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政策环境对信托公司影响判断

来源:用益研究 2020-04-02 11:07:50

摘要
摘要1.2020年国家宏观层面:主基调基本未变,长期无重大调整信号、短期应对变化不少。首先,财政政策强调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性支出,预计财政发力只在结构上;货币政策长期目标不变,短期应对疫情出现宽松迹象,对冲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和业务受挫情况。其次,金融机构监管上继续强调风险防治、稳定杠杆、强化回归本

  摘要

  1.2020年国家宏观层面:主基调基本未变,长期无重大调整信号、短期应对变化不少。首先,财政政策强调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性支出,预计财政发力只在结构上;货币政策长期目标不变,短期应对疫情出现宽松迹象,对冲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和业务受挫情况。其次,金融机构监管上继续强调风险防治、稳定杠杆、强化回归本源,大银行下沉、中小行聚焦主业、保险回归保障。再者,重点调控的地产领域继续坚持房住不炒,但同时提出鼓励城市更新及老旧改造、发展租赁等,软硬结合、信号清楚。

  2.长期转型发展主轴不变,短期迎来结构性业务机会。1)疫情期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财政、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支持政策,以保障国内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2)长期来看财政运行“紧平衡”下,在提质增效的发展背景之下,经济发展注重发展质量,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长期来看信托依然需要致力于业务转型。3)短期内,严监管趋总基调不变,部分领域可能会有所放松,主要体现在:资管新规配套政策出台有所延迟;去杠杠仍为未来金融工作重心;资管新规过渡期允许适当延长;国家对于普惠金融业务支持力度加大。

  3.基于外部宏观大势,关注信托行业的变化。1)服务信托成为行业转型方向,建议统筹规划提前进行布局;2)基础设施行业迎来发展机会,多重因素促基建成经济对冲领域;3)短期内消费金融业务量会收缩,受疫情影响违约风险增加;4)地产信托部分领域迎来展业机会,未来需要需持续关注疫情影响;5)证券投资领域短期利好债券市场,部分行业存在投机机会;6)强化金融科技对于展业的影响,助道信托公司争取市场份额的机会。

  一、重要会议及规定

  1.重要会议

  探析2020年信托外部发展环境,研究影响信托行业走向的国家政策,其实在疫情前召开的各项会议,已经释放一些信号。稳定发展委员重点讨论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展和思路举措,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全面强调经济发展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方面提出要求,央行会议、银保监会工作会议的内容指向具体和明确方向。信托年会梳理去年行业发展情况并探索信托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重要规定

  1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5年发展目标,并规划未来5年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2月份,保监会再次发力,发布《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信托公司股权管理进行规范;并起草完成《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强化信托公的资本管控,监管部门通过信托公司的治理本身出发,引导信托行业健康发展。另外,依据行业内部的信息,监管部门目前正在起草《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对于行业资金信托的管理进行规范。

  二、外部环境变化

  1.国家宏观政策变化

  与2019年相比,国家经济政策在大方向上没有变化,具体的举措上存在一定微调,新增内容包括:第一,财政政策方面,提出要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关注民生领域保障。第二,货币政策方面,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第三,资本市场方面,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第四,金融风险防治方面,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第五,地产领域,新提出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除此之外,受疫情的影响,临时发布疫情应对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重要工作通知等等。

  2.信托行业政策变化

  截止2月底,已经公布的针对信托行业的监管文件主要是《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完成,《资金信托管理办法》正在执行中。从目前的形式看,2020年对于信托行业的影响比较大的监管政策,主要是资管新规信托后期的信托相关配套政策,致力于从信托公司的股权结构、资本管理、业务规范等角度,去推动信托行业规范发展,以及业务转型。

  三、对信托行业影响

  (一)短期迎来结构性发展机会,宏观经济长期发展主基调不变

  受2020年年初发生的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经济产业、实业企业发展受到延迟复工影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供给明显减少,第三产业需求受到挤压,在部分行业、地区尤其明显,疫情短期内将对经济造成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相应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部分行业上市公司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企业违约的风险将增大,实业经营的不利因素将传导到金融机构内部。

  1.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应急措施,保障疫情时期经济平稳运行

  财政政策方面,疫情之后安排近1000亿元资金用于安排疫情防控资金,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并表示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截止2月底,财政已经采取的税务措施包括:

  第一,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调整了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交运输、生活服务、快递收派等行业,出台免征增值税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减轻企业负担。

  第二,出台普惠性的降费政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医保费和实施缓缴停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第三,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多种渠道,支持企业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不裁员、少裁员。

  同时,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个人,专门出台降低融资担保费等政策,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月底,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政策效应会进一步释放。

