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变革 科技或成信托公司转型重要抓手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2020-03-02 13:10:02

摘要
重大疫情往往会催生部分行业变革或激发出新的业态。2003年的非典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本次疫情则进一步加速了线上业务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信托公司而言会构成新的机会,但对于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的信托公司而言,压力着实不小。复工复产面临压力创新业务拓展放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信托公司积极

  重大疫情往往会催生部分行业变革或激发出新的业态。2003年的非典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本次疫情则进一步加速了线上业务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信托公司而言会构成新的机会,但对于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的信托公司而言,压力着实不小。

  复工复产面临压力 创新业务拓展放缓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信托公司积极屡行社会责任,向疫区奉献爱心,并立足自身特色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当前,信托公司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又叠加疫情影响,其复工复产也面临较大压力。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当前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新业务拓展放缓以及信托资产质量承压等方面。

  “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今年春节后信托公司复工较晚,加之人员出差和流动受限,市场营销、客户拜访、现场签约等工作延后或者取消,严重影响了新业务拓展进度。” 信托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说,“从资产端看,短期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旅行、餐饮等服务业融资主体财务状况会有明显恶化,弱化其偿债能力;疫情对于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会形成一定冲击,对于当地地方融资平台偿债能力构成负面因素。”

  信托行业研究人士管百海认为,从业务端来看,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以及工商企业信托等信托行业的主要业务都受到较大影响。就基础产业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基础产业项目复工延迟,项目总体进度也会延迟,项目投产日期推后,原来的还款计划要进行修正;另外,短期内各地方政府将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疫情防控,基础产业项目的迫切性将让位于疫情防控。在工商企业中,交通、旅游、餐饮、影视文化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如果信托公司此前为其提供了融资,则后续的按时还款会存在一定困难。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占比合计近50%。其中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稳居首位,为29.76%,投向基础产业的占比为15.45%。

  在袁吉伟看来,此次疫情所产生的展业困难、资产质量压力和经营业绩考验,对于信托公司是一次较明确的压力测试。总体而言,中小信托公司展业范围小,资本实力有限,对于外部冲击的吸收和抵御能力弱,受到疫情冲击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大型信托公司在业务组合调整、风险防控等方面可能会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和实力;另外,业务集中于疫情重灾区的信托公司,资产质量恶化程度以及风险管控要求都高于其他信托公司,面临的经营挑战将会更大。

  科技应用实力不同 影响呈现差异化

  业内专家认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高的信托公司在应对疫情冲击时更有优势,这也使得疫情对不同信托公司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如果信托业务由线下转移为线上,诸如信托产品销售过程中实现线上签约和双录,将会降低疫情影响;线上办公系统也有利于降低疫情隔离的影响。

  疫情限制了金融投资者的物理流动,面对面或者现场营销受到影响,信托如何开展“线上复工”?

  “疫情期间,云南信托通过在线健康打卡、在线运营、线上展业等实现了远程办公,这得益于近年来公司提前进行科技布局、推动金融线上服务的提质增效。”云南信托综合管理总部总经理徐曦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据徐曦介绍,一些市场敏锐度较高、较为活跃的投资者,在疫情期间选择信托公司的线上展业、在线客服系统,购买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例如,债券类固定收益型产品由于安全性、流动性高等相对优势,较受青睐。

  作为信托行业风控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实地尽调的门槛在疫情之下是否依旧无法逾越?据了解,平安信托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信托项目远程尽职调查,通过智能科技手段和全面风险管控,在确保员工和客户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特殊时期展业的时效性,日前已成功完成了8个项目的远程尽调,累计总规模97亿元。

  以政信项目为例,在抵押物远程尽调环节,交易对手工作人员在到达抵押物现场、与平安信托尽调人员通过APP视频接通后,会在画面即刻显现时间及所在位置详细地址,再利用手机摄像头,令平安信托尽调人员可以观察到抵押物外观、内部以及周边环境,同时保存影像。与此同时,尽调人员就相关事项要求交易对手在保持连线状态下访谈现场相关人员,在核实人员信息和身份时,尽调人员会先要求对方出具身份证,然后通过人脸识别模块获得访谈人影像,与其身份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同时通过查阅公开信息等方式佐证访谈对象身份。通过全方位的信息与身份核实,最大限度规避人员假冒风险。

