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私募“大旗”要当心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2019-09-26 09:59:15

摘要
来源:农银汇理基金原标题:有些私募“大旗”要当心! 为拓宽募资渠道,方便投资者,部分私募机构与银行、保险等机构合作进行代销私募基金。个别不法份子,利用投资者对银行、保险机构的信任,或复制保险营销、传销等手段,以欺骗手段向非合格投资者兜售私募基金。为达到短时间吸纳大量资金的不法目的,现实中虚假宣传、夸

  来源:农银汇理基金

  原标题:有些私募“大旗”要当心! 

  为拓宽募资渠道,方便投资者,部分私募机构与银行、保险等机构合作进行代销私募基金。

  个别不法份子,利用投资者对银行、保险机构的信任,或复制保险营销、传销等手段,以欺骗手段向非合格投资者兜售私募基金。

  为达到短时间吸纳大量资金的不法目的,现实中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误导性宣传的私募比比皆是,拉上“政府平台”“国企背景”“银行保险合作”等大旗的手段层出不穷。

  来看看华丽包装下都是怎样的骗局:

  案例1

  H公司是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014年底,H公司设立了h基金,并请保险公司销售团队进行代销。

  保险销售团队主要针对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的客户,向其宣传推介h基金,宣称是保险公司为回馈老客户特别推出的正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9%,并有正规银行托管。

  部分投资者相信了上述宣传,签订了基金合同,约定投资金额5万至150万不等,投资期限为1年。

  2017年,部分投资者发现基金到期无法兑付,且H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随后,监管部门核查,发现H公司仅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h基金1只产品,投资者数量为3名,认缴金额1亿元,实缴金额0元。

  该基金实际于2014年底至2016年底共发行4期,涉及投资者700多人,其中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金额都不超过100万元,托管银行信息也不属实。

  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例2

  I公司2016年3月至4月在基金业协会备案3只私募基金产品,规模1200余万元,涉及投资者5人。此后,再未向基金业协会备案过私募产品。

  然而,I公司通过推介会、发传单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大肆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股权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

  同时,I公司在微信公众号上,一直以固定年化收益率8%~14%的高息为诱饵,面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开展宣传。

  公司业务员亦向社会不特定人群进行宣传,并与其签订所谓投资合同,吸收存款。公司对业务员予以重奖激励,对吸收资金一定金额以上的,奖励高级轿车。

  2018年,公安机关对I公司进行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近5年来,I公司客户实际认购金额数十亿元,其中约六成返还客户本息,剩余资金用于投资、运营、奖励业务员和个人购置房产、车辆等奢侈消费。

  I公司的日常运营费用、给业务员的返点现金提成均达数亿元,还有大量资金被公司实际控制人用于购买名贵奢侈品、夜总会娱乐等奢侈消费。

有些私募“大旗”要当心

  监管也发现,非法集资的“伪私募”一般通过大量招聘低学历人员,采取“底薪+提成”的方式激励其兜售所谓的“私募基金产品”;销售人员往往为了高比例提成收入,通过召开宣传推介会、陌生拜访、微信宣传等方式公开宣传产品高息、保本,诱导投资者。

  投资时,不能只看宣传效果,也不能盲目轻信所谓的政府背景,更不能直观的通过外在表象判断企业实力。

  投资者面对强大的宣传攻势,要多一分怀疑,少一分侥幸,切记“冲动就是魔鬼”,只要抵住“公开宣传”第一波攻势,非法集资也许便离你很远、很远。

  节选自私募基金监管部投教参考资料

有些私募“大旗”要当心

责任编辑:陶然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