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8个月保持快速增长健康险能否健康发展
摘要 “每天只需几毛钱,有无社保都能买,进口药,国产药都能报……”听到这些动听的话儿,谁的心里不会怦然一动呢?又有哪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14亿中国人哪怕每人一年拿出1元钱,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经济越发展,人民越富有,就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就像前几年保健品成为时尚一样,买份
“每天只需几毛钱,有无社保都能买,进口药,国产药都能报……”听到这些动听的话儿,谁的心里不会怦然一动呢?又有哪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14亿中国人哪怕每人一年拿出1元钱,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经济越发展,人民越富有,就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就像前几年保健品成为时尚一样,买份健康险,给自己和家庭一份承诺和保障,抱有这样理念的人数日益增长。近年来,如春风化雨,健康险悄然无声地抢占了保险市场的先机,一跃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险种。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1%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4520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677亿元,目前已连续18个月保持同比正向增长,同比增长31%。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18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4879亿元,同比增速22%,占比近19%;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速44%,占比达到近5%。早前发布的2019年各家险企的半年报就已经披露,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数据显示,健康险已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险种之一。四家险企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24.2亿元、546.9亿元、277.2亿元、279.8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29.8%、22.4%、56.0%、25.9%。同时,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52.15亿元,同比增长43.8%。从占比方面看,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正增长。
随健康险业务直线上升的是以健康保险业务为主体的机构数量的上升。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主体约150家,其中专业保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71家、养老险公司4家、财产险公司68家,较2016年新增12家,较2015年新增23家。总体上,我国健康保险保费增长处在“快车道”上。2018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实现5448.1亿元,同比增长24.1%。健康险成为保险行业内增速最快的险种,2013至2018年间复合增长率为50.4%。
健康险市场的崛起与“保险姓保”的政策引导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有关。虽然健康险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扶摇直上,但是与整个市场的容量相比占比仍然不大。《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不足10%,而在成熟市场,比例一般为30%。不过,老龄化加剧、城镇化发展、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不足和高质量医疗资源的紧缺等,都给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这也是健康险在几年之前领跑市场的根源所在。
产品乱花渐欲迷人眼
每年两位数的市场增长率意味着什么?对于险资公司来说,意味着健康险市场如同金矿一样就在消费者的身边。谁能贴近它,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作为“金矿”的重要组成,消费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市场上的健康险产品实在太多,价格差异较大。以医疗险为例,保险公司都表示会进行医疗赔付,这使得消费者选择成为困难。健康险市场涌现出一大批保险经纪公司,但横亘在产品与保险消费者之间的这一问题,却终未寻找到好的答案。
没有专业判断力,不敢轻易买;产品更迭快,没过两年发现,同时买的专业人士已经转手买了更适宜的产品;本来拿着挺好,隔年续费的时候,保险公司说此款产品下架停售,只好转买另外一款;买的时候保险公司表示将保证续保,但生病理赔后,第二年却不能续保。诸多此类纠纷和吐槽,不胜枚举。有的消费者甚至表示:“本来购买健康险的时候,原以为自己买的是一份保障的‘稳定性’,到头来发现自己掏钱买的却是‘流动性’。”在居民购买健康险的主要决策障碍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价格太高”,近三成受访者选择“不知道选哪个产品”,近两成受访者则表示“看不懂产品介绍”。
对于健康险市场的异军突起,专家认为主要是受社保大环境的影响,短期内市场可能出现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但从长期来看,险企的发展需要与医院、医保、社保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和数据,同时需要对医疗服务有长期的理念。
迅速增长的保单,带来大量的健康险理赔。消费者感到理赔难的同时,保险公司方面也不省心。由于健康险理赔是一个较长的流程链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存在着人工投入大、效率低、理赔欺诈严重等问题。能否高效识别理赔工作中的风险点、及时发现高风险行为是控制赔付率和赔付金额的关键。
实际上,在健康险产品理赔中,既往症、伪造病历、挂床住院套取津贴等骗保欺诈行为屡见不鲜。目前健康险类产品主要涉及疾病风险管控和保证续保等问题。无论是对具体疾病治疗方案合理费用的明确界定,还是因保证续保引起的投诉纠纷,后续皆需险企提高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进行风险管控,特别是要将技术渗透到医学和医院的核心数据中。在科技助力下,保险科技企业还可通过大数据动态定价。保险科技升级后,以技术提升医疗诊断制、保险定价和健康管理的效率,将为健康险的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保费增速低于赔付增速
作为典型的保障型产品,健康险的发展,意味着其在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健康险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不容小觑。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亏损的公司不在少数,潜在风险也需引起关注。
从险种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产品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产品信息库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人身险公司登记备案的在售健康险共4200余款,其中,疾病保险占比约54%,医疗保险占比43%;在售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仅27款,且多数针对特定职业或者是团体保险,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在售的护理险共有92款,供给主体主要是部分专业健康险公司和少数寿险公司。
根据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6家已披露相关数据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中,盈亏各半。据悉,这份成绩单已经优于去年。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仅有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别取得净利润1.44亿元和0.21亿元,其他几家除未披露的都亏损较多。显而易见,从发展趋势来看,健康险业务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
健康险业务的赔付支出涨幅高于保费收入涨幅,意味着承保盈利面临较大压力。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一些险企将产品费率降低到甚至再保险公司不敢分保。从赔付情况来看,今年1月至9月,健康险的赔付支出为1637亿元,同比增长37%。健康险在满足参保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的同时,赔付的快速增长也给险企带来一定压力,更为市场监管提出了新挑战。
安永发布的《2018年-2019年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指出,加强健康险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是重要发展趋势,险企应积极配合医疗体系改革,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应脱离传统产寿险业务模式,考虑不同层次客户对健康险的需求,丰富产品类型;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建设以数据为驱动、连接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支持多功能应用的可视化大数据平台。
健康险市场的新变化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近日,银保监会对《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针对健康保险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坚持健康保险保障属性,强调发展健康保险的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完善健康保险经营规则、产品定价规则、理赔和纠纷处理规则等,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针对现在健康险市场出现的新形势,还增加了多项创新规定。譬如明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应对疾病谱变化、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上涨。随着这些新政的逐一落地,健康保险作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担当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