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后房子千万不要乱买!
摘要 这句话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最有智慧的一群人发出的最明确的警告。我们当下的一切开端都深深的植根于三个字“市场化”。“面粉”涨上来了历来中国之改革,多是倒逼的结果,每次都是绝处逢生。1991年全国上下已经累计两千多亿的国有企业三角债,同时国际科技和经济潮流带来的紧迫压力,国企经济效益低下,财政压力与日俱增。
这句话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最有智慧的一群人发出的最明确的警告。
我们当下的一切开端都深深的植根于三个字“市场化”。
“面粉”涨上来了
历来中国之改革,多是倒逼的结果,每次都是绝处逢生。
1991年全国上下已经累计两千多亿的国有企业三角债,同时国际科技和经济潮流带来的紧迫压力,国企经济效益低下,财政压力与日俱增。
换个说法,制造的产品落后没人买,国企的管理落后吃大锅饭,最后形成债务连锁,谁的手上都没钱,谁家日子都不好过。
工人管企业要钱,企业管政府要钱,政府管银行要钱。银行说财政是我爸爸,爸爸要干啥就干啥。于是所有的烂账都甩在了银行的脸上,资本充足率早就是实质破产状态。
此时不改革,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窗户纸捅破的一刹那,所有人一起承受国家破产的悲哀。
改革的路说来简单,做来决绝。
政企分离,国退民进。盈亏自负,切断政府财政对国企的扶持,淘汰经济效益差的国有企业,出售小型国企。表面看似容易,背后却是下岗失业潮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各种风险和异议。
推进政府预算法,禁止地方出现赤字或发债;改变银行的附庸地位,不再充当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推动分税制,把税源大头从地方政府手中上交到中央财政。
由此,地方政府的权利被关进了笼子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银行被管住,税收被拿走,还要讲发展。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试问修路的钱呢?
土地出让收益就成了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
国开行和安徽芜湖走出了新的路子。
芜湖政府成立芜湖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开行指定的融资平台,以城投公司的身份绕过《预算法》的限制。
出资担保物上,允许芜湖政府将经济项目(如高速公路)和公益项目(学校、公园、医院)捆绑贷款。
城投公司质押开发项目向银行借钱,推动基础建设(公路、码头、桥梁等),项目回报用来归还银行贷款。
基建升级带来商业活力,推高土地价值,地方政府再出让土地获得资金,或用来还款,或进入下一轮基建投资循环。
这套模式效果奇绝,芜湖城投的资产规模从3.19亿元迅速膨胀至214亿元,并培育出奇瑞、海螺水泥等大批企业。
各地政府纷纷效仿,融资对象也从国开行扩展到各类商业银行,甚至在国外发债融资。
但也正是这样的模式,把土地出让金裹挟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从此在土地财政之路上越走越远。
贷款搞基建,基建带贸易,贸易创就业,就业促房价,房价提地价,卖地还贷款。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土地是我们唯一的原始积累,土地财政给了我们资本推动经济发展。
我们不能说土地财政有什么错,但他留下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的。
面粉贵了,面包便宜不了。
面包贵了,买面包的人有钱吗?
中国模式裹挟着土地价格一路飞奔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我们成了基建狂魔,我们包揽世界制造。
这种超乎寻常的进步速度足以掩盖很多问题。
房价永涨论者,总是会提一个例子,以前的房子大家也说太贵了,买不起,但房价不也一样还是涨上来了吗?
确实,对于大部分外来人口而言,任何年代在一线城市买房都不是一件易事,
以前大家敢于倾家荡产上车,靠的就是用未来的成长抹平当下的绝望。
收入的增长速度足够高,房贷压力很快就被抵消了。
如果收入三年翻一倍,那么吃糠咽菜的日子熬三年,三年后生活水平自动恢复一半以上。
地价-经济-房价的单边上涨循环中,供给价格越来越高,
城市化进程又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靠着产业进步带来的收入提高,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房挡买房
对于普通人而言,买房不过首付加贷款,贷款靠工资还,工资增长快还款压力低,
剩下的就是首付问题,专家告诉我们“你有6个钱包”,听起来像“6个核桃”,还是被门夹过的那种
如果只是在求大城市有片瓦遮雨,不是什么炒房赚大钱。
那么只要你未来收入和收入增长速度双高,房价在你面前就只是一个短暂的坎,迈迈腿就过去了。
如果不是,请小心对待,6个钱包也是有生活质量一说的。
面包会永远贵下去吗?
市场是一个有趣的东西,定价依靠的是边际量,而不是存量。
今天你家高价卖出一个小面包,明天大家的面包就一起涨价挂牌。
其实多数的面包都是陪跑,自作多情,能晋升为高级面包的其实早已钦定
而这个市场里面却尽是兜售预期的。
一般人买房不过是考虑工作、生活、成本的最优解。
但是现在大家在以上因素外却被人灌输了一个观点:房价会涨呀!
我知道住这里工作不方便、我知道周边没生活,我也知道这房子贵呀,但是它会涨呀~
你看,国人说话重点永远在“但是”上,
可是你清醒一点,一个工作不方便、周边没生活还死贵的房子,它为啥就会涨呢?
因为他未来工作就方便了?因为它未来就繁华了?
未来的事可不是那么确定。。。。。。
如果不考虑当下居住需求,买房就跟买股似的,炒的都是预期。
什么叫做房子是拿来住的?
住的就是耐用消费品,二手房和二手车一样,本质上都应该是折旧商品。
过去二手房涨,是因为地价涨,地价的上涨超过了房屋的折旧。单说投入产出比,盖房的实际上干不过囤地的。
如果钢铁价格也一路飙涨,那二手车也能保值增值。
现在谁还能保证地价永涨,行政的双眼已经看见了问题,行政的双手也在试图掐断卖地的循环。
历史告诉我们,上面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下面的人酒照喝、舞照跳,是会出问题的。
面包始终是面包,是充饥果腹的食物,少数高级面包卖的贵,不代表人人都能吃得起。
上市公司集体疯狂卖房,半数A股企业都持有投资性房产,更有甚者*ST海马两次卖房共401套。
房市里面都是囤积居奇的,实质上早就供大于求、闲置良多,只不过大家捂盘抬价一致看多而已。
问题是你能一直捂下去吗?高房价既是其他行业的成本,也是政府优化城市基建的成本。
以前大家都是高增长,高价拆就拆了,未来有没有接盘的,有没有拆迁的那都是运气。
(文章来源:她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