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冲击有限保险业在战“疫”中寻找机遇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2020-02-19 07:34:00

摘要
编者按:产品、综合服务和科技信息是保费增长的长期驱动力,对于续期保费占比较高、线上渠道完善、代理人线上开展业务稳定的保险公司,疫情对其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疫情结束后也将率先修复。依赖银保渠道等线下渠道的保险公司在疫情中将出现差异化表现,率先转型线上、提升线上服务、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保险公司将脱颖而出,

  编者按:

  产品、综合服务和科技信息是保费增长的长期驱动力,对于续期保费占比较高、线上渠道完善、代理人线上开展业务稳定的保险公司,疫情对其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疫情结束后也将率先修复。依赖银保渠道等线下渠道的保险公司在疫情中将出现差异化表现,率先转型线上、提升线上服务、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保险公司将脱颖而出,而应对疫情不及时的公司在新单承保、流动性等方面将面临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带来一些挑战。但是,这些挑战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中国经济有强劲韧性、潜力和活力,中国有信心和能力打赢疫情阻击战。”2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外交部网上例行记者会上如是说。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也受到冲击,但是,正如中国经济一样,保险业经过这轮冲击,通过产品的结构调整,会走得更稳、更好。当前,疫情对保险业有多大影响?这些影响又将对未来产生哪些变化呢?

  寿险业务冲击最大

  2月17日晚间,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0.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2万亿元,增长12.2%。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3%;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7.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261亿元,较年初增长16.8%;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641亿元,较年初增长15.0%。

  但是,时光的指针刚迈入2020年,这份看上去还不错的成绩单,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2020年,保险行业的成绩单还会延续这份光彩吗?

  业界普遍认为,疫情的确会影响保险行业的新单销售,尤其是对于寿险行业,其全年新单销售大部分来源于一季度的“开门红”。根据市场的正常估算,平均而言,一季度新单总量在全年的占比一般在40%至50%之间,这次疫情来得迅猛,又恰逢寿险业务开门红的关键时期,将各家保险公司本来布好的棋局打了个措手不及。无疑,这将给保险公司的全年业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国人身险业务依赖于个险,即代理人销售为人身险的第一大销售渠道,而代理人业务拓展方式以面对面推销为主。寿险业务主要依靠代理人团队的直接销售,疫情防控无疑会大幅降低代理人的活动率。疫情当前,平时忙碌的寿险代理人都闲了下来,往日的客户拜访、推荐会纷纷按下“暂停键”,这让传统的个险经营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外延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预计一季度全行业新单保费增长将会受到冲击。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李柯莹分析指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际交往受限、多人在家隔离,代理人和客户接触受到明显阻碍。从营销员展业模式来看,营销员获客最主要的渠道是身边的熟人,因此受疫情影响较大。此外,各大保险公司代理人增员计划、线下培训将会延后,而且线上培训不能替代线下培训。上述因素对整体代理人出单和产能产生负面影响。

  太平人寿副董事长张可证实了这一推测。在分析疫情对寿险的影响时,他指出,短期传统线下业务受到“致命冲击”。在疫情隔离形势下,寿险业原有现场培训、现场产说会、拜访客户、当面促成的线下营销模式无法运作,同时传统依靠面对面交流的出勤、产品培训、增员、辅导等组织发展和团队管理模式也难以开展,短期内传统线下业务基本停滞。

  重庆大学教授黄英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寿险消费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需要激发才能得到释放,而客户对财产保障的意识更强,财险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总体来看,疫情对寿险发展的影响较大。目前,保险业务发展以线下销售为主,特别是寿险和健康险。严重疫情使得业务发展受到明显压抑。

  此外,银保渠道是我国人身险保费第二大渠道,多年来,个险和银保两大业务渠道的合计保费贡献占比九成以上。受疫情影响,银行网点春节期间延迟开门、节后网点轮换开门,且受担心传染影响,客户经理主动销售保险意愿及客户交谈意愿均显著下降,不利于银保渠道产品的销售。

  非典时期的经验也给专家们现在的估算提供了一定依据。

  黄英君称,从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响来看,寿险保费增速有所下滑,2003年1至5月寿险单月保费增速同比分别增长64.1%、35.7%、22.0%、34.8%和19.8%,同比增速出现了全面下滑。

  李柯莹分析,虽有线上拓展模式缓解一定压力,但线上拓展占比较小,难阻新单下降。参照2003年非典期间保费收入走势,非典显现期限和本次疫情较为相似,也是从2月开始逐步扩散。非典于5月中旬后明显趋缓,7月疫情完全解除。非典疫情发展期间,单月保费同比增速放缓,疫情缓解后,受益于居民健康保险意识的提高和非典健康险产品的开发,健康险单月保费收入迎来迅速反弹,2003年5月、6月和7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长3.09、2.65和1.58倍,远高于前后两年同期水平及同年其他月份水平。同期寿险分别同比增长19.81%、48.74%和17.13%,寿险产品与非典关联度不大,考虑到需求端后移仅6月增速反弹较高。

