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非银首席邵子钦:普通大众需要进行资产配置吗?
摘要 文|《巴伦》中国撰稿人李成章编辑|康娟经过70年发展,特别是最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个人财富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才刚刚开始。泛指的财富管理涵盖了普通大众客户、中产客户、高净值客户和超高净值客户等客群,不同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差异明显。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两个核
文 |《巴伦》中国撰稿人 李成章
编辑 | 康娟
经过70年发展,特别是最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个人财富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才刚刚开始。
泛指的财富管理涵盖了普通大众客户、中产客户、高净值客户和超高净值客户等客群,不同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差异明显。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两个核心功能,即构建资产组合及帮助客户进行长期的资产配置。
中信集团非银首席分析师邵子钦近日在接受《巴伦》专访时,围绕不同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和财富管理的核心功能,阐述了当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变化、不同行业机构的发展和优势,以及大众理财市场的特点与不足。
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巴伦》: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目前面临哪些环境变化?
邵子钦:我们的环境现在确实发生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在资管新规下,理财产品中,收益率4%-10%的产品大规模缩减,这其中包括信托计划,大部分具有资金池性质的信托计划不能做了,房地产信托也面临严格限制。在非标资产向净值化转型的过程当中,这类资产塌陷了。在资管新规下,“隐性刚兑”被逐步打破,理财产品从非标到标准化,监管套利的空间被压缩。另外一个变化是利率放开,包括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变化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由于老龄人口收入下降,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投资性收入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所以财富储存和保值增值的需求会增加。第四个变化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体现在金融市场就是,资本收益率下降,而且风险波动率上升。
最后一个变化是智能化。在财富管理领域体现为人机结合和线上线下一体化。
《巴伦》:在这些环境变化背景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邵: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时期与人工智能形成重叠,这是历史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中国有可能在财富管理客户服务的技术应用层面的独特优势。美国在机器人投顾上做了很多尝试,成功地实现大众客群扩展和服务下沉。我们看到嘉信理财、先锋资本、贝莱德在机器人投顾方面多有长足进步。
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一个限制性条件是人民币资本项下尚不能自由兑换。构建长期的资产组合完成资产配置,如果在地域上不能完全全球化,在币种上不能充分分散化,那么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配置目标的实现。另外一个因素是金融产品丰富度不够,风险对冲工具不全。这些都是财富管理机构未来面临的挑战。
行业机构遍地开花
《巴伦》:如何评价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表现?
邵:银行、保险、证券都在做泛财富管理的业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保险中的年金险具有典型的财富管理特征,比如泰康的年金产品,从历史数据来看其旗舰产品的收益率长期跑赢公募基金。未来保险公司有望发挥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合法资金池的独特牌照优势,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需求。
以中金、华泰等为代表的券商,去年经纪业务纷纷向财富管理转型。每家机构都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客户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中金将中投证券更名为中金财富,把财富管理资源全部集中在这个平台上。将客户明确划分为大众客群、高净值客群、超高净值客群,其中超高净值客群由新设立的国际家族办公室来提供个性化服务。华泰证券以涨乐财富通为入口,通过搭建全产品平台,海外对接AssetMark,为客户提供境内境外一体化理财服务。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我们跟踪较多的是诺亚财富,我们看到,诺亚财富越来越聚焦高端的黑卡客户,从产品销售到资产配置,从资产配置到全权委托,客户定位越来越明确。
总之,财富管理是一个刚需日益明确的大市场,无论是大众客户、高净值客户、超高净值客户,尽管需求点不同,但需求增速都比较快。关键是每个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深度服务,形成客户粘性。比如银行的账户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保险投资渠道多元化优势,保险资金长久期优势,证券投行、资管、投资相结合灵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优势,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客户积累、产品积累、第三方投顾队伍建设的先发优势,都有望在财富管理服务过程中得到发挥。长期来看,如果金融控股集团比如中国平安,将客户和账户与产品创设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产品筛选能力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也将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巴伦》:数字理财平台目前面临什么问题?
