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方案指路 多项政策措施架桥国资国企改革有望迎新突破
摘要 2019年可谓国资国企改革突破年。针对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国有企业要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六方面任务。一年来,
2019年可谓国资国企改革突破年。针对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国有企业要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六方面任务。一年来,上述改革取得关键进展。从“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到“授权放权清单”,再到“混改操作指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今年11项重磅政策措施推动改革走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方向。受访专家认为,明年,改革将着重聚焦混改、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2020年,值得期待。
层层松绑 为企业添活力
“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是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是明年值得关注的改革领域。”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基本方向——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渐渐清晰。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质上就是要以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为核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让企业充分走向市场。
此前,《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以下简称《清单》)相继出台,为企业“层层松绑”。近期,国资委出台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着重厘清监管边界、调整监管方式。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将原有的“国资委—国有企业”两级监管架构变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级架构,是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对于国资国企改革全局具有重要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国资委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先后有21家中央企业和122家地方企业改组组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同时,转变监管方式也对两类公司适应管资本为主、完善管控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作为一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承接了《清单》中30项授权放权事项。为确保授权“接得住”“管得好”,该公司致力于健全治理结构、完善组织体系、优化管控模式等。
加速推进 混改遍地开花
2019年12月2日晚,备受关注的格力混改落下帷幕。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46.17元/股的转让价格,受让格力电器15%股份,总价款416.62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混改前,格力电器属于地方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珠海市国资委,控股股东为珠海市国资委全资公司格力集团。混改完成后,国有资本将退出控股股东位置,格力电器变为无控股股东和无实际控制人。市场普遍认为,这场混改将助力格力电器优化治理结构,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事实上,对于很多央企和地方国企来说,“混改”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今年以来,国企混改屡有突破,南航、中盐集团、中国邮政等企业的混改都迈出实质性步伐,成效明显。
一方面,混改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中央企业混改数量已达七成;今年1至9月份,中央企业各级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600户。今年5月份,第四批160家企业混改试点已经启动,资产总量超2.5万亿元。
另一方面,混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前3批50家混改试点企业中,已完成改革主体任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5.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并形成了中国联通、东航物流等一批优质混改企业。
在李锦看来,除了企业数量和质量的上升,今年,上海、深圳、沈阳三地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有序推进,地方国企频繁启动混改,混改呈现上下联动、央企和地方国企总体推进的特点。
不过,问题仍然存在。“混得不慢,改得慢。”李锦说,当前,混改更多的是“混资本”,而非“改机制”。只有实现“改机制”,才能引入经营性资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11月8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为央企混改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指南,对于“改机制”相关环节操作要点也有部署。专家普遍认为,混改将在指引下加速推进。
2020年改革再出发
2020年,国企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优化调整;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分析人士认为,资本优化、三年行动方案、技术创新,将是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的三大重点方向。
李建军表示,国有资本优化调整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优化调整中,国有资本要聚焦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卡脖子”领域。李锦提到,2020年国企战略性重组、兼并或将多次出现。
在助力央企科技创新方面,两类公司将起到大作用。中国国新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公司聚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央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国新通过基金投资、境外投资等五大业务板块累计与90户央企开展业务合作,累计投资相关央企项目131个,投资金额2624亿元,超过公司投资总额的90%。截至6月底,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超过100个、金额2000多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
此外,李锦提到,科技人员股权激励、股权分红、员工持股也会是2020年的改革重点。目前,已有45家中央企业控股的9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实施股权激励一年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7%。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李建军表示,在三年行动方案的指引下,明年国资国企改革将聚焦混改、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以及提升国企研发创新能力等。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再出发,相关领域“大动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