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弃购惹的祸:望正基石投资一号被限制配售半年
摘要 今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公告显示,对在科创板“海尔生物(26.890,-0.20,-0.74%)”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股票配售对象——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列入限制名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此次违规主要是因为放弃认购海尔生物13224股。望正基
今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公告显示,对在科创板“海尔生物(26.890, -0.20, -0.74%)”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股票配售对象——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列入限制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此次违规主要是因为放弃认购海尔生物13224股。
望正基石投资一号被列入打新限制名单
11月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公告(2019年第5号)》。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公告中称,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及其配售对象的网下询价与申购行为,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的规定,协会决定对在科创板“海尔生物”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存在违反《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第十五条、十六条规定的股票配售对象列入限制名单 。列入限制名单时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次日(工作日)起计算。
具体来看,本次被列入限制名单的是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限制时间的开始日期是2019年11月8日,截止日期是2020年5月7日,为时半年。查阅资料可知,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为明星私募望正资产旗下的产品,成立于2015年4月。
资料显示,《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网下投资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时,不得存在下列行为:(一)使用他人账户报价;(二)同一配售对象使用多个账户报价;(三)投资者之间协商报价;(四)与发行人或承销商串通报价;(五)委托他人报价;(六)利用内幕信息、未公开信息报价;(七)无真实申购意图进行人情报价;(八)故意压低或抬高价格;(九)没有严格履行报价评估和决策程序、未能审慎报价;(十)无定价依据、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理性报价;(十一)未合理确定拟申购数量,拟申购金额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或资金规模;(十二)接受发行人、主承销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的财务资助、补偿、回扣等;(十三)其他不独立、不客观、不诚信、不廉洁的情形。
同时,《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网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报价后,不得存在下列行为:(一)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或未足额申购;(二)获配后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及经纪佣金;(三)网上网下同时申购;(四)获配后未恪守限售期等相关承诺;(五)其他影响发行秩序的情形。
被罚原因曝光:弃购新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的违规主要体现在对海尔生物的弃购上。
海尔生物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结果公告中显示,未按时缴纳认购资金的网下投资者具体名单中,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赫然在列。其初步获配股数为13224股,应缴纳获配金额及佣金20.6万元,而实际配售金额为0,放弃认购数量为13224股。
“私募这方面违规的最大可能性是超配或者弃购。如果是弃购的话,则可能的原因会是:目前科创板交易已经大幅降温,日均成交额相比高峰期八月份大幅下降了60%以上,打新的超额收益已经大幅下降,并且出现破发股,线下打新的风险收益比已经不能和第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相比,所以目前短期内科创板不再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如果是超配的话,一般是私募管理人带有侥幸的心理。”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科创板打新违规方面,管理层的监管一直很严,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机构被列入配售对象限制名单。
今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2019年第1号)》显示,中国银河(11.220, -0.05, -0.44%)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账户因在科创板“天准科技(27.060, 0.10, 0.37%)”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违规,被限制打新半年。
9月6日,因在科创板“安博通(93.100, 0.17, 0.18%)”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违规,同一家私募旗下的两个产品赛智稳健私募基金和赛智稳健三期私募基金也被中国证券业协会限制打新半年。
而在前不久,也就是10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对在科创板“晶丰明源(66.170, 0.17, 0.26%)”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存在违反规定的股票配售对象宁波宁聚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宁聚量化多策略证券投资基金列入限制名单。
“第一批以及随后几批的公开处罚之后,事实上目前机构打新违规被罚的案例已经大幅减少,但是如果想从源头上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还需要加大处罚力度。比如过去只是限制打新资格,如果能够在金额上进行处罚的话,震慑力会更大。私募机构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还是要高度重视合规的重要性,这既是对产品投资者负责,也是对整个私募行业的尊重。”刘有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