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私募监管 “扶优限劣”: 落实检查、建设信用“双向铺路”

来源:才查到 2019-11-28 09:00:00

摘要
监管层围绕私募行业治理动作在持续推进。据悉,部分地区金融工作局针对辖区内私募机构全面排查,要求私募机构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上报,此举成为私募行业近期密集迎接监管规范的一个横切面。一方面,证监会日前通报2019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时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私募基金监管力度,不断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同时严厉查

监管层围绕私募行业治理动作在持续推进。

据悉,部分地区金融工作局针对辖区内私募机构全面排查,要求私募机构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上报,此举成为私募行业近期密集迎接监管规范的一个横切面。

一方面,证监会日前通报2019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时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私募基金监管力度,不断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同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围绕私募信用体系建设也在展开更多工作,而一些地方政府围绕“问题私募”退出也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

11月21日,有接近监管层受访人士指出,持续推动私募机构的强监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有助于促进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培育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提供助力。

检查的持久战

针对私募机构的监管检查,无异于是一场持久战。

根据日前证监会对2019年私募机构开展专项检查的通报信息,证监会今年组织证监局对497家私募机构的交易合规性、流动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跨区域经营私募机构的业务和资金往来、产品嵌套情况,业务隔离、风险隔离等制度的有效性,自融自担和利益冲突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这都是私募机构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尤其是将融资业务包装成私募业务开展,并且给投资者承诺预期收益率的这种产品。”上海一家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人士透露,“无论从投资运作上,还是从产品形态上,这一类问题的私募机构相对比较多。”

一些私募机构在检查中也的确露出马脚。例如有些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财产;有的机构则开展募新还旧、期限错配的“资金池”业务,偏离私募基金本源;还有一些机构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违规募集行为。

“经过近几年的引导和发展,行业总体规范运作水平有所提升。”证监会表示,“通过检查,各证监局督促私募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优化组织架构、合规风控、财务管理等制度,宣传创投基金相关扶持政策,引导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私募基金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据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上述检查仅覆盖了497家私募机构,未来还将针对更多私募机构开展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治理。

“2019年对私募的专项检查,不排除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开展,而这也是持续规范私募机构运作、遏制问题类私募乱象的必要性监管动作。”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私募机构不应该因为在专项检查时没有检查到自己就抱有侥幸心理,对私募领域的检查将是一个持久战。”

事实上,围绕私募机构的风险排查也将在多个维度掀起,例如记者获悉,日前上海证监局联合上海市浦东金融工作局对浦东地区的私募机构风险开展了全面排查。

“对于私募机构合规性,不同层级的监管部门也会从不同角度采取相应的检查措施,无论是会里、协会、证监局都非常重视对私募的检查和规范治理工作。”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一些私募的聚集地因为过去的政策红利,也有可能鱼目混珠的进入了一些不合规机构,因此从地域分布、私募类型、实控人信息等特征梳理关键风险信息,着重布置监管力量。”

如何鼓励“正规军”

在监管层通过检查、处罚等方式推动行业出清的同时,围绕行业的风险化解与信用建设工作也在一并进行。

例如,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早在今年9月份,就围绕私募基金退出问题形成了一份《深圳市问题私募投资基金退出操作参考(试行)》,主张私募基金各参与主体本着平等协商、提高清偿率、减少资产贬损、切实化解纠纷的目的来形成私募基金的退出方案。

“有时候一些存在问题的基金缺乏有效、有组织的退出机制,导致不同持有人将事项推向司法程序,进而让各方陷入公地悲剧,反而诱发和加剧因私募产品带来的金融风险。”一位深圳地区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一些自发组织针对行业问题,提出标准化的风险化解方案,显然是有助于应对私募产品出现问题时的信息不对称、利益点无法平衡等痛点的。”

“有的产品出问题的私募管理人也是正规军,它本身的业务可能没问题,只是产品和底层资产出了风险,对于这一类管理人,因为部分产品风险问题而导致业务停滞不前,本身也非常可惜的。”上述深圳地区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此外,围绕私募行业的信用信息建设也在被进一步完善。

11月12日,中基协发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这意味着,继2018年初证券类私募机构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为代表的私募机构也开启了信用信息报告的“体检”时代。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信息报告作为原本缺乏透明度的私募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推动大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促使行业规范进一步“扶优限劣”。

“目前证券、股权类私募的信用信息报告机制都已经启动,这会让私募投资者进一步掌握私募管理人的相关信息,对于一些带病或存在合规问题的私募机构,显然会起到出清作用。”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但对于行业内优秀的正规军来说,信用信息的完善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容易的找到其所需要并适合的管理人,也能进一步推动私募行业的资本形成,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有效率的长期资金。”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