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遇上低利率 险资未来怎么走?150多位大咖“云上论剑”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0-04-01 10:05:05

摘要
疫情遇上低利率,对经济增长影响几何?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是否有变?保险业迎来哪些短期挑战及中长期机遇?保险资金运用又该如何应对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委召开了今年第四次疫情研究线上会议,来自监管部门、保险、银行、证券、研究机构的150余位高管、专家,围绕上述主题

  疫情遇上低利率,对经济增长影响几何?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是否有变?保险业迎来哪些短期挑战及中长期机遇?保险资金运用又该如何应对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委召开了今年第四次疫情研究线上会议,来自监管部门、保险、银行、证券、研究机构的150余位高管、专家,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一场思想上的碰撞。

  这次“云山论剑”可谓大咖云集——

  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 郗永春

  银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 贾飙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曹德云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资产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 段国圣

  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 徐敬惠

  平安资管董事长 万放

  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首席执行官、总裁 李全

  阳光资产总经理 彭吉海

  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 苏罡

  中再资产党委书记、总经理 于春玲

  经济形势判断:

  须深入研究中长期影响

  曹德云:政策的走向和成效还需观察。未来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同在,希望大家要有信心,中长期趋势是好的;要有恒心,坚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有决心,共同努力维护保险资产的安全、稳健运行。

  李全:此次疫情是全球性的,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特别是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后续还会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的有序推进和复工的正常进行,在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下,不确定性也会逐步减弱。

  市场波动寻因:短期流动性冲击明显,

  看好长期投资布局机会

  段国圣:近期国际股市恐慌对国内市场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后续金融市场企稳,需要结合观察国际流动性情况的一些技术性指标等进行综合判断。

  长期来看,在全球经济技术性衰退而非大萧条的假设下,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于2020年,不改变长期趋势,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中短期的。疫情冲击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会产生短期抵消,但出现长期拖累的概率不大,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和中长期利率走势仍然较为确定。

  对于保险资管机构来说,基于长期视角,短期的市场调整是保险资管机构的布局机会。

  万放:对于近期市场巨幅波动,可能由于各类结构性、量化、ETF等产品和风险平价策略等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叠加美国上市公司加杠杆分红和回购导致。但是否只有这些因素,目前传导因素和路径也不清晰。身处当前,要对市场保持敬畏和研究态度。

  彭吉海:当前环境下仍有几大风险需要关注。一是利差损风险,目前利差贡献仍是保险业的利润重要来源,如果固定收益资产利率持续下行,利差损风险不可忽视。二是疫情加速了实体经济风险暴露,警惕实体经济向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保险资管机构在进行资产配置时要重点防范信用风险。三是从长期来看,疫情带来部分产业的成长与重塑,如医疗产业、新基建等,要积极关注新领域的资产配置机会。

  保险发展影响:

  短期冲击不改中长期向好趋势

  贾飙:保险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行业,研判疫情对保险业影响,需要不断跟踪宏观基本面的发展变化,动态分析。

  面对短期疫情冲击带来的行业风险,一是要强化保险产品监管,推动产品创新,严格产品备案;二是规范销售渠道创新,如互联网人身保险等领域;三是做好重点风险防控,在风险处置和日常风险监测上下功夫;四是动态调整资产配置,在保持大类资产配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结合低利率环境,关注权益资产的长期配置。

  疫情对保险业长期变革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长期发展环境上,保险业发展深度依赖于宏观经济发展;二是销售模式上,疫情将生产生活搬到线上,保险业需要积极探索销售模式的适应和变革,互联网销售模式有望在未来迅速发展;三是社会保障需求上,疫情推动人们对保险保障和健康保障的意识提升,健康险未来有望成为保险业增长的新引擎;四是资金运用上,长期看,要通过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空间和范围、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发展资管产品等方式,推动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长期稳健发展。

  徐敬惠:疫情前所未有地推动寿险经营全面走向线上,开启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模式,让代理人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与标准化成为可能,推动了寿险增长驱动力从人口红利向科技红利的转型。在科技赋能下,部分保险机构的长期线上布局得到充分应用和检验,产品优势和客户韧性也充分显现出来。

  一是疫情倒逼寿险公司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形成;二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要促成业务流程线上化;三是业务流程线上化效果取决于线下支持能力的转换,尤其是在平台、生态、技术、工具、内容等方面提供的体系支持;四是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变的是效率,不变的是规律,线上线下这种融合发展模式并不改变寿险经营规律,近三分之二的家庭仍将寿险代理人作为其购买保险的首选渠道,这主要由寿险保单的复杂性、长期性,以及售后服务的多重性、多样性所决定,而这种基于人际之间信任模式下的耦合关系体现了寿险营销的规律。

  资管机构策略:

  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找破局之路

  万放: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管机构目前面临的是“内有利差损威胁,外有资产荒挑战”的局面。

  面对低利率,全球保险公司普遍的三类解决方案:一是拉长久期,获得相对高的收益,对抗利率下行,或通过增加非标资产,通过牺牲流动性获取相对高收益;二是增收益,通过提升风险偏好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稳定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发达地区的商业物业,优质的基础设施股权等,获取超额收益;三是拓展海外投资,但从全球疫情防控情况来看,目前这方面要谨慎。

  对于中国保险资管机构来说,2020年伴随资产大量到期,叠加新增资金、利率下行、信用风险扩散,资产配置压力巨大,保险资金面临的资产荒可能更加严重。立足当前,更应积极拓展长久期资产,保险资管产品新规正是为保险资管打开了一扇门,要把握机会,强化优势。

  苏罡:短期疫情影响下,保险资管机构实现投资收益率目标的难度上升,配置高等级信用债的收益率挑战加大。

  中长期来看,要相信金融市场自身的恢复能力。尽管全球产业链冲击严重,但冲击本质上还是突发事件,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要保持穿越周期的自信,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有效承担波动风险来获取长期收益,这要求我们在长期研究方面发力。从产品发展上,要以客户为导向,持续发展标准化资产管理产品和差异化竞争。

  创新发展思考:

  保险资管业长期发展与能力建设

  郗永春:应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建设,着眼商业模式创新,从容应对突发风险事件。

  一是要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切实解决问题。深入研究和独立判断是克服市场恐慌、挖掘业务核心增长点的有效工具;二是要构建保险资管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下一步,资产端和负债端要加大协同力度,强化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服务能力,大力研究保险和保险资管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推动保险投资的良好互动;三是改进体制机制,识别人、培养人,还要留住人。

  曹德云:应加强保险资管研究的实用化与增强化。

  一是研究工作要实用化,研究要立足于行业发展所需和业务拓展所需,要兼具现实性和前瞻性;二是成果分享要广泛化,研究成果要向监管建言,也要与市场、与会员、与其他的合作伙伴分享,才能彰显研究价值;三是市场发声要日常化,追踪市场热点、焦点问题,发出行业声音,积极引导市场;四是研究能力要增强化,要针对行业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质量和水平。

  总之,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资产、负债两个维度,结合国内、国外大资管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思考保险资产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问题。

  苏罡:保险资管行业长期发展要靠人才和科技的投入建设。未来要将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投入,而非成本,要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共建行业发展。科技方面,优秀的管理人才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这个矛盾只有通过科技解决,将投资经理的优秀投资能力固化在公司平台体系建设中。

  未来,要借助智能投顾等技术,通过更加细化的客户图谱划分,能够帮助保险资管行业展业,提升保险资管在大资管行业的地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