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查亦有道!2019年度信托行业大盘点
摘要 稳规模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提出了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就是要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受“资管新规”影响,2018年,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总量出现拐点。截至2019年3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2.00万亿元,较2季度末下
稳规模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提出了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就是要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受“资管新规”影响,2018年,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总量出现拐点。
截至2019年3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2.00万亿元,较2季度末下降5376.90亿元,环比下降2.39%,与2季度降幅0.02%相比,下降幅度较大。3季度同比增速为-4.94%,与2018年3季度末-5.19%降幅趋同,信托资产规模继续保持稳步下降。
截至2019年3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合计为18.53万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9.84万亿元,占比44.74%,环比上升1.17%;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8.69万亿,环比下降5.89%,占比39.50%。集合资金信托占比稳步增长,超过单一资金信托占比。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3.47万亿元,与上季度规模基本持平,占比15.77%。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增长明显,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持续式微,行业深化转型效果逐步显现。
截至2019年3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数与规模方面均呈上升趋势,风险项目数量1305个,环比增加18.64%;风险项目规模为4611.36亿元,环比增加32.72%。在严监管、强监管的政策措施下,信托资产风险率持续推高,3季度末风险率增至2.10%,较年初1季度末又提升了0.84个百分点。一方面,信托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强化风险防控和合规建设。另一方面,从信托风险项目的资产来源角度,集合类信托与财产权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占比呈下降趋势,3季度末集合类信托风险占比58.32%,环比下降3.75%;财产权信托风险占比0.32%,环比下降63.41%;单一类信托风险率有所提升,占比41.36%,环比上升7.34%。信托行业总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在宏观经济周期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共同影响下,信托行业资金投向发生明显变化。截至2019年3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首位,信托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立业之基坚定不动摇,相较于2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及证券投资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有所上升,投向房地产与金融机构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下降明显。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余额为5.51万亿元;投向金融机构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68万亿元;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86万亿元;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投向证券领域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04万亿元。
其中投向房地产调控效果最为显著,较2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是自2015年4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这充分表明,信托行业积极响应中央政策,“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进一步严格落实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的明确要求,有效遏制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增长,防范风险过度积累。
尽管受托资产规模连续下滑,信托行业的整体业绩却在回暖。2019年3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累计795.64亿元,较2018年3季度同比增长6.42%;第3季度累计利润为559.35亿元,同比增长13.13%,信托行业盈利水平稳步提升。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同比下滑10.72%。但从当季数据分析,第3季度行业新增经营收入为272.69亿元,环比减少6.73%;第3季度新增利润184.39亿元,环比减少2.95%,年度经营业绩指标压力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信托公司的分化态势仍在持续,头部公司与排名靠后公司之间的差距也在继续拉大。例如,据信托公司股东或者自身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平安信托、江苏信托、建信信托等头部公司的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而山西信托、安信信托等公司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受“资管新规”等监管文件影响,信托公司传统业务领域继续收紧,业务机会减少,创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未来信托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严监管
严监管,深刻贯穿2019年的信托行业。2019年,信托监管核心是“三管一提高一加强”,即管战略、管风险、管股东,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党建。监管对于信托业的防风险、去杠杆、严监管这一主基调的贯彻力度之大,超出以往,且明确了监管问责制度。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被罚公司、罚单数量还是处罚金额,2019年均创近5年来的新高。
回顾整个2019年,从罚单数量上来看,监管部门共向24家信托公司开出罚单39张,而2018全年信托行业收到的罚单为24张,2017年则为22张;从罚单金额上来看,整个2019年,监管部门罚没金额高达2514万元,这一数据也远远超过了2018年的1450万元和2017年的935万元。在被罚机构中,有6家信托公司罚款超过百万元,4家公司罚款金额超过200万元,其余多数公司罚款基本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
