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机构在养老金融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摘要 养老不分年龄,越早开始越好。2020年,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而立之年筹谋子女教育、父辈们安享晚年、未来二三十年后能够体面养老成为年轻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数据显示,2018—2050年中国老年人比重将从12%快速升至30%。养老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如何破解养老金融难题
养老不分年龄,越早开始越好。2020年,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而立之年筹谋子女教育、父辈们安享晚年、未来二三十年后能够体面养老成为年轻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数据显示,2018—2050年中国老年人比重将从12%快速升至30%。养老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如何破解养老金融难题?财富管理机构的站位在哪里?这些问题在金融科技博物馆举办的“新十年 新财富”中国养老金融发展论坛上有了新探索。
需要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董克用在此次论坛上表示, “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合计有6.57万亿元人民币。董克用称中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高原'上,即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会由现在的12%逐渐增到17%、26%、30%,然后保持稳定,不会像人口总量一样呈现下降趋势,而是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一直到本世纪末都会是30%,所以未来几十年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格局下考虑问题”。
养老金体系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为释放第三支柱潜力提供了空间。权威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养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13万亿元,2050年将突破100万亿元。在政策支持上,亦在引导和激励企业和个人加大第二、第三支柱的投资。
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中国金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老龄化。希望在国内专业智库的指导下,将国际领域内最佳实践和中国领域内的最佳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财富管理、养老组合投资的方式,真正帮助中国的大众富裕人群以及各类人群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0年首季峰会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强调促进养老投资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投资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配置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
“银发经济”需要各类机构速补短板
事实上,2019年以来,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亦陆续入局养老金融。多家银行明确强调未来重点聚焦并覆盖“个人养老资金筹备期”(初入职场20岁至退休)和“个人养老资金运用期”(退休后)两大阶段的养老金融服务。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国内外的第三方财富机构也早早布局这一领域。
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的规划不仅仅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也要保障当下的生活质量,所以养老问题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把涉及未来的幸福生活需求进行分类,要实现自己未来财富管理的目标,一定要能够在投资、学习成长、品质生活,以及公益和传承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安排与规划。尚筱说,一要能够保证让客户的投资长期持续增值,实现财产的安全;二是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三是良好的规划意识,健康的养老不仅仅是要在家里过得舒服,养老社区、高端的医疗养老支持服务机构,都能够让我们在未来有更多来自于外部体系的支撑,去解决在未来可能不确定的养老方面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