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风险资产规模增加逾八成
摘要 信托公司三季度报陆续出炉。记者注意到,信托公司业绩继续延续去年以来的分化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倒逼业务转型,但由于各家信托公司资源优势不同,转型方向也各有侧重,因此业绩分化将成为行业常态。根据信托业协会最新报告,信托公司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涉及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资本市场信托业
信托公司三季度报陆续出炉。
记者注意到,信托公司业绩继续延续去年以来的分化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倒逼业务转型,但由于各家信托公司资源优势不同,转型方向也各有侧重,因此业绩分化将成为行业常态。
根据信托业协会最新报告,信托公司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涉及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资本市场信托业务和慈善信托及家族信托业务。
今年以来,信托公司的消费金融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慈善信托及家族信托进一步提速,也有信托公司另辟蹊径,比如在特殊资产投资等领域开拓市场。
受托规模连降
10月24日,中国平安(601318,诊股)(601318.SH)发布的三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平安信托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为4697.47亿元,较年初下降12.1%。
尽管其他几家上市信托公司并未披露此项数据,但作为行业龙头之一的平安信托,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行业经营状况。2019年三季度,其受托资产管理规模的降幅较二季度有所扩大。根据中国平安披露的半年报数据,2019年6月末,平安信托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为5072.46亿元,较年初下降5.0%。
对此,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信托积极响应国家“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监管政策,加强主动管理,压降通道业务,持续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
“主要是由于通道业务和房地产信托的规模下降。”某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门一位高管分析认为,很多信托公司2018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下降,是主动选择去通道的结果。
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了“缩减通道”导致规模减少的现象。
本报记者从广东银保监局获悉,截至2019年9月末,辖区(不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16.64万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降低约2个百分点。按原资产增速计算,近两年半来,广东银行业资产少扩张约2万亿元。
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广东银行业主动缩减通道类、脱虚向实类业务,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约10个百分点,信托资金投资房地产规模实现零增长,投向房地产的非标资产规模大幅减少。
近几年来,由于银信通道业务的快速扩张,信托业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至2017年四季度末的26.25万亿元。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出现首次下降至25.61万亿元;截至2018年末,行业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为22.7万亿元,比2017年底下降3.55万亿元,同比下滑13.5%。
2019年以来,信托受托资产规模持续萎缩。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的受托资产规模为22.53万亿元,同比下滑7.15%。
多家信托公司的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最新的行业数据尚未出炉,但三季度信托受托资产规模预计持续下降。
信托风险资产规模增加逾八成
“从各家机构严控通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的态度来看,三季度行业规模延续此前下降态势的可能性较大,但考虑到行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规模下滑,预计三季度规模环比下降幅度有限。”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对本报记者分析称。
根据普益标准信托研究院发布的信托月报,2019年三季度发行的信托产品(不包括未公布募集规模的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合计3391.52亿元,下降3.34%。其中房地产信托产品所募集的资金规模约为797.31亿元,较二季度的1072.51亿元环比下降25.66%。
记者注意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研报,其中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7月和8月信托贷款净增规模合计减少约人民币1330亿元,扭转了今年前6个月人民币930亿元的累计增长。
从各项数据可见,各信托机构正在落实银保监会对地产信托及通道业务规模“双压降”的要求。
不过,穆迪研报称:“2019年8月信托贷款的余额同比下降4.3%,与2018年8%的全年降幅相比仍属温和。”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分析认为,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后,货币政策偏向宽松,银行等正规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作为正规融资渠道一个补充,影子银行发展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严监管压缩影子银行的生存空间,诸如资管新规禁止通道业务。由于信托业务中通道业务占比高,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后续仍会延续存续规模的“挤水分”。
袁吉伟进一步指出:“这对过于依赖影子银行融资的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导致部分风险加快释放,需要做好相关风险防控。”
根据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1100个,规模为3474.3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1.54%,较2019年一季度末上升0.28个百分点。而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的数据显示,风险项目数为773个,规模为1913.03亿元。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信托行业风险项目增加了327个,风险资产规模增加逾八成。
多元化转型加速
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各家信托公司资源优势不同,转型方向也各有侧重,因此业绩分化将成为未来的行业常态。
事实上,信托业三季度业绩分化的现象持续。三季报显示,中国平安前三季度信托业务净利润24.27亿元,同比下降4.3%。安信信托(600816,诊股)(600816.SH)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下降80.4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45亿元。而陕国投业绩由于固有业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72.72%;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45.67%。
“信托行业以通道、房地产作为业务支撑的模式难以为继,业务转型势在必行。”华南地区某信托公司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另外,前述信托公司高管则指出:“未来信托公司应该寻找替代业务领域,并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近期发行的《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7年-2018年)》分析认为,2018年信托公司在不同业务板块寻找差异化优势。信托公司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将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明确作为战略性业务;二是推进房地产信托业务的转型升级;三是稳妥布局资本市场信托业务,补足短板;四是大力发展体现信托制度本源的慈善信托及家族信托业务。
实际上,消费金融领域是多家信托公司的转型热点。比如,江苏国信(002608,诊股)在2019年半年报中称:“将推动旗下的江苏省国际信托公司信托业务从政信业务、通道业务为主转向政信业务、通道业务、消费信托业务三大板块转型。”国投泰康信托也提出,要大力拓展支柱产业,落地优质政信业务项目,深化消费金融领域的战略合作。今年6月份,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信托,通过发起设立首家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进军消费金融领域。
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金融市场的入局者新增17家信托公司,截至2018年底,共有37家信托公司开展了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存续规模超过600亿元。其中22家信托公司设立了消费金融或普惠金融部专门负责该项业务。
资本市场信托业务也逐渐成为信托公司的战略转型方向之一。Wind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共有31家信托公司作为发行载体管理人在中国银行(601988,诊股)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行了资产支持票据项目。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数据,从发行金额来看,华能信托、天津信托、五矿信托、华润信托、建信信托排在前五位,发行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
作为信托本源业务的代表,家族信托和慈善信托的发展加速。根据民政部“慈善中国”官网数据,截至10月31日,我国共成功备案230单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约23.41亿元。百瑞信托家族与慈善办公室副总经理张永则认为,预计未来三年将会是家族信托业务的爆发时期,家族信托也将成为中国超高净值客户的标配产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约35家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业务。
也有的信托公司另辟蹊径,以平安信托为例,今年8月份,姚贵平出任董事长后,平安信托正式宣布将以“特种作战”方式布局特殊资产投资领域,并将特殊资产投资列为与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私募股权投资并列的四大核心业务方向之一。
“现阶段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能力建设。”袁吉伟指出,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新的能力建设一方面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时间累积,而且还面临着一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