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保险:坚持高质量发展 十六年剑已出鞘
摘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我国保险业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整整70载。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同时也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8万亿元,资产总额18.3万亿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我国保险业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整整70载。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同时也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8万亿元,资产总额18.3万亿元;今年前8月,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4%,资产总额达19.7万亿元。
保险主体也日益丰富,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共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2家、人身险公司96家、财产险公司88家、再保险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4家、外资保险代表处190家,其他保险机构5家,另有保险中介机构2000余家(含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
中国大地保险于2003年10月在上海成立,是一家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也是中国再保险(集团)旗下唯一的财险直保公司。成立以来,中国大地保险保持了27.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8年保险业务收入为426亿元,跃升至全国财险公司第五位。截至目前,已设立分公司36家,机构总数超过2100家,营业机构覆盖全国各个省份,系统员工人数超5.8万人。
“创新”、“转型”、“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国大地保险总裁陈勇这样总结大地走过的16年。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客户,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未来,我们不单做保险,还将建立以保险为中心的生态圈, 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建“居住、出行、健康、养老、游玩”等方面的“生活保险大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1
第一批保险人
“那时候的保险公司地位很高,守株待兔等客户上门就行,卖保险也不难,和现在卖保险的情况完全相反。”
1979年4月,根据国务院批示,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恢复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决定逐步恢复停滞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人保”)正式复业,财险业务率先恢复。
陈勇正是保险业复业后的第一批保险人。
1983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心支行江城县支行做了两年银行保险代理业务后,陈勇加入中国人保思茅中支公司,开启了他漫长的保险生涯。
陈勇回忆道,那时候,老百姓对保险根本没有概念,以为卖保险就是卖保险柜。保险产品也非常少,只有“老三险”即车险、财产险和家财险。
直到1996年,产险、寿险分业经营,才有了人身险产品。当年,中国人保(集团)公司设立3家保险子公司:中保财险公司(即现在的中国人保)、中保人寿公司(即现在的中国人寿)、中保再保险公司(即现在中国再保险)。1997年,人身险保费收入便超过财险。
“那时候的保险公司地位很高,守株待兔等客户上门就行,卖保险也不难,和现在卖保险的情况完全相反。”陈勇感慨道,当时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保险从业者并不愿意去寿险公司,都想去产险公司,毕竟产险公司经历了多年发展,基业厚实。
“不幸”的是,当时的陈勇被分到了寿险公司,并组建平安寿险公司玉溪中支公司。之后,陈勇又去了太保寿险春城支公司,再后来,即2004年,陈勇组建了中国大地保险云南分公司。
有了“老三家”的经历,中国大地保险云南分公司的组建工作似乎轻松了很多。“‘老三家’我都服务过,他们的情况我也都了解,所以当年的组建条件还是不错的。”陈勇笑称,正因此,云南分公司的组建团队构成也非常有特色,原人保、平安、太保的人各占三分之一,云南分公司于2004年9月顺利开业,即在中国大地保险总公司开业后一年。
在陈勇看来,保险被认知的过程是缓慢的,直到2006年,交强险制度的出台,让老百姓对保险的认知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同时,在交强险的带动下,车险投保率大幅提高,也助推财险业迎来“第二春”,直到现在,车险仍旧占据财险业六成市场份额。
在业务结构调整优化后,尽管2019年上半年,车险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已跌破六成,但车险仍然是中国大地保险的重要业务之一。
2
竞争倒逼创新
“这五年的感受尤其明显,互联网企业在涌入,新科技层出不穷,这比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压力大多了。”有效面对外部竞争力的方式只有一条——创新、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具体到保险业,这种变化也清晰可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保险业在这几十年中快速发展壮大。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开放力度最大,国内保险公司的神经异常紧张。