从处罚的事项上来看,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信托业务开展上。比如违法审慎经营规则、信托贷款管理不尽职、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违规开展房地产项目和发放自营贷款、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和地方政府担保、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
其中,房地产业务成信托违规的“重灾区”。在2019年开出的39张罚单中,有9张与房地产业务相关,违规行为包括: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违规向不具备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等。
2019年以来,其他银行业机构监管的频次和执行的严格程度都有所升级,信托行业罚单增多,与金融机构严监管的主基调也是一致的。罚单不断,一方面表达监管层“严监管”的决心,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信托公司在合规建设方面的羸弱。处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整体而言,信托行业稳健发展的态势并未改变。此外,监管趋严也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效果,有助于推动信托公司回归本源,长期而言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面对2020年,信托行业势必面对更为严格的合规性监管,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部风险管理建设和合规经营能力。
谋转型
受到监管持续发力的影响,房地产信托业务不断“降温”。统计数据显示,在9月新增规模中,信托公司投向房地产的募集金额环比下降32.08%,规模占比环比下降3.02%,滑落至第四位,其规模占比已连续3个月下降,8个月来规模占比首次低于15%。2019年11月份,集合房地产信托共成立386只,规模为386.45亿元,是2019年以来的次低点。
在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的调控导向下,信托行业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有效遏制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增长,防范风险过度积累。同时,严控房地产信托增长,也意味着传统粗放的信托高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这将推动信托公司明确新的有效业务组合和市场方向,加快自身转型发展。
2019年以来,作为房企融资重要渠道之一的信托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5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对房地产业融资多项行为提出严格监管;7月份,多地银保监局对辖区内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8月,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房地产信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2020年新年伊始,房地产的金融调控政策也丝毫没有放松。1月4日晚间,银保监会公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房地产类信托因调控而收紧,房地产信托业务受限,通道业务持续压降,信托亟需转型。信托公司的业务“风向标”变化明显,除了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投向基础产业的政信项目数量明显增多,未来基础产业类业务有望“接力”。
2019年3季度基础产业信托募集资金1087.55亿元,环比增加0.1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依旧大幅增长89.73%。基础产业信托在集合信托市场的地位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和“补短板”政策是支持基础产业信托发展的重要动力。近期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大增,而9月4日国常会在33号文(即《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的政策框架下进一步明确部分基建项目中,地方专项债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的规定,对信托业和基础产业类信托也是利好。
近一年基础产业信托的成立规模及收益情况
分析基础产业类产品增长的因素:一是“资产荒”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在政策的支持下,基础产业领域是少数优质投资标的之一;二是监管压缩房地产和通道业务,业绩压力促使信托公司业务转向基础产业领域;三是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借新还旧需求旺盛,需要继续扩大融资,缓释压力。
罚单数量增长逾四成、房地产信托业务遇调控、存量规模不断下滑等事件,令信托行业必须回归本源,加速转型。展望2020年,严监管仍将继续,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开展相应业务成为转型方向。
回归本源
加强房地产信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2019年监管“热词”,而这一热度没有减缓的迹象。2019年底,继2019年4月及8月两次风险排查后,信托业第三次全面风险排查工作正在进行,要求高于前两次,力度空前。本次风险排查分为机构自查与监管复核两大环节,必须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本次核查中,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是核查重点。
监管部门要求,其他具有期限错配或流动性错配特征的信托项目同样按照“穿透”原则重新评估;对融资类信托的排查以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类别为重点,主要是想评估项目融资方可能存在的违约概率及资产损失程度;排查金融同业投资信托则主要是为了防止杜绝银行资金、保险资金投资主动管理类信托可能形成的风险交叉传染情况。
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严格限制信托通道业务的开展,要求通道业务不得展期或续作,加强了合规风控监管要求,强调信托资金需支持实体经济。因此,当前信托主流业务在经历一个逐渐“回归本源”的过程。
当前信托公司开展的主动管理型业务,从项目筛选、项目尽职调查、项目立项,到产品设计、项目决策、存续期管理等流程皆实现由信托主导,代表了信托已经实现资金全流程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了完善资金管理能力,信托产品还将朝着更灵活的投资策略、更低的融资成本、更短的募集时间和更高的流动性等方面迈进。
主动管理型信托已经在股权投资信托、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土地流转信托等方面逐步成熟。接下来,将进一步发展慈善信托、财产权信托、家族信托、标品信托等业务,拓展资产证券化和消费金融的业务能力,丰富信托资产管理的维度。
依据“资管新规”要求,通道类业务将在2020年底前逐步清理。虽然近期监管放风,或将给予适当延期,但考虑去年下半年就已经严格限制通道类业务,信托行业在2020年将明显感觉到业务转型,“回归本源”的业务将成为主流。除了业务合规方面需要符合监管要求外,信托行业还应该在整合资源、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强化能力,切实履行主动管理的职责,做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工作,提供好全周期的金融服务,实际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
近年来信托踩雷盘点
【免责声明】来源:信托业协会及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