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启买买买模式,意味着什么?
摘要 老摩根有句名言:只有黄金才是货币,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信用。我们常说的英语money,其实真正的含义是黄金。只有黄金才是money,其他的只是papermoney、cash、credit而已。当人们习惯了把纸币当作真正的钱,用纸币衡量的价格就顺理成章深入人心:一斤猪肉多少钱,一瓶香水多少钱,一平米房子多
老摩根有句名言:只有黄金才是货币,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信用。我们常说的英语money,其实真正的含义是黄金。只有黄金才是money,其他的只是paper money、cash、credit而已。
当人们习惯了把纸币当作真正的钱,用纸币衡量的价格就顺理成章深入人心:一斤猪肉多少钱,一瓶香水多少钱,一平米房子多少钱,也包括一克金饰多少钱,仿佛纸币就是衡量一切商品的那把尺子。然而纸币这把“尺子”的误差实在不小,通胀导致了纸币的购买力会随着时间快速消逝。西格尔教授在其名著《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统计了200年间以美元计的实际购买力变化,1美元的购买力最后只剩下了6分钱,通胀简直如同杀人无形的利刃。人们往往只看到纸面财富的有限增长(名义利率和收入),而忽视了黄金,才是衡量商品、衡量信用的那把尺子。
数十年来,对黄金是否有价值的怀疑从未停歇。有两类人是鄙视黄金的主力,一类是凯恩斯的信徒:黄金只是“野蛮的遗迹”,和这个文明、信用的社会格格不入;另一类是比特币粉丝们,在新锐币圈中,算力、区块链、加零才是王道。黄金也配叫金融?难道不应该只存在于某福、某生的柜台中等待大妈们的挑选吗?
然而,真相却是:一样东西有没价值,只在于其内在。其价值也从来不是由不相信的人所决定的,而是由相信的人来决定。
所有的黄金信奉者中,有一个群体特别重要。他们拥有数不清的钞票,理论上可以任意“加零”;他们还很有权,扮演着信用创造者的角色;他们变化多端,震怒之下,市场为之变色;如果他们化身白鸽,金融大鳄们就会笑逐颜开。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央行。
央行对黄金的态度是黄金地位百年变迁最好的写照,央行是信用的管理者,创造者,也是纸币的发行人,照理最应该信奉黄金无用论。但是,从美联储到俄罗斯央行,从欧央行到德国,也包括中国央行,他们的金库里却都储藏着成千上万吨的黄金。
这是今年9月份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情况:
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结算信用货币,一是美元,二是欧元。而正是这两家央行拥有着最多的黄金储备:美国拥有8100吨黄金,差不多是现在全球黄金两年的产量!欧盟的核心三国德意法合计拥有的黄金比美国还多,超过了8200吨。并且黄金储备占外储比例都超过了60%。
特别有意思的是,2010年以来,央行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黄金净买家身份,连续多年不断增持黄金。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央行黄金购买量更是连续创下50年以来最高水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正式宣告金本位的结束)。俄罗斯央行去年增加了创纪录的264吨黄金,中国央行自去年12月起重新启动新一轮增持,迄今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这一段央行增持期间黄金的价格如何呢?在2011年黄金期货持续上涨后达到了1922美元1盎司的历史最高位,经历数年调整后,黄金又再度上涨,当下除了美元外,以欧元、日元、英镑计价的黄金都已经突破了这一历史高位,美元计价黄金也已经开始接近这一高位区间。
央行对黄金的态度,表露无遗!数据不会说谎,结论很明确:各国央行不仅储藏了大量的黄金,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加速购买黄金!央行的行为告诉你:一、黄金是money;二、当前黄金的价格是值得购买的。
听其言,不如观其行。纸币的发行人是央行,但央行们的行为不由得让我们一再想起亚当·斯密的名言:纸币从来只服务于那些操纵纸币发行的人,而让辛苦挣钱储蓄的人看起来就像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