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刀解雷【特别篇】:海发医药信托暴雷背后的私募疑云

来源:才查到 2020-03-18 17:03:00

摘要
手术刀在手,解构暴雷项目本质!大家好,我是财小查。上一期中介绍了洲实/檀实的中铁系是如何利用滚动发行实现期限错配并最终暴雷的过程,今天要做的是一期特别节目。因为这次拆解的雷是投资者在维权时,发现深藏在私募和信托间的一系列合规问题远超暴雷本身。考虑到投资者尚在维权中,这期将用英文字母隐去相关资管平台。

手术刀在手,解构暴雷项目本质!


大家好,我是财小查。上一期中介绍了洲实/檀实的中铁系是如何利用滚动发行实现期限错配并最终暴雷的过程,今天要做的是一期特别节目。因为这次拆解的雷是投资者在维权时,发现深藏在私募和信托间的一系列合规问题远超暴雷本身。考虑到投资者尚在维权中,这期将用英文字母隐去相关资管平台。


海发医药的暴雷经过

2019年9月,网曝西部信托踩雷海发医药的虚假票据。事件本身并不复杂,海发医药向福医协和医院发销售了一批价值147.2万元医药产品,然后以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向西部信托换取ABS资金。当西部信托确权时,海发医药通过伪造票据等一系列作假手段,将应收账款额做高,同时利用医院的特殊环境,使得确权场景不到位,从而套取巨额资金。


在这个项目上,踩雷不仅仅是西部信托一家,还有多家信托及私募纷纷中招,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家匿名信托背后的故事。


私募管理人背后疑云重重

2017年,匿名信托的海发医药XX计划正式成立。融投过程中,匿名信托及其投顾均未发现海发医药的问题,据当时大公国际评级,该计划信用评级为AA+。


如此优质的资产就这样被某基金(这里的“某”字打个伏笔)看中,由于无法直接销售信托产品,于是某基金便将原本的信托产品进行一层嵌套,打包成私募基金向市场销售。


基金面世后,投资者通过S财富,购买了这只隶属于T基金的基金产品。2019年,海发医药暴雷,当时投资者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投资“危矣”,但受限于存续期限无法对项目质疑,随着约定时间到期,投资者终于面对该项目爆雷的处置。


这里财小查先说一下,关于该项目,匿名信托必然存在风控尽调不到位的责任,目前该信托正在官司诉讼中,这个暂且放在一边。


视线回到私募产品端,投资者在维权时惊人的发现,T基金工作人员表现出的状态似乎与该项目“没啥关系


What?

T基金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产品有问题请找S财富,然后便拒接投资者的电话或拉黑。更要命的是恰逢疫情,投资者连办公室都进不去,T基金的管理人也见不到。


What?

明明是和T基金签的合同,为什么让投资者去找S财富。无奈之下,投资者找到S财富。当投资者质问项目的风控问题时,S财富表示自己曾做过尽调报告???


What?

从T基金那里拿不到尽调报告,基金的销售公司S财富却说他们尽调过,这是什么逻辑?追问下,S财富表示作为销售机构之所以主动尽调,是为投资者的权益负责。


这个说法也算说得通,毕竟良心机构对投资者多想一些不是坏事。当投资者追问那么T基金那里有无尽调报告?S财富给出的答案是:“这个项目是T基金和S财富一同尽调的,因为是信托的底层资产,两家只对匿名信托的相关合规文件进行了尽调,而没有对底层资产进行实地尽调……”最终,投资者也没有看见尽调报告。


最后投资者还了解到,代表T基金的律师还是S财富请的。


财小查写到这里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私募管理人委托信托投资,同样不能免除自己作为管理人的义务。如果信托造假,是不是私募基金就可以照单全收呢?



或存在产品备案信息与实际管理人不符

上面三个“What?”充满着东方式资管市场的悬疑魔幻色彩,奇葩的逻辑和古怪的操作,似乎背后有难以言表的问题。


终于,知情人对投资者表示,T基金只是该项目的通道……


手术刀解雷【特别篇】:海发医药信托暴雷背后的私募疑云手术刀解雷【特别篇】:海发医药信托暴雷背后的私募疑云 截图来自微信聊天记录(已做处理)


这里财小查为了避免具有主观臆断的成分,就不做其中的逻辑推导。总之,你品,你细品。


合同法中,谁签署合同谁负责。该项目的备案信息为T基金,实际就该由T基金对该基金产品的风控合规负责。然而,T基金目前的态度是拉黑回避投资者,只会让事件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财小查找了下中基协相关处罚:


9月28日,中基协公布了对三家机构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纪律处分结果。其中,中安祥茂登记备案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实际控制人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投资者启示

海发医药的暴雷其实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很多私募及信托机构会参考头部同行投的项目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于是在自己风控时会惯性地认为底层真实可靠,从而疏于对底层资产的确权。


而在投资者方面,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不少投资者在购买S财富的产品盈利时,就认为该机构给自己的提供的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于是不少并不了解熟悉非标资产的投资者纷纷在这次的项目中踩雷,也算是一个教训。


投资就该是一事一议,不留情面,卖方尽责,买者自负,才是投资者与资管机构对金融秩序共同的维护。同时,投资者需要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良好的投资习惯,购买资管产品前让机构提供相应的风控报告并做好备份,当产品出现纠纷时能留存证据。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