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专家翻车上热搜,顺手扒扒金融圈曾经的那些“假XX”

来源:扫雷人生 2020-02-21 20:48:46

摘要
这两天,金融朋友圈被华创证券的假专家翻车事件刷屏了。整个事件就不展开细说了,网上音频和报道都有,基本也都说得明明白白。遥望网络的董秘电话会议上表示,这已经是华创证券第二次这么搞了,所以才有了这次现场打假。而当事人“陈总”事后经遥望网络确认为公司的前员工,曾于2018年3月29日至2018年9月12日

这两天,金融朋友圈被华创证券的假专家翻车事件刷屏了。整个事件就不展开细说了,网上音频和报道都有,基本也都说得明明白白。遥望网络的董秘电话会议上表示,这已经是华创证券第二次这么搞了,所以才有了这次现场打假。


而当事人“陈总”事后经遥望网络确认为公司的前员工,曾于2018年3月29日至2018年9月12日担任产品经理一职,后因不满足试用期要求而离职。


假专家翻车往事


其实金融圈请“假专家”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只是真正能被戳穿并遭曝光的并不多见了。锤子哥翻阅很多往期新闻,类似事件只找到两则:


事件一 国泰君安的“假滴滴副总裁”


2016年8月2日,国泰君安召开的电话会议,并邀请了“滴滴副总裁张总”。这位“张总”在这场电话会议中透露出滴滴将减少乘客补贴、滴滴和优步两个APP将合并的消息。


消息传出后,滴滴高管陶然在微信朋友圈“打脸”,称“张总”是“冒名顶替,糊弄投资人”。8月2日下午,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有人冒充公司副总裁参加国泰君安电话会议并发表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观点,公司并就此向公安机关报案。


8月3日,国泰君安就此事发文致歉滴滴出行,承认由第三方服务公司邀请参加当天电话会议的“滴滴副总裁张总”并非滴滴出行公司现任员工。


此事以追究第三方服务公司的相关责任,滴滴出行与国泰君安双方达成谅解而告终。



事件二 兴业证券的“前泰邦生物区域经理”


2016年8月11日,兴业证券医药和金贝塔联合召开了血液制品电话会议,邀请了美股上市公司泰邦生物制品地区经理庞总和投资者进行交流。当时由一位机构投资人士爆料称,现场一名泰邦生物人员问及“庞总”:“你是泰邦的哪位庞总啊?”在一阵沉默后,这位“庞总”掉线了。


金贝塔相关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应称,金贝塔为此次会议组织方,会议主持邀请了兴业证券分析师,这位“庞总”是泰邦生物制品前地区经理,已经从公司离职,是由专家顾问公司邀请而来。


相较与国泰君安和滴滴事件的舆论哗然,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再无后续消息。可能正是类似事件草草了结,导致行业并没有引以为戒,才有了这次“大型翻车现场”。


有意为之 还是核实不到位


“伪专家、伪高管、伪区域经理”再三起事件中,究竟是券商有意为之,还是核实不到位?


动机很难说,由于电话会议,闻其言而不见其人,给了组织者以运作空间。如果往好了想,券商无非就是“拉大旗扯虎皮”,找来业内专家给活动加分,同时让投资者觉得整场会议干货满满。


但往坏了想,券商完全可以利用“专家”现场发布的消息影响股价。比如,此次华创证券的翻车事件中,“假陈总”介绍了遥望网络一系列尚未对外公开的数据,如各个板块的盈利情况和每个月的KPI等。


如果现场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相信了陈总的说法,势必影响股票的后续投资决策。如果华创证券前期持有星期六这只股票,更是难以撇清其为了主体利益,可以捏造数据谋利的嫌疑,而这么做恰是严重的市场操纵违法行为。


而因为听信“假陈总”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则会为此买单。


在当前严监管的环境下,希望不要像2016年那样草草了事,希望监管部门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警惕金融圈的“假”


金融是钱的游戏,是人与人的博弈。而在与人的博弈中,最重要的工具便是信息不对称。这才有了假专家、假高管,满足人们渴望信息不对称获得资本博弈优势。


但总体来说,券商作为国资控股,且受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假”得不算离谱,毕竟股票涨跌还是有区间的。而下面再来说说资管市场上的“假”,则可能让投资者倾家荡产。


第一类 假大师


“假大师”主要指股票界里的大神,他们总是满嘴专业术语,最后要么交学费,要么卖软件。


这里不做详细展开,锤子哥只是提几个问题大家去思考:假如大师那么牛,逢买必涨,他为什么不学巴菲特自己成立基金公司,还会在乎投资者兜里几个子?


反正如果是我,我是绝对不会教别人的。因为前面说过,资本博弈比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我的方法交给别人,或共享我的独家信息,结果就是我挣得少或者挣不到钱。因为资本市场上,你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如果所有人都赚钱,那么钱从哪儿来?


其中,最恶毒的是会有大师劝你说股票来钱慢,推荐去炒期货。一旦上钩,虚拟盘分分钟让你爆仓,血本无归,那时候才能体会什么叫做“来自社会的毒打”。


第二类 伪私募


私募在很多人眼里是高大上的投资品种。但如果不幸遇上“伪私募”,那就是遇上了财富蒸发利器。


2019年,出现了多桩私募出现失联、跑路的现象。


以华领基金为例,将从市场募集的35亿投向稳定的票据市场,不说有多赚钱吧,起码不至于赔钱。结果35亿被挥霍一空,踩雷的甚至还有三家上市公司,让投资者见识到伪私募的财富杀伤力。


类似伪伪私募还包括中金国瑞、至善基金、上海洲实,都令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锤子哥有话说:

与资本相关的东西,往往都是虚虚实实。投资者面对面对怀疑时记得多问几个为什么,便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比如,这次华创证券的假专家翻车事件,赵总会在电话会议这种大量无法确认具体人员身份的线上网友前,分享未公开的上市公司信息。是活菩萨吗?不怕监管处罚吗?


其实,很多“假”是经不起质疑的。


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要学会独立地判断思考,并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避过投资中的大雷,让财富之路走得更远。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