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刘元春:2020年中国经济不悲观
摘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回落,幅度与2019年相似。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始人之一刘元春日前表示,需要理性看待经济回落的长期趋势,国内还存在很多积极因素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经济增速或继续下行,但前景不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回落,幅度与2019年相似。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始人之一刘元春日前表示,需要理性看待经济回落的长期趋势,国内还存在很多积极因素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经济增速或继续下行,但前景不悲观。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保证社会就业基本稳定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2020年GDP实际增速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
2019年经济保持
稳定运行来之不易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测算,预计2019年实际GDP增速为6.1%,较2018年回落0.5个百分点,实现政府预定的6%~6.5%的经济增长目标。刘元春表示,从历史角度、世界角度看,我国2019年经济增速能够实现6.1%是不错的结果。
刘元春分析称,2019年我国经济面对五大周期性力量下行、三大传统红利加速递减、两大事件冲击,以及四大结构性变化。具体来看,市场化去库存和政策性去库存叠加带来了明显的加速收缩效应,投资周期的底部运行和金融周期底部运行特征十分明显,收入增速下滑、猪周期逆转、汽车周期底部运行等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出现持续下滑,以及在逆全球化运动和国际冲突全面蔓延的作用下,全球不确定性大幅度上升,国际贸易增速同步回落,全球耐用品和投资品需求明显收缩,导致世界经济低速期的全面重启。与此同时,全球化红利、工业化红利、人口红利这些基础变量,不仅没有进入到平台期,反而出现加速递减。此外,“非洲猪瘟”带动的猪肉价格暴涨是2019年宏观经济运行中大事件。
刘元春表示,“六稳”政策有效缓解了周期性、趋势性、突发事件以及结构分化带来的冲击,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弹性韧性,很多参数取得超预期效果。中国宏观经济增速虽然告别了2016~2018年的平台期,回归新常态增速回落的轨道中,但在全球经济全面回落中成功守住了底线,完成了预期目标。
2020年国内经济
不悲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一个普遍的共识,20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回落,并且回落的幅度与2019年相似。
刘元春认为,这就使得“中国经济增速再下降0.5个百分点,经济能否承受?”“6%是不是分界线”“经济增速‘破6’后会不会出现大量的倒闭潮、失业潮、违约潮?”等等,成为必须要关注研究的题目。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近日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9-2020)》,根据团队目前测算,在三大传统趋势性回落以及部分周期性因素底部运行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速递减的状况是必然的,但是经济增速只要维持在5.5%左右,就业问题能稳住,并建议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间管理目标宜设为5.5%~6%。
该团队模拟了四种增速情形下,中国就业的形势。
具体包括:情形1、若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非农就业增量将为590万,就业形势也将较为宽松;情形2、若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8%,非农就业增量为480万,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情形3、若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5%,非农就业增量为315万,尚不会出现大面积失业问题;情形4、若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非农就业增量近乎为0,游走于失业风险的边缘。
刘元春表示,制度红利的上扬,短期周期力量的反转,逆周期政策的加码以及中国经济弹性韧性的强化,决定了2020年中国经济放缓的幅度会收窄,不必对2020年中国经济过度悲观,政府也不需要因为“保6”而失去战略定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