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管理亟待优化升级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2020-02-26 06:55:00

摘要
国内企业年金自2005年正式投资运作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资本市场洗礼,总体上实现了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金运营管理体系,从资产规模、管理理念、投资业绩等方面看,日益成为引领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立足当前,一方面包括职业年金在内的国内年金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是国内

  国内企业年金自2005年正式投资运作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资本市场洗礼,总体上实现了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金运营管理体系,从资产规模、管理理念、投资业绩等方面看,日益成为引领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立足当前,一方面包括职业年金在内的国内年金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是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缴费比例的提高,资金增速将更为快速,规模增大的同时导致管理难度也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巨大、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企业年金管理如何做好战略谋划,实现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已是刻不容缓。围绕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和投资管理等方面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思路。

  一是做好年金运营端管理的优化升级。建立年金收支测算模型。年金缴费资金归集和待遇支付资金提取是影响年金收入和支出的两大因素,企业年金受托人,尤其是大型企业年金理事会,如何用好未来年度的现金流数据,预测各年度收支情况以及收支拐点发生时间,将对年金资产配置乃至投资运作效率和收益目标实现产生重要影响。相关企业年金受托人应会同本年金计划的托管人及账管人,对本单位年金收支测算模型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进行研究讨论,把测算模型作为一个功能模块嵌入账管系统,实现实时查看,动态调整,为未来年金投资安排做好扎实的数据支撑。

  做好人员分类管理。参与企业年金的员工在年龄构成、投资风险偏好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目前绝大多数国内年金计划均统一采用一个计划、一个估值的记账模式,未对各类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记账,为规避风险,只能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这势必会拉低高风险偏好职工的收益水平,也束缚了投资端的投资运作效率。结合国内现有年金投资政策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考虑到不同职工对金融投资的认识程度和各自收入水平的差异,在不完全具备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的条件下,大型企业年金理事会可以考虑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即把靠近退休年龄的相关人员作为低风险绝对收益组合,采用固定利率或低风险组合收益率进行记账,剩余人员作为弹性组合,将整体计划收益扣除绝对收益组合记账收益后的余额记账。该做法在操作层面,既能维持投资端现有的投资运作模式,又能放开投资端的投资限制,增加投资操作的弹性;从收益角度看,不仅能控制即将退休人员的收益波动,还能助力其他人员长期收益水平的提高。

  二是做好年金投资端管理的优化升级。构建科学的资产配置管理体系。资产配置管理体系决定了90%以上的投资回报,对收益测算和风险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年金计划的资产配置是由各投资管理人完成,由于投管人自身角色设定,无法从整体计划的角度出发,导致配置的全局性较差无法实现计划总体收益最优。受托人应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加强战略资产配置能力建设。具体做法是:确立符合本单位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目标,尽量避免双目标(既要绝对,又要相对)对投资行为造成的困惑和干扰;充分分析各大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构建年金长期稳健收益的“金字塔”;利用科学方法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资产配置流程,确定各大类资产的战略配置基准;结合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围绕长期的配置中枢进行适当偏离,制定战术基准,作为短期的配置依据;坚持纪律性再平衡,根据市场波动对偏离正常区间上下限的资产进行回调,避免承受过多主动风险而无法完成预期目标。

  通过增加计划层战略资产配置,对投管人投资行为监测管理,同时在组合层保留投管人资产配置的权利。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投管人的投研能力,发挥投管人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直投方式、定制化产品能够直接提升受托人对投管人投资行为的正向干预和对偏离配置中枢的调节能力,使得战略资产配置更好发挥效力。

  增加投资弹性,对投管人实行精细化差异化管理。企业年金作为职工的养老钱,属于长期资金,在运营端实现人员分类记账,无疑增加了对收益波动的容忍度,在投资端适当放宽投资限制,增加投资弹性,使得长期资金能够获取较好的长期收益水平。首先,要重视权益资产配置。权益资产是年金长期获得可观超额收益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在投资政策上放宽权益资产投资限制,另一方面给予权益投资能力较为突出的投管人更加灵活的投资政策,充分发挥投管人差异化投资优势,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定制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用于调节计划层面的权益仓位水平,提高权益配置的灵活度。其次,努力挖掘适合年金投资的资产标的。要确保企业年金资产保值基础,必须不断挖掘、寻找投资策略灵活、与市场指数相关性低的投资标的,如量化对冲产品、FOF产品等,去应对资本市场的不同变化,才能稳定年金收益基础,获取更好的风险调整收益,增厚资产的收益弹性。再次,要进行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学习借鉴国外年金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年金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作用,努力推动政策层放开国内年金投资范围、比例等要素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年金进行更加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降低投资风险,为养老金持续稳健升值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做好年金考核和信息端管理的优化升级。制定与年金资金属性相匹配的长期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当年业绩、三年滚动业绩以及累计业绩这三个维度构建长短结合、弱短强长的业绩考核标准;以组合波动率、夏普比率以及是否发生信用事件构建风控考核标准;以投管人投资行为的合规性、对受托人工作要求的响应程度以及日常服务质量构建定性考核标准,这三个标准定位清晰,有主有次,各占权重,更好地引导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从短期变为长期,风险防控由务虚变成务实,服务态度从随性变为重视。

  对于考核结果的运用,可通过新增资金分配、存量资金调减以及对投资经理定向激励三个手段对投管人进行更为精准有效的激励约束,充分调动投资管理人的积极性,为投资组合倾注最充沛的精力和最优质的人力、物力资源,做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形成投管人和受托人互利共赢、正向循环的局面。

  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年金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信息系统是企业年金投资基金运营管理的重要支撑,理事会尤其是大型理事会要做好年金投资运营监督系统的构建和改造升级,满足更加科学严谨、全面多维的管理需求。首先将年金日常监督管理的各流程、各业务环节全部实现信息化,避免线下的加工处理。其次要打通与wind或财汇系统的数据连接渠道,提升数据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定制化、针对性强的展现方式。再次增加风险管理模块,从多重的风控维度对主要的风险指标进行强化管理。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