截至目前,国内的外资险企数量已经达到50家,其中财险公司22家,人身险公司28家。
陈勇直言,事实上,外资险企对我国保险业的冲击和影响,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而给国内保险业带来了新的产品、新的销售方式,对整个行业起到了正向拉动和助推器的重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陈勇再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五年的感受尤其明显,互联网企业在涌入,新科技层出不穷,这比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压力大多了。”陈勇表示,有效面对外部竞争力的方式只有一条——创新、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否则只能坐等被淘汰。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中国大地保险近五年推出了“找控引”、“大非车”和“三化”等重要策略。
2013年,中国大地保险面临经营困境,保费增速、综合成本率“双弱”于市场。次年,公司围绕“确保打平,力争盈利”目标,正式实施“找、控、引”战略。以“找”好业务为基础,做好业务筛选,提质增效;在“控”上下功夫,按照筛选结果严控高风险业务;实施差异化费用政策,“引”导优质业务快速发展。
2014年,公司扭亏为盈,但增速仍落后于市场。而后,“找控引”效果逐渐显现。从2015年起,公司增速赶超市场,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连续三年保费增速、综合成本率“双优”于市场。(附:中国大地保险近五年净利润、保险业务收入数据图表)
随着商车费改的持续深化,车险增速持续下行,2018年车险增速更是降至5%以下。而健康险等非车险业务则迎来“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重大政策利好,给产险行业带来了结构性发展机遇。对此,中国大地保险迅速反应,于2017年推出“大非车”战略,提前全面布局非车险业务。
一年后,公司“大非车”业务整体增速54.5%,超市场23.8个百分点,同时,“大非车”业务占比也由26.7%上升至36.1%,同比上升9.4个百分点。
2017年,为适应数字时代的客户及行业的变化,中国大地保险创新性提出“三新三聚焦”顶层设计,即新模式,聚焦客户;新业态,聚焦布局;新系统,聚焦科技,打造科技驱动的客户综合经营体系。
今年,为更好地推动“三新三聚焦”战略落地,中国大地保险正式启动了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建设工程,旨在从客户、科技、生态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突破,达成公司平台、数据、科技、生态四领先目标。
3
探路“保险+科技”
“只要是客户想要的、需要的,我们都能提供到,而不仅限于保险服务。”
打造核心科技能力,重中之重是搭建系统性的底层构架。陈勇认为,科技是保险公司常变常新的有力保障。科技的价值在于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经营效率、提升业务多样性、改善风险管控结构、增强用户的交互等各种方式帮助保险公司走进客户、更好地服务客户。
在2016年,中国大地保险在行业内率先开始了“保险+科技”的探索,2017年启动了大地核心战略项目CICS,确立了“科技驱动下的客户综合经营”的战略蓝图。三年磨一剑,2019年7月26日,中国大地保险36家分公司成功完成新系统上线切换,全面进入保险核心系统4.0时代,也标志着中国保险业正式进入核心系统4.0时代。
陈勇很庆幸三年前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要是放到现在,还真不敢做了。”陈勇坦言,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要衡量多方利弊,比如新的核心系统投入大、耗时长,到底能不能成功,会不会影响公司当期业务发展;失败案例那么多,万一项目失败,公司又能否承受。
他说,以前每次开会,各分公司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IT系统问题。“虽然公司刚成立那几年系统还不错,但是运行多年后的系统已经千疮百孔,修修补补后甚至都看不到原来的样貌了,就好比一辆车的完全老掉的发动机,已经带不动现有业务的顺利发展,又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呢?!”
在做了充分调查准备后,新核心业务系统项目如期启动,三年后的今天也顺利上线,这也为中国大地保险之后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勇告诉记者, 切换新核心业务系统还只是第一步,为提升科技赋能效果,中国大地保险还遵循以客户为中心原则,搭建了两大中台:即数据中台、科技中台,和一个小平台:即线上化应用平台,并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生态方向构建保险大融合,全面促进科技有的放矢、覆盖全价值链的应用。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客户,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做好当下,重在未来。”陈勇表示,未来,中国大地保险将以保险为中心建立生态圈,围绕客户的“居住、出行、健康、养老、游玩”等方面做服务,“只要是客户想要的、需要的,我们都能提供到,而不仅限于保险服务。”
“科技驱动这块,我们才刚起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同样,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我们的路还很长。”陈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