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传奇:从蛇口社保公司到国际金融巨头

来源:证券日报 2019-10-01 07:37:28

摘要
1988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沉寂百年的保险基因在招商局重燃生命,由招商局蛇口社保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共同出资的平安保险登上历史舞台。平安保险的诞生,打破了中国保险业的垄断局面,更因引入寿险、布局综合金融等动作,搅动着保险及整个金融业态。此后,这家公司成为中国头部保险公

  1988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沉寂百年的保险基因在招商局重燃生命,由招商局蛇口社保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共同出资的平安保险登上历史舞台。

  平安保险的诞生,打破了中国保险业的垄断局面,更因引入寿险、布局综合金融等动作,搅动着保险及整个金融业态。此后,这家公司成为中国头部保险公司之一,跻身国际金融巨头行列。

  截至2018年,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已服务接近1.84亿客户,这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3个成为中国平安的客户。2019年,中国平安位列全球500强第29名,列全球金融企业第4名,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金融力量。

  近日,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细述中国平安的峥嵘岁月。

  从0到1 叩开中国寿险大门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统计,1992年,全球市场保费收入超过一半是寿险,部分发达国家的寿险保费已远超其他险种保费的总和。但那时中国保险业在停办近30年后刚刚复苏,从普通民众到保险从业人员,大多只知产险不知寿险。

  “寿险伴随人的一生,发展起来的规模必然高于产险。”孙建一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开始关注生命的质量和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无形中推动了寿险的发展。当然,这里面还有对行业竞争格局的考量。凭借前期的垄断地位,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在产险市场一骑绝尘,中国平安难以追赶。但面对寿险这项新业务,中国平安与中国人保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1992年,有两件重要的事合力推动了中国平安转舵,一是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为处理货轮搁浅一案赴中国台湾交流,在中国台湾保险巨头国泰人寿身上体会到寿险的魔力;二是美国友邦保险进军上海,将现代寿险理念带进国内并迅速做出市场份额,整个中国保险业为之侧目。

  时代的风口已至,中国平安不敢懈怠,在1993年成立了人寿保险公司,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1.5亿元团体寿险的全年任务。1994年,中国平安签下国内第一份个人寿险保单,完成从0到1的蜕变。

  为应对外部竞争,中国平安还在1994年引入中国台湾的寿险营销体系,形成了由营销部、契约部、售后服务部和12个营业部组成的新架构。此后,中国平安的保险代理人走街串巷敲开家家户户的门,加之遍及沿海及中西部城市分支机构的共振,平安寿险规模急速膨胀。1996年,中国平安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达33%,首次击败美国友邦保险;1999年,公司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42%。

  时至今日,中国的寿险已经经历20余年的发展,规模远超产险,全球新增保费中有30%来自中国。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中国寿险的保费将突破4万亿元,占全球寿险保费收入的16%。

  规模跃进 跻身国际金融巨头行列

  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保险业垄断被打破,各行各业也都走向市场,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1991年,中国GDP增幅从1990年的3.9%上升到8.0%;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全年GDP实现增幅达13.2%。

  马明哲敏锐地意识到,国人富裕起来,对多种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多,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成为他日思夜想的目标。放眼国际,老牌的金融巨头花旗、AIG、汇丰也在不断打破分业经营的法律禁忌,将自己的产品疆界拓展到银行、保险、证券或者信托行业

  但中国平安综合金融之路走得并不顺利。1992年,恰逢金融严监管,《保险法》要求金融机构严格分业经营。孙建一表示,那是平安最艰难的几年。“最苦的时候,新产品报上去一个都不给批,当时的回复是,先把分业的问题搞完,翻翻公司那两年的业绩数字,基本就是停滞状态。”几年间,中国平安不断与监管部门和国务院沟通,深圳市领导也帮忙向监管部门求情,希望把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试点保留下来。

  最终,中国平安迎来曙光。中国加入WTO后,监管态度从“管制”迈向“促进发展”,2002年中国平安按保险集团的模式进行分业改革获批。2003年,完成分业改革后中国平安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继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后的第三家金融控股集团,名正言顺地走上综合金融的道路。

  目前,中国平安旗下拥有银行、证券、信托和资管等多个子公司,这些非保险金融板块与原有的产险、寿险客户实现交叉销售,助力集团业务乘数级增长。其2018年年报显示,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的客户迁徙达到3879万人次,共有6364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平安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占整体客户的比例为34.6%。自2008年完成综合金融布局以来,中国平安净利润已实现10年正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59%。

  与时代同行 科技重塑金融格局

  “马总的创新意识是扎到骨子里去的,他一直有忧患意识,每天都在思考集团未来的增长靠什么。”作为马明哲多年的合作伙伴,孙建一用创新来定义马明哲。继此前引进寿险、提出走综合金融道路后,现在,他相当一部分精力都放在科技上。

  21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也给中国带来生产方式和效率的变革。2012年,中国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56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16.7%,这一年,“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国产CPU搭建的千万次计算机成功应用。另外两个数据深深触动了马明哲的内心,一个是阿里巴巴集团“双11”的单天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另一个是腾讯的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他意识到,科技正在改变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规则和模式,中国平安必须努力把握这个趋势。

  2012年,开始布局金融科技后,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中国平安的科技触角已延伸到方方面面,目前,以金融壹账通为科技输出平台,全面支撑“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建设。截至2018年,公司拥有9.9万名科技从业人员、2.9万名研发人员。累计申请1.21万项专利,其中PCT和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397项。

  现在,这些技术与中国平安旗下的互联网平台结合,正在反哺传统业务。公司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技术帮助传统金融降本增效,强化风险、强化体验,提升金融的竞争力。2018年,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继续增长35.1%,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3%。

  同时,中国平安已孵化出汽车之家等多个独角兽平台,通过构筑五大生态圈聚集人气后,又将这些客户导流到传统的金融业务上。

  如果说,当年引入寿险是平安为产险业务做的“加法”,综合金融实现的交叉销售是一次“乘法”,那么如今,中国平安正搭载科技寻找指数级增长的机会。2018年,中国平安的营业总收入逼近万亿元,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元,再次实现规模跃升。同时,其股价屡创新高,市值已突破1.6万亿元,A股排名仅次于工商银行。

  “你们可以看到中国平安未来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在科技方面还在突飞猛进,再过一段时间你们会看到更多的成果出来。”孙建一说道。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