆弹部队”、“白衣骑士”,张劲的义举一度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认可。

无辜背债80亿,雪松为何“舍命”救“雷王”?

以金融守实业

“自融”一事就此揭过,但因信息披露不完整带来的市场误读,却再一次地引发了业内对于雪松控股收购中江信托、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大金所”),布局金融板块的种种猜测。

8月23日,“雪松信托鑫链1号”正式成立,雪松信托更名后的首单主动管理信托产品正是供应链金融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在业务利润率逐渐下滑的今天,雪松控股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而金融服务能力恰恰又是张劲必须拿下的关键一环。“因为有了信托牌照,雪松控股就有了更多手段来服务我们的客户。在跟竞争对手竞争时,雪松控股的筹码比别人多得多。”张劲坦言,“光有供应链没有金融的支撑,产业很难做大,也不可能做成。”

更何况,雪松还要做中国版的嘉能可。

作为全球第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在20年多前,通过金融助推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段经历更说明了,想要称霸大宗商品领域没有捷径,不管是传统有色金属、矿石,还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等,平台的绝对优势才是吸引客户驻足的“磁铁”。

目前,雪松控股已经实现了有色、黑色、化工、能源等多项大宗商品品种的覆盖,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矿产资产。在布局上游矿产资产的同时,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补齐金融资源的不足,所以才会有今年3月对大金所的并购,4月对中江信托的收购。

“既然产业背景是雪松的核心竞争力,那就要从产业的方向发力,通过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金融这两个优势发力,雪松信托就有机会异军突起,实现头部突围。”张劲说。

作者:云掌财经/火星财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