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京沪高铁上市透视:保险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多赢!

来源:人民日报 2020-01-19 15:32:43

摘要
1月16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挂牌上市,高铁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拉开序幕。在京沪高铁(行情601816,诊股)股东名单中,东姐发现,除了国铁是控股大股东之外,排在第二位的股东居然是保险资金: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它的背后是中国7大保险公司的联合体。几番扩股后,保

  1月16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挂牌上市,高铁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拉开序幕。

  在京沪高铁(行情601816,诊股)股东名单中,东姐发现,除了国铁是控股大股东之外,排在第二位的股东居然是保险资金: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它的背后是中国7大保险公司的联合体。几番扩股后,保险联合体占股仍然达到了9.98%。

  早在2008年,作为“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牵头人和受托管理人,平安资管牵头国内7家大型保险机构共投资160亿元,成为保险机构以股权方式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第一单。

大江东|京沪高铁上市透视:保险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多赢!

  京沪高铁16日成功上市,开盘涨43%,引发股东们热烈欢呼。谢卫群摄

  如何让险资进入?一系列创新与突破推波助澜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双向高铁线路,途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省市66个县,总投资高达2209.04亿元。整个过程耗时漫长。仅前期论证时间就超过10年,2004年正式获批立项,到2008年4月开工,2011年6月通车运营,2020年1月登录资本市场,前前后后超过20年。

  最初,京沪高铁谋求银行资金支持,到最后,还是选择了保险资金。对京沪高铁而言,险资投资是典型的直接融资,对企业的去杠杆有益。但在当时,京沪高铁的前景并不明朗。保险资金投资京沪高铁的历程,一路曲折。

  京沪高铁项目是惠及国计民生、强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项目。保险资金是最稳定的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不仅仅能够拓宽保险资金的使用渠道,也能够充分发挥保险这一金融业态服务国家实体经济的天然职能。

  但是,如何让险资进入?这也是一大难题。

  险资如何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办法。为此,2006年,原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保险资金可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2007年,京沪高铁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开工建设,国务院部署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筹措建设资金的总体思路,原保监会积极贯彻并推动合格保险机构市场化参与京沪高铁项目投资。

  2008年6月,经原保监会审批,平安资管作为牵头人和受托管理人,发起“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最终共有7家保险公司参与了项目的认购。

  为了组建保险联合体,当时的保监会创新了管理方式:批准平安资管、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资管、泰康资管和太平资管公司作为发起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泰康人寿保险太平人寿保险作为委托人(受益人),中国再保险(集团)、中意人寿保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作为参与认购人和受益人,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托管人,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独立监督人。

  基于“十一五”建设重点规划项目,基于京沪高铁影响深远的多元判断,在投资之初,中国平安给予了总额度高达63亿元的支持,是7大保险机构中投资最多的。紧随平安的是太平洋保险,投资了40亿元。

  据了解,最初,由平安牵头的财险联合体进行了高达160亿的股权投资。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后期还持续搭配了债权融资。最终,保险资金投资京沪高铁的金额累计达到260亿元。

  12年的周期考验,取得了多赢的回报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工建设,险资也一直承受着投资回报的压力。“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历经京沪高铁建设期、经营培育期和高速增长期,至今已逾12年。

  从投资标的本身来看,京沪高铁项目具有长周期性、高投资潜力,且拥有稳定的投资回报,高度匹配险资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要求高的投资属性。它不仅发挥了保险资金大规模、长期限的投资优势,更是保险资金市场化参与中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中国“四纵四横”客运网络的其中“一纵”,京沪高铁是连接北京和上海、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大动脉,有着超强的路网、区位等优势,因此盈利能力较强。

  自开通运营以来,京沪高铁为旅客提供了全天候、高安全性、高正点率的高铁运输服务,北京至上海全程最短运行时间目前已经缩短到 4.5 小时以内。 截至 2019 年 9 月 30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含本线和跨线)累计开行列车 99.19 万列,累计发送旅客 10.85亿人次,以1%的高铁里程,运送了全国5%以上的高铁旅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率先盈利的高铁线路。

  招股书显示,京沪高铁预计2019年度营收为315亿元-330亿元,同比增长1.10%-5.91%;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110亿元-120亿元,同比增长7.34%-17.10%。由此,打破了此前外界曾唱衰中国高铁30年内不能盈利的预判,也让保险资本获得稳定收益。

  经过长经济周期检验,保险联合体取得了良好的长期稳健回报,至京沪高铁上市,实现了保险资金与中国铁路合作共赢的战略目标。上市首日,京沪高铁以这一天的涨幅计算,平安资管领衔的股权联合体单日浮盈约93亿元,各家保险公司都喘了口气。

  险资进入京沪高铁,这对于我国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同时,对于沿线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亦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意义远不止于此。险资投资京沪高铁证明了这一条路径的可行性:社会资金进入保险机构,再通过专业的金融运作进入一二级市场及企业债市场,以直接融资的方式帮助融资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是去杠杆和稳杠杆的有力手段。最终,可以获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自身投资收益提升、以及宏观经济去杠杆的三赢格局。

  京沪高铁激发险资投资实体经济,对京沪高铁项目将长期持有

  “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的成功,激励了保险资本不断向实体经济投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走出了新的道路。

  京沪高铁之后,平安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等多种形式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在完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铁路、公路、轨交等交通设施搭建、改善层面,中国平安已将超过200亿的资金支持到相关项目投产建设中。以铁路建设为例,中国平安2015年投资中国铁路发展基金14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批准的铁路建设项目,是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铁路事业的又一典范。

  此外,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还先后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参与投资赣铁集团、湖南铁投、贵州铁投等重大项目,累计金额超过280亿元,代表保险资金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高铁的建设和沿线地区的发展。

  2017年,平安集团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规模1500亿元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用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慧城市、高快速铁路、城际铁路、机场等设施建设;2017年,平安信托设立“云南交安交通产业基金”总规模106.68亿元;2018年,平安牵头成立“天津地铁债权投资计划”,参与认购60亿元,帮助天津地区轨道交通建设,给民众出行带来更好的体验。

  而太保资产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其中,投资高速公路项目15个、投资规模约250亿元;轨道交通项目6个、投资规模约90亿元;港口物流项目3个、投资规模约50亿元。同时,投入长江流域项目约150亿,支持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投入中西部欠发达区域项目约140亿,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带动周边产业升级;投入约30亿元,参与“一带一路”相关港口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

  赚钱了,这个联合体还会在吗?

  平安有关人士表示,京沪高铁具有独特的线位优势,是中国最优质的铁路资产之一,中国平安非常看好京沪高铁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平安集团对京沪高铁项目是长期持有投资,目前无减持计划,并将会长期助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