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疫情带来长期启示 健康险能否实现突破性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2020-02-26 07:04:00

摘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也令很多人深刻体会到,疾病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而这种危机意识正直接作用于保险行业,引发民众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健康险产品的关注。《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的医疗险、重疾险产品销量较往年同期有了明显提高。更有一些保险代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也令很多人深刻体会到,疾病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而这种危机意识正直接作用于保险行业,引发民众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健康险产品的关注。《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的医疗险、重疾险产品销量较往年同期有了明显提高。更有一些保险代理人感叹,即使不能面销,也有一些客户主动通过微信咨询购买保险事宜。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已逐步转化为购买力。

  业内人士分析,健康险短期内的增长激励因素已经形成,但长期来看,应对如新冠肺炎一类疫情的保险保障产品还有待研发,疫情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健康险市场实现“质变”还有一些瓶颈需打破。

  健康意识转化为线上购买力

  “在疫情发生后,建议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支付能力和需要,通过购买医疗险,保障更大疾病范围的医疗费用支出,通过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或寿险等产品,保障罹患重疾或者身故后的大额支出和家庭收入损失。”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谈到。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于保险的意识的确正在被这场疫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此前对保险不太“感冒”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时觉得自己年轻,身体不会出现大问题,花多余的钱买保险是完全没有考虑过的事情。如今疫情突发,感觉有时候健康问题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危险降临前还是有份保障比较安心。”疫情发生后,李女士同她周围的很多朋友一样,为自己购置了一份重疾险。

  “每一次大疫情过后,都会出现投保率增加的现象。”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教授王绪瑾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003年的“非典”就带动了保险业投保率的增加。但有所不同的是,在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险业的互联网化优势表现抢眼。

  受困于接触风险的影响,消费者的线上保险学习热情和能力正在转化为购买力,几家互联网保险公司2020年首月的亮眼成绩说明了这点。专注于健康险的水滴保险商城1月保费收入是去年同期的7倍左右;众安在线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约为14.85亿元,同比增速达62.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一倍多。

  “从1月30日起,慧择的客服中心就接到了远超平时工作量的咨询电话和信息。”慧择保险经纪副总裁宋号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互联网保险平台作为“保险风险管理+互联网模式”的结合体,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无接触服务,以满足用户在疫情期间的保险服务需求。另外,“一些消费者的收入在短期内会受到影响,人们会对价格更加敏感,倾向于高性价比的产品。这给以产品性价比取胜的互联网健康险平台带来市场机遇。”宋号盛说。

  不可否认,2020年开端的新冠肺炎疫情,会促使健康险需求出现增加,销售渠道将加快从线下转向线上,互联网健康保险将持续成为风口。

  疫情保险保障功能需增强

  疫情发生后,在银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倡议下,许多险企对重疾险、医疗险等产品的保障责任范围进行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4家保险公司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疾控人员赠送意外险、定期寿险等多种保险保障,总共保额约9万亿元。

  保险公司对现有保险产品扩展保险责任,充分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从长远来看,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场疫情使保险业认识到,进一步强化商业保险在重大疫情领域的保障职能,创新相关领域保险产品的必要性。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缺乏定价数据基础,现阶段保险公司尚不能开发相关的单一责任产品,而只能拓展现有保险产品的责任范围。因此,就健康险产品如何拓展疫情保障机制,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建议,“在风险管控前提下,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发挥专业优势,未来将特殊疫情设计为普通健康保险的附加险,进行常态化管理。”根据精算人员的风险预测,疫情的暴发及控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各类传染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医学研究中也有迹可循,这些都可成为保险精算的基础数据支持。开发疫情相关的保险产品必须要科学测算相关风险,合理设计保险产品价格。

  王绪瑾表示,由于疾病疫情等公共事件通常损失率很难判断,所以短期内对保险产品设计进行改善并非易事。但纵观健康险的成长轨迹,创新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此次疫情的影响来看,健康险主要在线上理赔方式以及互联网销售渠道拓展上得到了历练。“随着大众健康需求的增加,健康险重心应放在服务和健康管理上。”

  “在疫情发生期间,通过慧择所受理的咨询服务,可以明显感受到消费者更多的情感依赖和对专业的更高要求,他们比以往更加注重理赔和健康的服务体验。”宋号盛认为,以情感关怀和保险教育为切入点的服务会引导消费者了解保险产品,体验服务,建立风险意识,对保险行业长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我们呼吁线上保险平台以及疫情期间由线下转向线上的保险业界同仁,通过线上‘无接触’的服务方式从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上增加与用户的沟通。”

  健康险全面发展存在挑战

  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保险业全年经营数据显示,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是行业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政策利好下,加之疫情的短期刺激,健康险有望延续上一年的乐观增势。如果2020年健康险市场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速,全年保费收入将超过9000亿元。

  然而,在高保费增速背后,健康险仍然存在占比低、渗透率低的问题。在总量层面,健康险保费占人身险保费比重仅23%,远低于寿险的73%。

  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健康险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王绪瑾谈到,我国健康险产品以长期重疾保险为主,产品差异化不足,且销售依然高度依赖寿险和财险传统线下渠道,加之产品复杂,整体数字化程度不高,导致作业成本居高不下。另外,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医院占主导地位,保险公司缺乏话语权,与医疗健康产业服务方缺乏融合,数据共享难。因此,通过健康管理来降低发病风险,以及进行精准化定价和控费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服务供给和商业模式创新。

  从健康险经营主体来看,健康保险虽由专业健康险公司、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共同经营,但行业集中度高,两家头部公司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占市场份额的34%,而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所实现的保费规模占比不足10%,盈利情况一直不甚理想。成本控制不当以及新设险企队伍建设缓慢,难以凭借优势产品打开市场,是专业健康险公司经营受阻的主要原因。

  疫情不会对健康险市场产生颠覆性改变,健康险的发展机遇也不仅限于短期的刺激。自《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之日,健康险行业便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一方面费率的可调性将使健康险往长期险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管理服务成本上限的提高真正把健康管理纳入健康险的范畴。这些改变对健康险经营者的定价、费用控制能力以及技术和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健康险市场长期而全面的发展动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