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加速布局 摘得投顾牌照与国内私募正面角逐
摘要 随着QFII和RQFII取消额度限制,外资私募正加速布局中国。10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在2019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外汇局统计,前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713亿美元、股票185亿美元。多只外资私募马不停蹄地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就今年情况而
随着QFII和RQFII取消额度限制,外资私募正加速布局中国。10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在2019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外汇局统计,前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713亿美元、股票185亿美元。多只外资私募马不停蹄地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
就今年情况而言,已有6家外资证券类私募成功登记,与去年全年的数量持平。而在产品发行方面,今年以来,外资证券类私募已备案31只产品,比去年全年还多11只。
从管理人情况上看,年内登记的外资证券类私募的数量与去年持平。今年以来,已有联博汇智、安联寰通、德劭、霸菱、野村、腾胜投资6家外资证券类私募入局。其中,联博汇智、德劭投资和腾胜投资三家的母公司来自美国,其余三家的母公司分别来自德国、荷兰和日本。至此,三年来合计已有22家外资证券类私募成功登记。
而从产品情况上看,年内外资私募备案的产品数量比去年全年增长55%。据财查到APP统计,去年全年仅有20只产品备案,今年以来,已有16家外资证券类私募备案了31只产品,且三季度的备案数量(16只)比二季度(8只)增长一倍。从整体情况上看,目前共有19家机构合计备案了56只产品。
分机构来看,目前拥有产品数量最多的是惠理和瑞银资管,各有7只;施罗德和元胜投资位居其次,均已备案6只产品。而富达利泰、路博迈、安中投资虽然各自只备案了4只产品,但均在今年发力明显。如富达利泰继2017年发行3只产品后,时隔一年多,才于今年初再备案了一只。
从实际运营的角度来看,外资私募要在国内全面开展业务,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公司治理、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监管关系、营销方式、展业策略等方面等,还需要一段较长的磨合期,和克服一系列资质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投资顾问服务障碍”。
投顾业务是外资私募母公司在境外从事一项常规业务。由于投资经理多从海外归来、本地化程度不足,在华外资私募提供投资建议/顾问服务的最大障碍是难以满足有“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业绩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
这点上,中基协放松了解释,路博迈、富敦和贝莱德都先后获得了投资顾问资格。6月21日,贝莱德在上海的外商独资企业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成功在基金业协会完成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的登记备案。
外资私募拿下投顾资格,意味着正式打开了与国内银行合作的大门,银行可以直接聘请外资私募作投资顾问,这对本土私募而言将产生不小的冲击。
从短期来看,外资资管机构仍面临熟悉国内市场、筹备和积累的过程,对国内资管机构影响相对有限,而从中长期而言,不排除部分优势外资资管机构脱颖而出的可能。一些专注且聚焦自身优势的外资资管机构,有望通过长期积累和坚持,展示其在投研、策略、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逐步得到国内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
同时,外资的入场带来“鲶鱼效应”,有利于私募行业良性竞争。“中国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市场,外资私募与国内私募不会形成太大冲突,虽然相互之间有竞争关系,但一定的竞争也会促进双方更好地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外资机构的入场,对中国资本市场、本土机构都是个机遇,本土私募可以择优学之,最终由市场做出选择。”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才查到科技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