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在负面消息中的信托真的不“靠谱”了吗
摘要 自2012年以来的金融乱象可以说是把整个金融理财市场搅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天雷滚滚的金融理财市场,是不是真就没有好投资渠道了?先来看一个数据,截至2019年2月12日,信托资产规模23.14万亿,超过银行理财规模跃居资管业首位。这个超越意味着信托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关注,更多人开始认识到信托
自2012年以来的金融乱象可以说是把整个金融理财市场搅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天雷滚滚的金融理财市场,是不是真就没有好投资渠道了?
先来看一个数据,截至2019年2月12日,信托资产规模23.14万亿,超过银行理财规模跃居资管业首位。
这个超越意味着信托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关注,更多人开始认识到信托就是因为信任所以托付。
然而受近年来金融理财市场频频爆雷和媒体误导性报导,信托也被冠上了“危险”的名头,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法律层面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该法标志信托正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信托业的法律法规在宏观层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往下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产品层面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从上至下法律法规明确。
监管层面
信托公司受银保监会监管,在银保监会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所有信托公司的备案信息,其运作有法律依据,受法律约束,受银保监会强监管。
行业“兜底”
在信托行业存在一个“兜底”的信托业保障基金,该基金设立是为了维护信托行业稳定发展,为信托业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是最后的提振市场信心手段。
目前为54家信托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通过化解和处置信托项目风险,对暴露高风险的信托公司开展救助处置工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信托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可由信托公司向保障基金公司提出申请,使用保障基金。
也就是说如果信托公司出现了经营风险资金周转不开,就由该基金“兜底”,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申请“兜底”,由此可见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是非常低的。
说到“兜底”,究竟是不是保本?
什么是保本?是否兜底就意味着保本?相信所有投资者都不会拒绝无风险的投资,保本理财就是人见人爱。
但刚兑、兜底并不代表无风险。
在过去投资者认为的无风险是由于信托公司会为产品兜底,即产品出现逾期、违约风险信托公司会事先兑付投资者本息,而后自行处置产品资产。在投资者看来,信托公司的体量就是金字招牌,不存在“兜不住”的情况,因此想当然的理解为保本。
那万一信托公司“兜不住”呢?万一信托公司都倒了呢?万一信托保障基金亏空了呢?那显然就不是保本了,当然了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出于严谨我们当然要揭示这种风险的存在,但由于概率低至忽略不计,理解为“保本”也没关系。
所以说实际上所谓“保本”的唯一风险就在于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换句话来说以前都没有保本,现在自然也不“保本”,所以这就引申出下一个问题:
如何选择信托产品
首先大家要知道,在信托进入中国的这30多年时间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例违约,近几年也仅仅是逾期,最后都通过正规途径处置资产解决了。
信托产品近几年的平均收益在7%-9%左右,在类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中有非常大的分量,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这个市场中已经看不到“保本”的字眼了,取而代之的是“预期收益”。
根据银保监会的规定,信托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均不能在合同中承诺保本、保收益,不能子啊合同中体现有关字样,出现相关违规字样,合同无效。
与过去相比,在资管新规下明确不允许“兜底”,这意味着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不再是唯一风险,投资者还要面临产品风险,那还保不保本了呢?
能不能“保本”还得看产品,结构、投资方向、融资方资质、风控措施等。如果说一个产品融资方资质良好,有抵押、质押、担保(且抵/质押率不高,抵/质押物足值易变现),或者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产品。
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信托产品融资方是恒大,恒大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地产龙头,抵押广州珠江新城(广州金融中心)物业,然后董明珠提供不可撤销的无限连带责任全额本息担保。
这个产品说有没有风险那肯定是有的,万一在投资者买了产品后的存续期恒大倒了,广州地震把抵押的物业震塌了,有人跑路了,那这个产品肯定是凉了,但是这个风险大不大?那肯定是微乎其微的,能不能理解成“保本”?那就各位发挥自己的想象了。
通过上述例子,想必大家多少也了解如何挑选信托产品了,其实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私募债权产品,我们在挑选产品中只要能找到产品根源风险所在,就能自行评估产品风险。
大家在选择投资渠道的时候要理性对待,不要听风就是雨,不然白白损失的是自己的收益。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