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35亿票据私募基金违约,31只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来源:新浪财经 2019-09-18 17:23:00

摘要
原标题:暴雷!35亿票据私募基金违约,31只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来源:小债看市继今年3月,四家上市公司集体踩雷票据私募基金产品后,如今又一家资管公司的票据产品出事了。01暴雷近日,上海华领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领资管”)被曝旗下35亿票据私募基金无法兑付。21世纪经济报道称,华领

原标题:暴雷!35亿票据私募基金违约,31只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来源:小债看市

  继今年3月,四家上市公司集体踩雷票据私募基金产品后,如今又一家资管公司的票据产品出事了。

  01暴雷

  近日,上海华领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领资管”)被曝旗下35亿票据私募基金无法兑付。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华领资管旗下“华领泽银稳健系列票据分级私募基金”和“华领定制系列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于今年1月突然公告延期,停止向投资期限届满的投资人兑付本金和收益。

  该系列产品于2016年非公开募集,通过华领公司直销,开放式运作,总规模为35亿人民币,其中优先级基金份额为23.7亿人民币。

  02为何违约?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领资管成立于2013年8月,是华领集团旗下的一家专业从事投融资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据小债看市(微信公号:little-bond)查询,华领资管已经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64只产品中,有39只为票据类产品。

  其中,暴雷的“华领泽银稳健系列票据分级私募基金”有21只,分别为25号、24号、15号、28号、20号、16号、21号、13号、23号、26号、30号、22号、31号、12号、29号、32号、27号、18号、10号、19号和17号。


暴雷!35亿票据私募基金违约,31只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部分“华领泽银稳健系列票据分级私募基金”

  “华领定制系列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有10只,分别为11号、3号、2号、8号、12号、1号、5号、9号、7号和10号。

  至于为何会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华领资管称由于经济环境恶化,票据流通周转效率下降,导致票据收益严重下降,“交易对手”违约,资金无法回笼,导致产品亏损无法兑付。

  一般来说,票据类私募产品逾期的原因,无非是资金链断裂,自有资金紧张或投资标的违约。归根到底,这次华领资管票据私募产品违约的根源还在“交易对手”身上,实际上是放款对象,但华领资管并未披露具体机构。

  小债看市(微信公号:little-bond)发现,华领资管今年以来涉及大量诉讼,案由主要以“委托理财合同纠纷”和“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为主。


暴雷!35亿票据私募基金违约,31只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涉及诉讼情况

  一般来说在票据融资中,风险较高的是通过票据空转形成“票据资金池”,比如企业在银行存入保证金并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然后该企业再将开出的承兑汇票贴现,将所获得的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次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的不断循环。

  如此恶性循环,违规开票将造成杠杆率上升,底层资产虚假,投资人风险抬高,最终滑向暴雷的深渊。

  03票据乱象

  按理说,银行承兑汇票或票据基金是一种比较稳健、风险低、流动性高的投资品种,主要投向银行承兑汇票或票据收益权。但今年以来,票据基金暴雷事件却层出不穷。

  年初,华领资管旗下私募类票据基金投资期限就出现了延期。

  2019年3月14日,华领资管下发通知函,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基金的运作安排及基金整体退出清算的需要,将华领定制5号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的收益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原投资起止日由“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3月5日”调整为“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1月7日”,由于投资期限发生变化,业绩比较基准由7.60%/年调整为10.00%/年。

  更为严重的是,今年3月份,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良卓资产”)旗下两只票据私募基金暴雷,一箭四雕同时炸伤了四家上市公司。

  据统计,此次踩雷的四家上市公司所涉金额金额2.84亿元,分别为上海洗霸(23.820, -0.43, -1.77%)(603200)1400万元、中原内配(5.420, -0.08, -1.45%)(002448)1.1亿元、四方达(5.310, -0.08, -1.48%)(300179)5000万元以及康力电梯(8.260, -0.05, -0.60%)(002367)1.1亿元。

  这几家上市公司一不小心把自己一年的利润都赔了进去。

  后据良卓资产披露,除了4家上市公司涉及的两只票据产品,还包括5只票据产品和融通配置私募投资基金,共涉及资金17.5亿元。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暴雷事件?良卓资产称主要是部分基金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存在和募集用途不一致的违规操作及越权交易,再加上2018年以来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交易对手不能按约兑付票据。

  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吗?一直以来,票据融资乱象现象屡见不鲜,这早已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早在2017年,银监会就已发布46号文,要求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等行为,其中就将票据市场合规整治纳入监管范围。

  都说“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丝死于P2P”,现在应该再加上一条,“上市公司死于票据私募基金”。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