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人寿依赖银保渠道弊端凸显:偿付能力4连降 退保金翻番至279亿
摘要 背靠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601939.SH),建信人寿的渠道资源相对稳定,通过银保销售的万能险,是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占比较高的险种。而同时,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弊端开始凸显,包括渠道费用高昂,保险销售人员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因素都掣肘着建信人寿的盈利能力。此外,建信人寿10月28日发布的
背靠建设银行(601939,诊股)(601939.SH),建信人寿的渠道资源相对稳定,通过银保销售的万能险,是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占比较高的险种。而同时,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弊端开始凸显,包括渠道费用高昂,保险销售人员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因素都掣肘着建信人寿的盈利能力。
此外,建信人寿10月28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偿付能力出现了第四次下滑。另外,建信人寿在2018年出现了退保金同比翻番的情况。对此,《投资壹线》致函求证建信人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偿付能力四连降
依附银保渠道,建信人寿产品销售相对稳定,客源足量,但同时弊端浮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润,二是产品。
据建信人寿2018年年报,其2018年营业收入虽达到280亿元,但由于营业支出成本高达273.55亿元,导致最后的利润仅为4.93亿元。而在273.55亿元的成本支出中,除了大额的退保金和赔付支出外,剩下则主要用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管理费及其他业务成本。
一位业内人士告知《投资壹线》,由于银保渠道的渠道费相对高昂,过度依赖银保渠道会造成运营成本的提升,所以就算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可观,但在运营成本高压下,保险公司依然可能面临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局面。
而在险企极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建信人寿2019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呈下降状态,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二季度末的104%降至10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二季度末的131%降至124%。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建信人寿连续第四次偿付能力下降,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由131%、168%降至当前的100%、124%。
建信人寿2019年三季度偿付能力简况
图源:建信人寿财报
在产品方面,《投资壹线》整理建信人寿财报发现,其绝大部分收入为经由银保渠道销售的投资款产品,即万能险产品贡献。2018年,建信人寿总保费收入为249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万能险产品保费收入165.36亿元,占比66%。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主推产品为理财类保险产品,是险企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表现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建信人寿该款以银保渠道销售为主的万能险产品,或存在风险。自2016年,原保监会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存续期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退保金高达279亿
依赖银保渠道,建信人寿的经营逐步受到制约。除上述指标低迷外,建信人寿的保费收入亦不乐观。
《投资壹线》整理建信人寿财报发现,自2017年开始,建信人寿保费增长呈疲态下行态势。2017年建信人寿保费收入为295.43亿元,较2016年的461.16亿元下降了36%。2018保费收入较2017年再次下滑,由295.43亿元降至249.06亿元,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的净现金流已由正转负。
与建信人寿保费收入下滑相对的是,其2018年退保金大增。2017年建信人寿退保金为134.66亿元,至2018年已升至279.35亿元,增幅超一倍。《投资壹线》注意到,建信人寿退保金主要分布在个人年金险和个人寿险上,其2018年年报显示,个人年金险退保金增多81.41亿元,个人寿险退保金增多63.25亿元。
建信人寿官网显示,其目前主要的销售渠道是银保渠道、团险顾问、个险渠道以及电销专区。但由于依附银行渠道,保险营销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容易导致消费误解,在营销过程中,消费者产生误会的情况不在少数。《投资壹线》在社交媒体中注意到,有用户表示,在建设银行存款时被穿着像银行工作人员的保险营销员推销,部分保险营销员以“买这个产品比直接存款利息更大”为由,使消费者“存单变保单”,消费者购买后才知道自己买的是保险产品。
虽然建信人寿近年各项指标似乎整体遇冷,但庆幸的是,就保费收入而言,建信人寿虽然增速放缓,但在九家银行系险企中,仍名列前茅,2018年九家银行系险企原保费排名中,除了中邮人寿576.6亿、工银安盛336.8亿元在建信人寿之前,其他例如农银人寿、招商信诺、光大永明等均在建信人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