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险业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2019-09-26 15:38:00

摘要
70年栉风沐雨,重庆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停办、复业、变革等关键时期,重庆保险业的增速、覆盖面、渗透率均得到全面发展。□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重庆保险业伴随着共和国同生同长荣辱与共,与改革开放共同奋进,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助推民生工程助力城市发展,行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70年栉风沐雨,重庆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停办、复业、变革等关键时期,重庆保险业的增速、覆盖面、渗透率均得到全面发展。

  □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

  重庆保险业伴随着共和国同生同长荣辱与共,与改革开放共同奋进,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助推民生工程助力城市发展,行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重庆保险业起步早、开放早、改革早。重庆区域位置独特,早在1893年,重庆就设立了利川保险,是最早在长江中上游设立外资保险的城市;抗战时期,重庆是全国的金融中心,拥有50多家各类保险机构,保险业发展迅猛;解放时期,重庆一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保险中心与聚集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保重庆分公司于1980年1月复业,重庆也是全国第一批保险复业的中心城市。

  流光溢彩的渝中半岛。

  保险业整体质量显著增强

  70年的栉风沐雨,重庆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停办、复业、变革等关键时期,重庆保险业的增速、覆盖面、渗透率均得到全面发展。

  从业务方面看,1951年全重庆保费收入115万元,1958年保险停办时,重庆保费收入达409万元,8年的保费总和仅有3308万元。1978年以后,保险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再次走上了历史舞台,重庆保险业也在改革春风中发展壮大。1980年-2018年,重庆保险业年均增速超过20%,2018年,全市原保费收入806.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万多倍,其中财产保险公司收入232.1亿元、承保数量694.9万件,人身险公司收入574.1亿元、风险承保1.4亿人次。1980年以来,重庆保险业累计保费收入5401.2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1763.44亿元,积累准备金1844.3亿元,有效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从保险覆盖与渗透方面看,2018年,全市保险深度为3.96%,保险密度为2599元,分别是1951年水平的51倍与4万倍,较重庆市直辖以来提高2.65个百分点和2540元。重庆市保险覆盖率与渗透率呈现出历史性变革,充分反映了重庆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人们保险意识的提升。

  从市场主体发展来看。1980年,重庆保险市场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家机构,从业人员不足10人。发展到目前的保险法人机构5家,省级分公司54家,网络保险省级服务中心6家,中心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1283家,各类保险中介机构6502家,有效持证保险营销员27.9万名。已初步形成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并存,中资与外资公司共同发展,国有控股、股份制、政策性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保险市场新格局。

  从经营能力看,2018年,重庆保险业资产规模达到1505.34亿元,为社会各界提供保险保障42.5万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各种责任准备金1844.3亿元。重庆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在渝法人机构和保险分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全部达标(>100%)。

  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民生保障功能显著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保险业适应新时代,应对新形势,解决存在的新问题和突出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应对灾害风险、支持经济重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重点领域发展来看,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农业保险品种达36个,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区县扩大到21个;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创新开展指数保险、收益保险等;助推“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1.6亿美元保险保障,通过出口特险为海外工程和出口提供2.5亿美元保险保障;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2018年末,全市3191万居民职工享受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精准脱贫保”“惠民济困保”,实现政策全覆盖、资金高效能、运行可持续;扶贫小额信贷扩大政策覆盖面,保证保险助推农户小企增信;推进“孝老安康”工程,为全市34.5万老年人提供保险保障;信用保证保险、科技保险、环境责任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全面升级试点;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率先在业界推出“警保联动”治理模式;2017年,保险重要基础设施“中保登”落户重庆自贸试验区,保险业的功能与作用不断显现,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实施推进中,也从不缺乏保险的身影。在百万三峡移民工作中,重庆保险业推出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积极支持国家“三峡工程”建设;在轻轨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1000多亿元。全行业还筹集保险资金75.48亿元,参与大渡口钓鱼嘴南北两区和渝北区木耳等地的公租房建设。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及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等片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全市各地医院、物流园、安置房、保税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有行业主体筹集保险资金积极参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险业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方位。现在,保险是“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密织的安全保障网,服务着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风险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险体系日趋完善,重庆保险业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深入改革开放阶段。

  保险服务精准扶贫,赢战脱贫攻坚

  保险业是扶危济困的行业,因病致贫、因灾返贫、因学致贫、因劳动能力弱等致贫,保险业都大有作为。在脱贫攻坚战中,保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险费率杠杆功能、保险对财政资金的放大功能,保险的增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脱贫保、济困保、巨灾保险、农业保险、指数保险等保险业深度介入精准扶贫的领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保险服务精准脱贫理赔现场。

  精准脱贫有保障。推出“精准脱贫保”,覆盖全市33个贫困区县,涵盖贫困户大病补充保险、扶贫小额意外保险、疾病身故保险、贫困户学生重大疾病保险、农房保险5个险种,167万名贫困人口、64.3万名贫困学生受益。依托该项目,贫困户拥有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三重医疗保障,同时构建了疾病身故、小额意外、农房保障等民生保险扶贫体系,截至2018年12月末,累计支付赔款达1.84亿元。指导保险业参与惠民济困项目,2018年“民政惠民济困保”项目使全市约91.3万名民政部救助对象、建卡贫困户等受益,赔付5472.8万元、6.7万人次。

  农业生产有保障。2018年,全市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共计6.14亿元,赔款支出3.9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51.14亿元,将农险服务与“三农”服务工作相结合,保险品种涵盖主要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包括了水稻、玉米、马铃薯、油料作物、林场、山羊、生猪等36个项目,已覆盖全市所有涉农区县,为全市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保险机构还在“精准脱贫保”基础上,开发“产业致富保”及“产业收益保”系列产品,为深度贫困乡镇已脱贫农户、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发展地方政府指定的扶贫支柱产业提供保险保障,目前,已开发中药材、榨菜等20余个扶贫系列特色保险产品

  中国平安“三村工程”扶贫项目落户重庆,图为“村教工程”支教志愿者出征仪式。

  大病健康有保障。重庆保险业在普惠助力民生保障领域成绩显著,承办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互助保险,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于2018年实现了全市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款7亿元、赔付101.3万人次;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互助保险赔款29.4亿元、赔付194.9万人次;重庆长期健康险发展快速,辖内人身险公司长期健康险业务年增速达43.12%。重庆银保监局指导险企成立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医保管理中心、长护险服务中心等风险治理部门,对接社保、专职运营、具体承办,服务全市居民。重庆市保险机构积极创新保险产品和保障方式,进一步切实保障贫困人口不陷入深度贫困,脱贫人口不再次返贫。

  历经70年的沧桑巨变,重庆保险业先后历经了“设立机构创业初探期(1951年-1958年)、机构重建业务恢复阶段(1978年-1996年)、保险业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2018年)、保险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等四个主要发展时期。致敬70年,壮丽新时代,站在保险业的创业起点与复业奇点,遥望行业改革发展的一路历程,新时代再出发,重庆保险业砥砺奋进、干劲十足,正满怀信心以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气象新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本版图片由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提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