  负面影响有限

  虽然寿险业务收缩严重,但疫情会刺激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险的需求和觉醒,对整个保险行业来说仍是一个重大利好。随着人们对健康、医疗以及疫情防护等方面的关注和需求明显提升,与疫情防控、医疗等有关的相关险种、健康险业务将迎来较好的发展契机。面对中国保险业的“危”与“机”,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月14日在上海发布报告称,迄今为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负面影响有限。

  报告分析说,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2019年,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在中国寿险和非寿险保费中的占比仅为4%左右。传统上,中国的保险渗透率偏向沿海城市,因此,如果这些城市的感染病例数量大幅增加,对保险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报告称,考虑到中国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它们在此类疫情中的风险敞口有限。中国保险业的保费结构仍然由储蓄型产品主导,截至2019年年底,健康险仅占总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2.8%。此次疫情虽然可能导致赔付额较低的医疗索赔数量激增,但大额索赔发生的可能性有限,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宣布,感染者和疑似病例的所有治疗费用将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额支付。

  显而易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我国自2003年后的又一次重大疫情,正如穆迪报告分析,疫情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保险赔付和新单销售两个方面,新单销售短期受挫在所难免,但疫情带来的保险赔付较小。

  事实上,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赔的险种并不多,市场主流险种中主要为医疗保险。1月下旬,国家就宣布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商业保险赔付在社会保险赔付之后,赔付的压力很小。此外,近期龙头保险公司为医护人员捐赠部分医疗保险。因医护人员数量有限,该部分赔付压力也在可控范围。

  一些业内专家预测健康险在疫情可控或结束后将迎来较大反弹。“虽然疫情对保险行业短期保费收入负面影响较大,但车险、寿险、健康险等保费需求不会消失,而是受疫情影响而后移,疫情结束后将迎来反弹。此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促使新品种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且在居民感受到疾病对于健康威胁下,增强的保险意识将转化为新的购买力。”李柯莹说。

  疫情是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它让所有民众切身感受到健康和保障的重要性。疫情之下,民众会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保障型保险上来。2003年“非典”严重期结束后,健康险连续几个月出现100%至300%的高增长。历史数据显示,2003年非典疫情流行的第二季度,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21.38%,远高于第一、三、四季度同比增长69.64%、83.94%、49.61%的水平。分析师们认为,如果3月底前新冠肺炎疫情能基本控制住,预计二、三季度会是健康险需求集中爆发的时机。

  发展模式面临创新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同比增长4.9%。保单件数高速增长。2019年前四季度保险业新增保单件数495.4亿件,同比增长70.5%。那么,新冠疫情后保险业的发展模式将会有哪些变化?

  黄英君对记者表示,传统保险销售与服务模式均受到很大程度冲击,在当前以“宅”为主的消费场景下,以新技术新渠道新方式主导的线上非接触式的销售服务方式优势凸显,并将加速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进程,围绕客户现实需求,以科技提升产品、服务、销售的灵活性、敏捷性、精准性等,也将成为市场主体改革变革的重要方向;新客户拓展或将变得更为困难,围绕既有客户维系,以提升续保、拓展服务价值链为主的客户经营工作将更受重视。

  目前,为了应对疫情,各大保险公司主要的应对方式是将线下营销转为线上营销,拓展微信、网页等多渠道线上理赔,应用科技渠道提升理赔效率。目前来看龙头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的APP、微信和网页多支持意外险、寿险、重疾险、车险和家庭财产险等多品种保险产品。但专业的保险术语和复杂的保险合同在缺乏面谈的情况下客户的信任度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品牌效应显著、线上渠道配套服务完善的保险公司在疫情期间销售优势更为明显。

  李柯莹表示,产品、综合服务和科技信息是保费增长的长期驱动力,对于续期保费占比较高、线上渠道完善、代理人线上开展业务稳定的保险公司,疫情对其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疫情结束后也将率先修复。依赖银保渠道等线下渠道的保险公司在疫情中将出现差异化表现,率先转型线上、提升线上服务、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保险公司将脱颖而出,而应对疫情不及时的公司在新单承保、流动性等方面将面临考验。

  疫情当前,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在积极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的同时,相关业务领域将面临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保险业凭借自身处置风险的专业能力与提供保障产品的特殊优势,可化“危”为“机”。2020年,中国保险业将与中国经济偕行,阻击疫情,共克时艰,保险业稳健增长势头不会受到阻挡。保险公司应抓住调整的机会,更多地担起全民的保障重担,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