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亿生死线——中小私募的“规模命门”

来源:华尔街见闻 2018-06-27 11:05:00

摘要
中国私募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华尔街见闻摸底的中小私募反馈,今年2月以来基金规模扩张难度大幅攀升,募资劣势相比大型私募尤为凸显。实际上,规模扩张瓶颈背后,私募迫切面临存活问题,5亿规模可以看成是私募的生死线。华尔街见闻对北京上海两地私募调查发现,今年以来中小私募面临严重挤压,基金产品的渠道发行难度明显

  中国私募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华尔街见闻摸底的中小私募反馈,今年2月以来基金规模扩张难度大幅攀升,募资劣势相比大型私募尤为凸显。实际上,规模扩张瓶颈背后,私募迫切面临存活问题,5亿规模可以看成是私募的生死线。

  华尔街见闻对北京上海两地私募调查发现,今年以来中小私募面临严重挤压,基金产品的渠道发行难度明显加大。

  多位业内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受到A股市场波动加大、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多方面影响,中小规模证券类私募的募资劣势凸显。

  实际上,规模扩张难题点中了中小私募的命门。

中小私募缩水明显,产品发行遇寒冬

  数据显示,今年5月证券类私募管理只数为35903只,相比4月减少105只;管理规模为25452亿元,较4月下降19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5月证券类私募产品发行量只有1092只,创下近一年新低。

  今年前五个月私募清盘数量创下新高,远超2017年全年清盘量。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1-5月份总计有3373只私募产品清盘,其中正常清算532只,提前清算2689只,延期清算152只。相比之下,2017年全年总计有1992只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

  对于中小规模私募的界定,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指出,现在百亿私募基金已达到225家左右,因此1-10亿之间的私募可称为中小规模私募。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10-50亿管理规模私募属于中型私募,1-10亿管理规模属于小型私募。

  刘有华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中小私募缩水最为明显。由于北上深私募数量基数比较大,中小私募运营成本较高,所以这三个城市在全国相比较来看,中小私募缩水最为明显。

  北京地区一家30亿规模私募的市场总监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今年2月以来市场波动太大,导致之前发行的产品浮亏,渠道发行节奏出现明显放缓。

  上海某家5亿规模私募总经理向华尔街见闻透露,今年接触的中小私募同行规模扩张很少,大部分都面临赎回压力。特别是合格投资者认定由300万提高到500万门槛后,合作券商渠道的购买人群明显减少。

  格上财富研究员徐丽对华尔街见闻指出,监管新规、去杠杆引发银行委外资金回抽,导致一些产品清盘。今年A股市场波动加大导致投资难度上升,过往投资经验丰富、风控体系完善和有品牌效应的大私募在募资上相对容易。

  私募排排网刘有华认为,表面上中小私募发行难是行情低迷所致,但要看到百亿级规模的私募不减反增,目前已经高达225家左右。中小型私募的基金管理人在投研、风控和行业资源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很可能被市场残酷淘汰,从而导致私募行业进入二八分化。

  北京地区一家2亿规模私募运营总监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向华尔街见闻分析称,新成立私募发行压力尤为明显,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包括私募竞争格局逐渐成型,资源日益向头部私募倾斜;资管新规落地引发规则消化吸收、正常业务放缓,影响发行节奏;A股赚钱效应减弱,资金参与私募热情骤减。

中小私募扩规模遇两难

  上海某家公转私基金经理透露,他创立的私募已有三年投资业绩,且收益率较好,深耕现有发行渠道相对有优势,特别是要把银行渠道的产品净值做好,争取后续资金进入。

  但受到行情低迷和资管新规,整体发行上确实有明显压力,正在想办法开拓对权益类有需求的发行渠道,比如中小型券商和信托,但仍在计划中还未成行。他对华尔街见闻说道。

  上海某家5亿规模私募总经理指出,中小私募的产品渠道以中小券商为主,且所发产品由这类券商营业部和分公司级别募集资金,这与大型券商渠道由总公司募资不同。

  他续称,由于中小私募数量庞大,但每家中小券商的代销权益类私募产品通常不超过3亿元/年,单只产品的募集规模小于3000万元。因此,今年渠道发行不佳的情况下,围绕中小券商渠道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

  另一家上海8亿规模私募总经理透露,目前管理资金都是他之前在金融机构任职时积累的直销客户,今年才开始布局代销渠道,发现难度较大。比如银行渠道白名单门槛很高,虽然已有五年的较好业绩,但投研人员不少于10人、财务人员不能外包等要求却无法满足。

  华尔街见闻摸底的中小私募中,也有机构强调不会过度拓展渠道,这背后涉及交易理念和技术问题。比如,北京一家成立四年、20亿规模的量化策略私募透露,有一家5亿资方看到我司前两年业绩稳定,年初曾尝试对接。但由于对方资金体量较大,且双方在收益率和投资理念不完全契合,最终就没有接这笔资金。

  这家量化私募还对华尔街见闻指出,他们合作的代销渠道均为大型券商,主要考虑交易系统较为熟悉且稳定。部分中小型券商推荐的交易系统速度不佳,每次测试都延迟1秒,一年算下来就差好几个点了。

挣扎5亿生死线

  对于中小私募的规模困境,私募排排网刘有华对华尔街见闻指出,中小私募所面对的问题不是扩规模,而是如何在熊市里面存活下来。

  他进一步分析称,5亿规模可以看成是私募的生死线。募集和运营成本构成私募的固有成本,据估算,一个小型私募证券基金的年度运营成本不少于400万元。

  格上研究员徐丽也表达了想通观点,大概率规模生死线还是要在5亿左右。考虑到可能会遇上市场状况不佳,当期未产生超额收益进而无法提取业绩报酬,只能靠管理费来维持公司运作。一家完整的私募机构需要配有研究员、市场、运营、法务、财务、行政等人员,人力成本至少在百万以上。加上还有场地费、渠道费、差旅费、数据库和资料费等,也是不少的一笔开销。

  刘有华算了一笔账:私募管理费大多按照1%~1.5%来计算,假设管理费按照1.5%来算的话,刨去支付给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费用,实际到手的大概为1%。这种背景下,小私募大多亏本运作。一家5亿规模的私募,在没有业绩提成的前提下,管理费按照1%来算,一年可获得的确定性现金流入为500万元。因此,5亿规模私募只能勉强覆盖成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