邵:数字理财我理解是个广义的概念,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在客户识别、风险定价、客户服务方面都可以通过数据应用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蚂蚁金服是我们跟踪比较多的一家公司,从支付到货币型基金到债券型基金再到指数基金,进而扩展到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最后到保险,正在逐步完善全产品链服务能力。另外,蚂蚁金服不仅有第三方独立的芝麻信用评价体系,而且基于平台和线下数据基础的花呗和借呗得到快速增长,满足客户的消费贷和商户的小额贷的刚需。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是否可以获得金融控股牌照,实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统一。
外资机构海外资产配置占优势
《巴伦》:中国的海外资产配置情况,以及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邵:中国的高净值客户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由资金稀缺过渡到资金过剩,具体体现就是“资产荒”。如果可以将资金向海外引流,不仅可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而且可以缓解国内资产泡沫压力。
《巴伦》:随着市场更加开放,很多外资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来看,分别会有什么影响?
邵:由于信任是有国界的,而财富管理是基于专业信任的一种服务,所以我认为外资机构在财富管理的优势并不明显。相比之下,资产管理更容易。因为外资机构在资产管理领域历史悠久,对金融工具运用更娴熟,更具全球视野和经验,因此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更具优势。
大众理财市场:标准化产品和投顾均不足
《巴伦》:财富管理市场上针对普通大众客户的产品,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邵:根据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的经验,60%的用户会选择投资于全委型基金,而其中52%仅投资于单一目标基金说明大部分的客户是不需要进行特别“配置”的。
目前的问题,一是标准化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供给不足。如果标准化产品供给充足,在标准化产品上做组合,同时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完全可以满足大众理财需求,海外机器人投顾的发展经验已经得到证明。
二是客户对净值型产品接受度不够。过去10年最好卖的是信托计划,由于利率稳定且有隐性刚兑,客户不需要具备太多金融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净值型产品,尤其是与资本市场挂钩的产品,由于风险对冲工具不足,往往具有比较大的波动性,加上客户对自身和产品的了解不充分,对这类产品客户要么接受度不高,要么因错误的买卖时机而面临亏损离场。
《巴伦》:如何解决大众客户接受度的这个问题呢?
邵:需要培育卖方投顾队伍,对客户进行长期投资者教育,通过客户教育,让客户充分了解自己,也充分了解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如果没有庞大的合格投资者市场,财富管理将遭遇长期发展瓶颈。
《巴伦》:客户教育严重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邵:客户教育需要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投顾队伍共同完成。其中投顾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一支队伍,是客户教育的前线。目前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投顾。虽然部分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券商等以智能投顾、FOF,或基金组合跟投等形式提供类投顾服务,但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统一监管,难以形成产业链,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以赚取客户咨询费为主的第三方投顾平台出现。
客户教育缺失或与金融机构的定位有关。比如,保险代理人是专属代理,一方面他们对保单之外的领域缺乏深入了解,除个别开展交叉销售的公司外,代理人对其他金融产品了解不多,另外由于是专属代理,代理人对其他公司的保险产品了解也不多。券商在财富管理转型之前,理财顾问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客户买卖股票。信托公司由于产品相对简单,回报率高且有隐性刚兑,过去不太注重客户教育。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由于目前没有主流金融牌照,在夹缝中求生存,头部公司培养了一批买方投顾,但由于没有养成客户付费习惯,需要向资产管理机构收费,客户利益至上只能通过考核制度实现,无法得到法律和制度保障。
只有买方投顾才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买方投顾由于与客户长期利益绑定,投顾根据客户的需求匹配适合的金融产品,通过客户教育来管理客户预期和引导客户行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前金融机构做的全权委托是买方投顾尝试,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后续效果有待观察。
《巴伦》:投顾功能现在面临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邵:我理解财富管理本质上获得的是投资者教育红利。如果投顾可以获得与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相关的合理回报,那么他就有动力付出长期的客户教育成本,也就容易与客户产生粘性。这里面需要一个机制安排,就是这个客户不仅是公司的客户,而且是投顾的客户。部分海外私行和投行都有客户传承的制度安排。
从客户接受度来考虑,高净值客户对投顾服务的接受度高。因为:一是,高净值客户具有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二是,高净值客户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教育周期相对短;三是,高净值客户具有服务深度,从产品配置到资产配置,再到全权委托。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