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来源:金融时报 2019-11-18 15:45:43

摘要
2019年第三季度以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加强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针对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加强结构调整,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注重以改革的方式提升调控有效性,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

2019年第三季度以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加强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针对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加强结构调整,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注重以改革的方式提升调控有效性,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来看,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8%,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

与此同时,在通过综合运用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满足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同时有效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等短期因素的扰动。

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方面,人民银行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按季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为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提供了利率优惠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要注意到,2019年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年初不到2%的水平逐步走高至10月份的3.8%,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从4月份0.9%的年内高点逐步下探至10月份的-1.6%。对此,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相关专栏中称,应全面分析、辩证看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报告强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展望未来,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继续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从供需两端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缓解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变,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一方面,要调节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表示,货币政策下一步的重点仍然是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具体来看,要继续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的作用,加大结构调整引导力度,对企业和行业进行精准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

在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宜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价格、数量、期限的组合,实施适时适度调节。具体来看,“适时”即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内外部因素变化,来进行更为灵活的调节;“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频率可能加快,但幅度不会太大。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分析称,未来,在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同时,将在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工夫,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下一步,要构建完善“三档两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覆盖面,继续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工具的定向作用。

董希淼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调整更多将是结构性的。一是加大对中小银行的定向流动性支持。二是整个银行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在李建军看来,未来在中小银行治理方面可能还会加大力度。一方面,要让中小银行找到长效稳定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出路。另一方面,要用综合的金融手段来补充银行资本,从而进一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强调,要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改进完善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