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了,消费者该如何看待促销?

来源:经济日报 2019-11-04 06:30:00

摘要
第11年“双十一”,消费者该学会理性看待促销了。眨眼又到“双十一”了。买点啥好呢?各路商家的花样大促早早就开始预热,这狂轰滥炸,还没到“双十一”就已经看得人眼花缭乱了。我到底需要点啥,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终极答案。看了这个直播,觉得不错,加一个;看了那个公众号,也不错,再加一个……总有新商品像雨后春

第11年“双十一”,消费者该学会理性看待促销了。

眨眼又到“双十一”了。买点啥好呢?

各路商家的花样大促早早就开始预热,这狂轰滥炸,还没到“双十一”就已经看得人眼花缭乱了。我到底需要点啥,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终极答案。看了这个直播,觉得不错,加一个;看了那个公众号,也不错,再加一个……总有新商品像雨后春笋一样,削尖了脑袋要挤进购物车里。这一幕,很多人都在上演。

更让人不淡定的是各种优惠。定金、红包、购物津贴、叠加减免……这些简直就是难度堪比高等数学的优惠计算题,怎么算也算不明白,实在烧脑到崩溃。但是,为了买到最低价,很多人还在紧盯着屏幕、两眼放光、锲而不舍地凑了一件又一件。

冲动是魔鬼。今年一定只买刚需!

啥是刚需?就是实打实用得着的。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貌似很便宜的,为了优惠而凑数的,捆绑式销售一囤三年都用不完的……我都果断删除。

作为一个家的核心购买力,“买买买”的任务容不得太多任性。既要给家里添置几个更新换代的大件儿,又要给父母买点啥以表孝心,还得给蹭蹭见长的孩子添几件大号的衣服,另外洗衣液、尿不湿等高频消耗品也可以适当囤一些;给大家服务了一圈,也别亏待了自己,平时有点贵的化妆品也可以考虑一下……

这样淡定的剁手思路,也是跑过偏、踩过坑、沉痛反思后才逐渐成形的。

2016年,我被“飞猪旅行”的说走就走的美好理念一忽悠,就不假思索地下了两个酒店订单,三亚红树林酒店3晚和全国34城42个酒店任选2晚,总计5000多元。反正一年之内随时可去,不去随时可退,给自己一个“诗和远方”的梦想,多好!事实证明,这样的梦想就是幻想,根本没时间兑现。好在最后顺利地退了款。那年,我还因为熬夜看屏幕看得头晕眼花,弄错了产品介绍,一下子买了4大包167元的湿巾,结果3年保质期过了,还没用完。

痛定思痛,只买刚需。下单一时爽,收货悔断肠。

翻开2018年的购物记录,我金额最大的订单是3688元的华为P20,内存严重不足的老“苹果”实在该退休了;第二名是1000多元的尿不湿,这批“战略物资”有力支撑了二宝出生后半年多的消耗。至于给大宝买的新衣服和书、给老妈买的染发膏和毛背心……都是小额支出了。这几年,趁着“双十一”大促,我把家里的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空气净化器都更新了,也从老到小每人两件普及了羽绒服。

其实,“双十一”本就是为了培养网络购物的消费新习惯,谁也不可能一天囤好一年的东西。当“买买买”常态化了,自然也就理性了。该买的买,确实便宜的买,可买可不买的就不买,千万别为了占便宜而买一堆用不上的。随时需要随时买,一年中的优惠多得很,有钱不买半年闲。

如果把“双十一”看成一个小孩,他从2008年诞生,今年已经11岁都该上五年级了!早就度过了见啥要啥的幼儿园阶段,也不再是盲目跟风的一年级小豆包。小小少年在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我们这些消费者的购物阅历丰富了,慢慢也就看淡了那些促销的诱惑,“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了!(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来 洁)

“双十一”来了,消费者该如何看待促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