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领域已成非法集资“重灾区” 别为一点小利丢了本金

来源:珠江晚报 2019-12-04 06:01:36

摘要
制图:张一凡□本报记者耿晓筠年关将至,骗子也变着花样加紧“骗钱”。有数据显示,目前,中老年人已成为骗子非法集资的主要“目标人群”。对此,专家呼吁,中老年群体一定要远离高风险投资,别为一点点小利丢了本金。据珠海建行私人银行理财师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也为违法

养老领域已成非法集资“重灾区” 别为一点小利丢了本金

  

制图:张一凡

  □本报记者耿晓筠

  年关将至,骗子也变着花样加紧“骗钱”。有数据显示,目前,中老年人已成为骗子非法集资的主要“目标人群”。对此,专家呼吁,中老年群体一定要远离高风险投资,别为一点点小利丢了本金。

  据珠海建行私人银行理财师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也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养老服务”等旗号,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让一些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的中老年人误入“陷阱”,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理财师提醒,由于目前养老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真正能够实现通过自身运营产生收益,并且实现稳定自我循环经营的养老机构或者项目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暗藏风险。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和渗透日益深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催生了不少互联网非法集资诈骗骗局。尤其是不法分子利用私募基金神秘性、承诺保本、高回报以及时下网络流行的拼单、熟人关系等方式,针对老年人信息闭塞的情况,通过网络P2P等平台设计出许多“套路贷”,引诱老年人将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投入到互联网平台上,随着平台资金链的断裂,老年人往往血本无归,哭诉维权无门。

  梳理频频“爆雷”的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建行私人银行理财师提醒,中老年人要善于辨识几种“套路”:以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招揽“会员”,鼓动老年人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吸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等“养老项目”的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以销售老年公寓等名义吸收资金;以销售“老年产品”等名义骗取高额资金。而骗子最常用的“揽客”招数有几种:以送免费礼品、熟人口口相传等方式诱惑中老年人参与活动、讲座;以免费旅游等骗取老人信任;以亲情牌博取老人信任;虚构项目、伪造资质,以虚假承诺的保本保息、高额回报,忽悠老年人投资。

  如何避免“入坑”?对此,建行私人银行理财师为中老年人支招,针对那些打着私募、信托、养老等旗号的理财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风险识别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要始终坚持“三要、三不要”。第一,要安全,不要高回报。投资者要始终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老年人理财必须坚持“安全保本”为原则,对任何承诺高出正常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都要打上问号,不可轻信。要克服贪小便宜、贪图小恩小惠的心理,避免因小失大;第二,要李逵,不要“李鬼”。任何一款正规的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公司资质、管理团队等信息都是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的,与此同时,投资转账之前一定要确认资金的去向和所投资的产品主体是否一致。对于那些声称避税、逃避监管将资金过桥、存入过渡账户等要求的公司,投资者一律要“说不”。此外,正规的理财产品资金不会转入个人账户,凡是要求转账到个人账户的指令,投资者一律要拒绝;第三,要透明,不要神秘。违规私募基金常声称产品额度有限、只向少数人群发售,以制造神秘感、紧迫感,促使投资者盲从、轻信、抢“额度”。因此,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始终保持谨慎从容、三思而行的态度,多向专业机构如银行或者跟家人子女咨询商量。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老年人群都爱生活爱健康,投资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许多中老年人会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养老投资、理财。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投资理财一定要量力而行,优先考虑国债、定存、大额存单、银行理财产品等稳健的理财方式,同时一定要选择银行等正规的渠道购买,切不可贪图高利息、高回报。要知道“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惦记的是你的本金”,一旦资金受损会给晚年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