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茶道|聊聊投资的不同阶段,书架上最需要的书~
摘要 大部分人对投资的理解都是从技术分析开始的,因为那些书是最容易接触到的,传播力量最大,技术分析一般看得非常短,希望能够买了股票以后几天时间就有反应,最符合人性中脆弱的一面。所以一开始有很多技术分析的书籍比较正常,通常技术分析的书籍会集中在跟K线、量能、资金流向、波浪、涨停板、趋势、盘口、止损、缠论相关
大部分人对投资的理解都是从技术分析开始的,因为那些书是最容易接触到的,传播力量最大,技术分析一般看得非常短,希望能够买了股票以后几天时间就有反应,最符合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所以一开始有很多技术分析的书籍比较正常,通常技术分析的书籍会集中在跟K线、量能、资金流向、波浪、涨停板、趋势、盘口、止损、缠论相关等内容之中。
技术分析也肯定不是毫无用处的,只是因为看得短,对短期的因素常常做出反应,一方面是难免出错,另一方面是未必每次反应都是对的,尤其是指标与指标之间冲突矛盾的时候,更是让人错乱。
技术分析的书有很多,如果我们一头扎进去,其实也是有很多内容可以研究的,比如什么波浪理论,你数数浪,可能都要数很久,要命的是可能一辈子出不出来。
在一堆技术分析书籍看了以后,有些人突然觉悟了,可能是因为自己一直没有赚钱,可能是因为聆听了某个大师的教诲。开始向价值投资的方向转了。
这个时候读的书通常是价值投资方面的经典书籍,比如《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巴菲特的护城河》、《穷查理宝典》、《巴菲特之道》、《戴维斯王朝》、《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等等。
还有就是生怕自己在理解经典书籍上面有偏差,就特别爱读别人对经典书籍资料的解读版本。其实市面上有不少对经典书籍解读比较不错的作品,比如有些人就专门解读巴菲特的信中的案例,可以帮助投资者提升对估值的认识。
此外,这时期还会对财务分析特别重视,会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有种感觉,搞明白了财务,就应该能找到投资成功的密码。所以对财务整得好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很多人学习投资,读书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了,没有想着要更加深入一步去学习更多的投资的内容,而是在不断地实践着。
上面讲到有些人就停留在经典的价值投资类书籍阶段,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我们是不可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企业的,多从财务上看,走分散投资之路就好。
要么就是没有想过要怎么更加深入地理解企业,要么即使理解到要深入理解企业,但不知道怎么理解企业,就始终把自己对理解的企业,停留在类似于《巴菲特的护城河》类似的阶段,找几个点,以为找到了圣经,当成锤子使劲地敲。
还有比较聪明的人,会把巴菲特对于企业的论述详细整理,然后拿来运用。这样的做法很聪明,但主要是巴菲特对企业的论述毕竟不太能代表企业好坏的根本标准,他有好的思想,但总是这样或者那样的内容,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在某些方面由于其自己的局限性,充满偏见。比如觉得科技企业不好,比如看不上航空企业等等。学肯定是要学的,但怎么在学的基础上,更提升去理解,就比较困难了。
能够在企业理解阶段,找到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思想,对投资者来说,是件难度更大的事。这需要我们深入到管理理论界、经济学界、实际的管理层寻找可能的好的理论与书籍来进行补充。其实好的企业理论不少,至少我们大部分人不是学产业、学管理、不是自己做企业的,就相对严重地限制了自己这个方面知识的获取。
像定位理论、破坏性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商业模式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创业理论、品牌理论等等,都是这个方面的书籍。其实找到好的企业分析方面的某一个书籍,还不难的,难得是把很多书籍构成自己的一个体系,并加以运用,就很难。
以至于很多人看了这些方面得一两本书籍,一两个理论,出错了,用不来,就觉得这些理论不靠谱,不靠谱得理论肯定是比较多,但怎么比较这些理论,怎么让自己真的可以用,说实在得,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的。我看很多人分析企业就是拿着波特的五力模型或者哈默的竞争优势理论来进行的。
这一部分用(2)表示,是因为很多人可能不是走理解企业书籍阶段,而是想着怎么克服人性的弱点,更好地理解市场。
走向了开始理解人性人心的时候,这个阶段几乎会与理解企业竞争优势会同时进行,所以就用3X来表示。
这阶段,会比较喜欢看《思考,快与慢》、《乌合之众》、《金融行为学》、《黑天鹅》等类似的书籍。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非常有用的,无论是个体心理还是群体心理。只是太多人把对人性人心的理解放在了从证券市场的角度去看,反而是把格局看小了。而不是把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看具体企业上面,提高自己的对企业与行业的洞见。
好的心理学的书,会常常冒出来,所以不少人会在不断补充这个方面的书籍。毕竟我们对心理、对人性的认识,还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当我们比较系统的企业分析方面的理论之后,就自然而然容易去深入研究一些行业。深入研究行业就必然要看行业的历史、行业的技术、行业的传记等相关书籍。
理论上这个阶段的人,会想着把很多自己有兴趣的行业和企业串起来理解的。那么应该会买很多相关行业企业的书籍,甚至是很多很古老的,都绝版的书,被自己找出来,都会很佩服自己怎么想到找这些书呢?
比如有人可能对汽车行业感兴趣,那么会找来类似《能力构筑竞争》、《车林外史》、《下一站,繁荣》等差不多的书籍来看。这些书籍不见得有多么经典,可能会提供你对某个行业企业的某一方面的具体认识,就很值得了。
所以这类书看企业就很快,可能一本书一个晚上就能看完。比如有人对呷脯呷脯和海底捞感兴趣,可能就会买《海底捞VS呷哺呷哺——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我们可能为了研究制药企业,很可能把高中的《生物学》、把大学的《细胞生物学》、甚至把《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等类似的药物拿来啃。
其实招股说明书是不错的理解行业的资料之一,只是有些可惜的是,不少人没有大量阅读招股说明书。
当上面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的时候,或者甚至没有掌握的那么全面,如果我们有意识,能够明白其他各行各行的优秀理论,都可以帮助理解投资的时候,就会想着去看很多各个学科的好的理论。
比如可能你会意识到进化论的思想对深入理解投资,分析具体企业非常有用,那么你可能把进化论相关的理论与好的书籍都买来看。从而修正你对企业行业发展的理解。你可能意识到冒选对理解竞争非常有用,就可能读很多冒选方面的资料。你可能意识到经济学原来是可以这样运用到投资分析之中,不是像读大学刚读完,茫茫然。
很多时候,你的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未必就是为投资准备的,但有一天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包括自己的经验,都拿来运用到投资方面,那么就很厉害。像哲学,可能过去自己懂一些与一部分,然后可以与投资结合起来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学问很大,也通晓不少各行各行的优秀理论,但无法与投资相结合,甚是可惜。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