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市场涨跌与新股发行挂钩不可取
摘要 新股发行是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直接手段,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人将股市下跌、亏钱同新股发行联系起来,进而认为企业上市融资及老股东减持造成二级市场下跌的观点与事实不符,让新股发行常态化给市场波动“背锅”并不可取在新股保持常态化发行的情况下,
新股发行是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直接手段,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人将股市下跌、亏钱同新股发行联系起来,进而认为企业上市融资及老股东减持造成二级市场下跌的观点与事实不符,让新股发行常态化给市场波动“背锅”并不可取
在新股保持常态化发行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大盘股接连上市,引发不少投资者热议。市场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几方面:新股发太多会不会有“抽水”效应?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增加,是否加剧二级市场波动?一个鲜有新股、退市的市场财富管理效应怎样?
无论从纵向历史视角,还是从横向视角比对,A股今年的IPO市场均未出现违反常态、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将市场短期涨跌与新股发行常态化挂钩并不可取。
从募资总额和上市企业数量来看,今年的各项指标在过去10年里并不出众。中信建投数据显示,近10年IPO发行的最高峰是2010年,当年IPO发行347家,募集资金总量4873亿元。自2015年IPO重启至今,IPO年度募集资金量处于1300亿元至2300亿元区间内,其中区间最高峰出现在2017年(IPO发行438家,募集资金总量2301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A股IPO市场看似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募资额和企业数量均出现明显增加,给投资者以大盘股发行“过密”、上市企业数量“过多”的错觉。前11个月,共有174家中国企业在A股IPO,同比增加74%,募资金额逾2000亿元,同比上涨50.14%。其中,科创板IPO数量已达56家,募资总额逾700亿元。
从横向视角看,与同期的港股、美股市场相比,A股IPO融资额也不大。前11个月,港股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中IPO募资规模最大的市场,接近全球IPO募资规模的49%,共有114家企业募资总额近2200亿元,美股的中国企业IPO募资总额约为220亿元。同期,港股、美股的走势并未受到IPO规模的影响出现大幅波动。可见,将A股短期震荡归咎于新股发行常态化没有道理。
今年A股的发行节奏平稳,发行行业相对均衡,并未出现过度干预下的反常节奏。相反,在新股发行常态化下,监管部门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随意暂停新股发行,通过调控发行家数、融资规模等,在一定程度上使A股市场的融资额总体保持在稳定区间内,给拟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各方以稳定的预期。只有政策预期先稳住了,市场参与各方才可能放手交易、归位尽责、活跃市场,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功课上,磨练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进而使市场具有估值定价功能。
从财富管理效应视角看,新股发行市场既不该停,也不能一曝十寒。一方面,市场有进有出,吐故纳新,才能实现“流水不腐”,投资者可获得全新投资标的,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企业也可被淘汰退市。另一方面,正因为有了新股常态化、退市常态化等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定价机制不断发挥作用,股价才能更好体现企业基本面和经济基本面。近年来实施的新股常态化发行,给市场各方带来了稳定预期,通过新股发行尤其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更多优质上市公司被引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投资机会。那些将股市赚钱少归咎于“新股发行引发市场震荡”的看法,忽视了市场化发行的积极作用。
站在防风险、保稳定,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高度审视,新股发行是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直接手段,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市场最基础的功能之一是资源配置,通过新股发行使优质的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发展,既有利于居民储蓄“搬家”,提升社会财富管理效应,又有利于缓解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科创类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概言之,无论从微观企业视角,还是从保证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全局视角看,少数人将股市下跌、亏钱同新股发行联系起来,进而认为企业上市融资及老股东减持造成二级市场下跌的观点,与事实不符,让新股发行常态化为市场波动“背锅”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