  远程尽调是平安信托在2月3日“远程复工”首日即推出远程视频面签后,在行业内推出的又一创新举措。平安信托副总经理戴巍表示,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急客户之所急,全力保障实体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是金融机构的职责所在;远程尽调、远程面签是考虑疫情的实际情况而推出的创新举措,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及时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

  徐曦认为,疫情只是特殊时态,但是以科技助力金融、以数字化引领信托加速转型,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竞争策略。

  信托制度优势凸显 慈善信托精准抗疫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抗击疫情中,信托公司成立了多个支援武汉的慈善信托,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成立的数十单抗疫慈善信托都呈现出高效、精准的特点。自疫情发生以来,不断有信托公司传出24小时、48小时即完成备案的消息,而慈善资金也精准用于疫情防控一线。

  2月4日,“陕国投·陕西慈善协会—迈科集团—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慈善信托”顺利通过备案,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由单一主体发起设立的抗疫慈善信托,信托规模不超过3000万元,首期已到位1000万元,将全部用于捐助定点医院以及被确诊的患者。据陕国投相关人士介绍,该慈善信托在1天内即获得了监管备案。

  1月30日,“新华信托·华恩10号迪马股份(行情600565,诊股)医护关爱慈善信托”正式备案成立,信托规模1000万元人民币(首期资金500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其他未来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线医护人员专项帮扶。该信托从筹备到备案获批仅用48小时,刷新了慈善信托落地备案新纪录,体现出打赢疫情攻坚战的“重庆速度”。

  截至2020年2月17日,光大信托累计捐赠350万元,同时发起设立了总规模近3000万元的防疫专项慈善信托20单。目前各慈善信托项目已将筹集到的100万只医用手套、10万只医用口罩、1万套防护服、1吨消毒液等急缺医疗物资,送达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可以看到,信托公司在此次疫情中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发力慈善信托,将慈善信托作为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中国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中国信登共办理完成信托公司报送的公益(慈善)信托产品预登记71笔,其中“武汉加油”“抗击新冠肺炎”等专项慈善信托计划36笔,涉及计划募集金额累计达到12.4亿元,其他非定向社会保障和防范相关慈善信托计划募集金额累计超过1210万元,基本全部投向疫情防控领域。

  相关链接:做好疫情防控 努力推进已有转型举措

  袁吉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其负面影响,信托公司需要做好有效应对。一是要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强员工健康状况监测,定期对办公场所进行消毒,采取体温检测措施,疫情缓解前减少出差安排,减少人数较多的会议,加强疫情防控宣传,保障员工健康平安,实现稳健的经营管理。二是应对好业务挑战。对于新业务拓展,不能现场沟通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加强跟踪访问,逐步推进;对于存续业务风险变化,要进行压力测试,重点监测财务状况变化较大的客户,制定应对方案,坚守风险底线。三是做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根据疫情影响,做好业绩影响评估,适时调整经营目标和考核节奏。同时,要明确疫情不会改变长期战略目标,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推进已有转型发展举措,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四是参与全国抗击疫情行动。在有效做好自身应对疫情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投身于全国抗击疫情战役中,为疫情重灾区捐款、捐赠急需物资,为受疫情冲击而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克时艰。

  加强科技应用 启动三大业务风险排查

  管百海:信托公司应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标品业务。信托公司的非标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而标品业务却受影响较小。信托公司应从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在资管新时代,要大力发展标品业务,调整业务结构,提升自己在大资管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信托公司应加强科技应用,逐步改变传统销售方式。直销能力建设是近年来不少信托公司的重点工作,其中倾注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此次疫情出于防止传染的管控需要,信托公司的直销工作基本停滞。信托公司应加强科技应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在条件成熟时、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信托产品的手机端销售,为以后信托进行公募发行打下基础。

  信托公司应对受影响较大的三大业务进行风险排查。房地产信托业务、基础产业信托业务以及部分行业的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受此次疫情的冲击较大,会形成一些新的项目风险隐患。信托公司应针对这些业务进行风险排查,与融资方进行详细沟通,必要时重新进行尽职调查,重新进行项目风险评价,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要及早采取措施(包括提前结束项目),保证信托资金的安全。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