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投资生态扫描
摘要 中国正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潜力巨大,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刚刚达到1万美元,只是美国的1/6,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20年的发展空间。中国既坐拥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又深具活跃的创新创业活力。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要坚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做好资产配置。新冠肺炎疫情进
中国正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潜力巨大,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刚刚达到1万美元,只是美国的1/6,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20年的发展空间。中国既坐拥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又深具活跃的创新创业活力。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要坚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做好资产配置。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下半段,投资者关注重心已经向兼顾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纾困企业转移。站在3月初的时间点上,更新形势研判,疫情对中国经济将影响几何?
总体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于非典,但经济受影响时间可能会更短。原因并不复杂,首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内外环境与2003年不同,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走势连续十年的下降,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相对比较大。其次,中国当下三大产业结构也已经与2003年不同。相对于2003年,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高达53.9%,比17年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消费
投资恢复相对较快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旬,3月份以后,湖北之外疫情基本结束。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预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会是一个季度,二月份是负增长,对全年4个季度的GDP预测是4%、6%、5.8%和5.6%,全年5.4%。
疫情主要是冲击消费,对投资有一定影响,但对投资和生产的影响相对没有消费大。
但也必须注意,直到3月初,返城复工仍然被明显推迟。从铁路、民航、水路、公路的旅客发送量看,或从2月中旬以来的发电量数据看,返城和复工是明显地推迟了。
此外,虽然疫情在中国正得到有效遏制,但邻国韩国、日本大量暴发,中亚伊朗,欧洲的意大利,乃至美国,疫情在国外有大肆蔓延的态势,使全球经济形势蒙上一层阴影,并不乐观。
疫情后半段以及后疫情时代,投资生态环境如何?
(1)首先,对行业中观层面的影响,聚集性行业,尤其是聚集性服务业,如旅游、餐饮、酒店、交运、地产,受的冲击比较大。这些受重灾的行业,占GDP和就业比重高达30%。比如电影、餐饮和旅游,根据已有的数据,仅仅春节7天时间,这三个行业已经损失超过1万亿。也有一些行业受益,比如说医药、在线娱乐和在线办公,占比总体较低。
(2)对消费的影响比投资大,投资恢复会快一些,居民对消费聚集还会心有余悸一段时间。因此,导致CPI和PPI会进一步背离。因为疫情暴发时间点本身处于春节期间,是消费旺季,投资淡季。因此,可以判断,未来投资和生产的恢复,也会快于消费。此外,经济不景气,推高了黄金等避险品种的价格。
(3)疫情对股市、债市都影响明显,并且股债双涨,但是,股市的大涨更多地反映了流动性的宽松,而不是经济基本面的变好。在实体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时候,股市反而大涨,创业板还创了新高。这更多地反映了流动性的宽松。在疫情影响下,房地产在疫情时仍未放松调控,流动性需要出口,开始追逐权益类资产。
抗疫金融政策分层解读
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码落实防疫与恢复生产责任。金融业持续出台政策抗“疫”。
中央层面,主要面向四个方面:1、宏观支持政策;2、对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企业的支持政策;3、对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4、对社会民生的支持政策。
疫情突发,在尊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精准施策,不仅需要政策制定的迅速反应,更需要勇气。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地方版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文件,制定包含金融措施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举措。
地方金融是促进政策落实落地的稳定锚。作为政策集成平台,可充分运用地方担保平台、转贷平台、基金等工具和资源,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的机制通道。
总体评价,从中央到地方,责任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疏通金融“血脉”,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针”。
后疫情时期的投资策略分析
梳理疫情对经济、资本市场的短期负面影响后,可以了解到,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长期经济走势,也不影响资产长期配置的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买低卖高”,疫情导致资产价格的短期(过度)下跌,实质上将创造优质资产的买入机会。
实际上,只要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做到平衡的资产配置,避免较单一的资产组合,就不会受到短期的公开市场波动大的影响。总体研判,在公开市场风险提升的情况下,另类资产的配置价值将更为突出。
因此,此时投资者应强调,高配另类资产,拓展另类投资品种、坚持价值投资标的、低位增配A股,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以及资产负债联动。在拓展另类资产投资品种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选择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的标的,唯如此,方能在经济复苏后的回调中,最大化因势利导,获得投资收益。具体分析各资产类别如下:
资本市场
疫情导致资产价格短暂下跌,创造了较多优质资产的买入机会,资本市场长期布局机会更明确。
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低、外资涌入,机构投资者趁低大幅加仓,且随着新修订《证券法》生效,市场化、法制化的顶层设计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创造新的投资好环境。
资本市场母基金分散化、多资产布局优势明显,抗压能力突出、受影响有限,其中,量化母基金得益于近期市场波动性的提升甚至逆势上涨。
行业上看,大消费、TMT等新经济仍是长期配置方向。但要注意,对防护、检测类医疗股应避免“追涨杀跌”,应长期关注有真正研发能力的药企;周期板块调整后的估值吸引力增加。
类固定收益
尽管短期内,部分债务融资人遭遇突发流动性危机,然而央行牵头护航市场,以及主流金融机构等主动为融资人进行还款延期或利息减免,流动性整体可控,分散地域投资的价值尤为凸显,小额分散仍是王道。
中长期而言,农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等将是助力实体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核心因素。
家族信托
短期看,突发疫情增加了家庭意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将对民营企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中长期看,随着疫情结束,家庭财富多元配置理念会越发普及,远程服务的技术和能力将更受青睐。高净值家庭宜平衡企业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占比,并设置好防火墙,综合运用信托、保单、遗嘱等法律和金融工具做好资产隔离。
全球房地产投资
疫情之中,不同地产物业类别受到的影响程度不一。零售和酒店类物业会受到隔离措施的直接冲击,办公写字楼所受影响较小,而物流地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和需求在疫情中凸显,将持续具有突出的配置价值。长期来看,地产价值在短期的下调后会出现修复。2003年SARS结束后,地产价值在12个月内复苏。
而疫情将会让健康医疗、养老相关的地产投资受到资本青睐。
保险保障
短期来看,疫情对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冲击严重。但同时,公共卫生事件将激发民众的保险保障意识,在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客户对健康保障类产品会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具备远程、线上经营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的保险机构将在巨大挑战下凸显优势。
国内私募股权
疫情虽然使得私募股权行业短期承压,但并不会改变中国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全面升级、人口红利推动消费全面升级的大趋势,也不会动摇私募股权未来若干年长期布局的根基。目前,消费、服务等行业受到较大挑战,但硬科技领域受到影响较小,医疗、企业服务等领域则可能反而基于疫情带来的需求获得增长。
海外私募股权
此次疫情除了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及投资环境产生短期不利影响,比如,一些国家的制造业、消费和旅游业将面临来自中国的需求减少和供应链中断的挑战。
因此,海外私募股权配置同样尤其注重分散多元投资,充分进行全球配置,比如,医疗保健、2B和新经济等行业将从收益于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
(作者单位: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