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孙建一:三部曲构建“金融+科技”新版图
摘要 诞生于1988年的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不断创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跻身于世界财富500强第29位,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保险集团,创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传奇。“新中国,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开创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始终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宗旨
诞生于1988年的中国平安(601318,诊股),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不断创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跻身于世界财富500强第29位,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保险集团,创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传奇。
“新中国,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开创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始终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宗旨。整个时代的进程尽管有曲折,但是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从平安31年的发展来看,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日前在深圳地标建筑——平安金融中心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详解平安人服务国家的拳拳之心。
中国证券报:回顾平安的发展历史,您印象最深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是什么?
孙建一:应该说不是一个,而是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转移,是要得到股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的。如果没有这种支持,阶段性转型是很难实现的。
举个例子,平安现在算是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但平安刚成立的时候,三家国有股东是招商局、工商银行(601398,诊股)、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是百分之百的国有制。后来发展到一定规模但还没形成利润的时候,需要资本的补充。但是,三家股东在当时各有各的主业,很难再拿出钱来支持平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支持平安向社会去征集新的股东。所以平安逐步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体制,就是混合所有制。平安在境外、境内上市,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股权架构,非常有力地促进了平安在业务规模上的扩充和发展。
中国证券报:平安成立31年后的今天,市场上逐渐把平安当成一家科技公司来看待。那么科技这个发展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孙建一:首先,平安是紧跟着这个时代在发展。
其次,准确地说,平安是一家“金融+科技”企业。这和马明哲董事长,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头人的独到眼光密切相关。早在10年前,平安就已经前瞻性地预判到,未来对于金融业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金融业自身的系统性风险,而是科技力量为这个行业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科技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运营业态,也改变了企业服务客户的方式。未来,保险行业乃至金融行业的竞争将从流量竞争、资本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和生态竞争。
平安对科技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0年前,平安的整个业务分为前中后台。平安投科技,是希望后台集中用科技的力量为前中台服务。后来我们感觉到,科技不仅能够为前中台服务,还可以为行业服务,甚至可以为社会服务。
基于此,平安针对“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构建了“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三部曲发展路径。一方面,将技术力量和科技产品运用至核心金融主业,强化客户经营、渠道管理、风险管控等场景中;另一方面,依托五大生态圈,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领域打造全新的开放平台,实现对外输出和赋能。
这种科技投入和创新技术成果,在实际运用中,对金融业务的赋能作用非常大,包括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非常明显。
过去10年,平安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于科技版图。预计未来10年,平安会将营收的1%投入科研体系,达千亿元。持续且大力度的科研投入让平安的科技板块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安科技业务整体收入达384.31亿元,同比增长33.6%。旗下科技公司的估值总额达到700亿美元。
中国证券报:平安已经31岁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平安有哪些设想?
孙建一:我们的战略描述已经非常清楚了——在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指引下,践行“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我们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在做。
原来我们的科技是在后台,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我们感觉到这个后台可以变为前台,为行业为社会服务。
同时我们也在扩充客户源。即便不是我们的保险客户,我们也可以为他们服务。希望通过这种服务,使之转化为我们传统业务的客户。平安旗下子公司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在这样的运营理念下,平安五大生态圈的客户贡献量持续提升。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平安集团新增客户达2009万,其中33.8%来自于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
所以,未来我们希望在科技方面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在国家的号召下,帮助各个地方政府构建智慧政务、智慧财政等智慧板块,用我们的科技力量,把智慧城市建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