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货币政策空间 加紧改革调整步伐

来源:金融时报 2019-10-17 16:00:45

摘要
三季度宏观经济与金融数据新鲜出炉。数据显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9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0%,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报告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3%,创下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最低点

三季度宏观经济与金融数据新鲜出炉。数据显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9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0%,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报告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3%,创下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最低点。有分析人士称,各国央行可能开启新一轮“降息潮”。

在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不尽相同的走势背后,我国的货币政策仍具有正常操作的空间,仍需保持定力。我们应当珍视来之不易的正常政策空间,加紧改革调整的步伐。

从CPI和PPI数据看,虽然CPI“破3”、PPI下行,但9月份这两项数据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其中,猪肉价格贡献了CPI一半以上的涨幅,剔除其影响后,9月份CPI上涨了1.4%左右。随着稳定猪肉生产供应的系列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以及猪肉进口的扩大,猪肉价格有望逐步回落,带动CPI趋稳,而其他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不大。目前,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稳定,这是全年CPI实现稳中趋降的坚实基础。同时,PPI同比降幅存在“翘尾效应”,受黑色金属、石油化工行业增速下滑影响较大,而食品、电子等行业的PPI增速则有所回升。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PPI环比增幅由负转正,加之基建补短板、地方专项债发力等逆周期调节政策逐步显效,本轮PPI跌幅有限,并有望在四季度回暖。因此,CPI与PPI长期趋势仍然乐观,共同筑成了经济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也给予了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与稳健的空间。

从金融数据看,三季度金融数据的整体向好,其实有迹可循。正如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所言,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63万亿元,同比多增4867亿元,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了4.84万亿元。新增信贷好于预期,具体表现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信贷结构有所改善,这主要得益于支持制造业和基建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显现,也受益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融资成本下降。这体现出,随着货币政策的努力,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更加畅通,恰当的逆周期调节也提振了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的贷款需求。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并且,9月份的表内贷款明显增多,这表明,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入了实体经济。金融数据向好,是货币政策操作得当的表现,也为未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定力创造了条件。

数据表现良好、趋势向好,并不意味着结构调整与改革的步伐可以放松。事实上,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仍然严峻,全球具备正常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的经济体已经不多,我们需要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政策空间,抓紧推动中长期改革。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降低融资成本要更多通过改革的方法,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来降低实际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初步见效。经过两次报价,目前一年期LPR相比同期限基准利率降低了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比基准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对于融资成本降低也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孙国峰认为,随着新增贷款运用LPR定价基准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及存量贷款的逐渐转换,未来贷款基准利率逐渐淡出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由此可见,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比短期政策的一味宽松或者简单降息效果更好。

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政策性金融领域。9月份,人民银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246亿元。这是PSL连续5个月暂停后重启投放。在积极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改善信贷结构、培育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独到作用,对于调结构、促改革意义显著。

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向中国建议,在继续政策支持的同时,应该继续控制杠杆率,并关注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转变增长动能,从信贷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为消费驱动模式,同时改善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要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要珍视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加紧改革调整的步伐。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