  货币政策方面,为缓解因为停工、停返造成的实业压力,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LPR释放市场的流动性。早在1月31号,人民银行、财政部、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通知要求保持流动合理充裕,加大对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信贷支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等多项内容。疫情之后,央行所采取的一些列措施,能从一点程度上缓解企业的流动性困难,但是当前疫情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复工延迟和开工不足带来营收下降而成本增加,造成企业短期内净利润大幅下降,企业更需要的是降税减负方面的支持。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阶段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针对疫情的有的放矢,重心在于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行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支持与保障,以避免国民经济受疫情的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防止因为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造成大面积的债务违约风险,同时保证基础领域的正常运作,保障基本生产、生活正常地进行。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传导相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在疫情期间的平稳着陆,企业的违约率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2.长期主基调不改变,财政运行“紧平衡”下投资与基建迎来发展机会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虽然疫情对于经济金融政策操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提质增效的发展背景之下,经济发展注重发展质量,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年初所确定的根本目标不会改变。2月16日,财政部长刘昆发文《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的报告,强调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从“质”与“量”两方面发力,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保持合理适度财政支出强度是一方面,优化资金配置和结构、提高使用效益是另一方面,而且更可持续。

  考虑到本次疫情发生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在消费、出口、制造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的情况下,稳投资保基建仍是完成决胜之年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

  具体观察,外部宏观对于信托投资领域的影响,在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方面,地产信托会存在一些发展的空间;基础设施方面,疫情影响对于财政目标的倒逼作用,会导致基础建设信托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证券投资领域,实体经济增长在一季度的减缓,受行业发展与市场避险情绪的影响,参考历史上疫情影响,短期利好债市,长期市场回归。金融信托业务方面,受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需要审慎判断业务风险。

  (二)严监管趋总基调不变,部分领域可能会有所放松

  召开的一系列会议,既肯定过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成果,也强调行业风险依然复杂,要求金融机构认真妥善应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重点指出关注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拆解影子银行、“住房不炒”、整治违规搭建金融集团、强化互联网金融规范、强化结构调整等问题,还指出金融机构需要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资金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资管新规配套政策出台会有所延迟

  严监管形势之下,叠加疫情对实体的影响。考虑到实体企业金融环境对于金融机构金融营业环境的传导效应,监管会更加关注因为市场风险所引起的各类违约风险,对于金融机构的检查以及自查强化会增大。

  另外,资管新规在信托领域的配套政策受疫情影响,时间会有延迟,2月份《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草案已经完成,预计其他方面的规定将会陆续出台,为信托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合法合规展业、管理及运营提供支持。

  2.去杠杠依然仍为未来金融工作重心

  银保监会未来5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推动业务平稳过渡、规范转型。从目前的监管态势看,信托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受到去杠杆的影响,通道业务依然是未来监管部门管控的重点,尤其是银信类通道业务规模。

  实质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倒逼信托公司重塑自身在同业合作中的地位,变现突破监管、监管套利等方面的同业业务将不再具有生存土壤,未来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将更加依赖信托公司在资金端、资产端或者管理能力方面优势互补,发挥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协同作用。

  3.资管新规过渡期允许适当延长

  依据资管新规的要求,2020年过渡期结束之后,各金融机构将严格执行资管新规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考虑到在执行监管政策时需兼顾实体经济发展与维护金融环境稳定两者之间的平衡,考虑到金融机构处置存量非标资产、净值型产品的募集和资产配置上存在的实际困难,2020年2月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有关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答记者问中明确答复: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有序完成存量资管业务规范整改工作,对到2020年末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过渡期内不能处置的非标资产,也同样适用资管新规,银保监会可能会赋予当地银监局依据本地金融资产存量,允许在地区范围内一定自由裁量空间,避免一刀切的情况,这完全是出于解决历史问题的需求,实现政策执行的平稳过渡,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并不构成新增业务的利好,更多的是对于现阶段无法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处置资产存量业务保障。

  4.国家对于普惠金融业务支持力度会加大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比2013年增长115%,占全部企业法人的99.8%。由于人员流动的限制,此次疫情对第三产业,尤其是零售批发、餐饮住宿、客运以及物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小微企业资金流动快,对现金流的依赖程度高,本次的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

  政府快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金融、财政措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特别是关注民生以及因疫情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出现连续经营困难。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疫情发生促使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更为突出,同时受影响的还有工人的收入情况,为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与民生工作,预计今年相关部门会加强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赋予政策支持、资金优惠政策、鼓励政策等等。

  (三)服务信托成行业转型方向,建议统筹规划提前进行布局

  早在2018年信托业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黄洪在指导信托行业未来发展的七大方向时,着重强调“信托业务要坚持发展具有直接融资特点的资金信托,发展以受托管理为特点的服务信托,这是服务信托首次被监管人士提出。自此,信托行业内部开始深入研究服务信托的概念、模式、管理等等方面的内容,信托业协会组织服务信托的专题研究,中信信托中航信托这样一些大信托公司主动与监管对话,积极推动服务信托理论与实践研究。

  1.服务信托模式逐渐被行业与监管部认可

  2020年1月银保监会公布的《银保监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信托公司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能定位,积极发展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2020年2月,监管人士表明银保监会已经起草《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涉及到降低服务信托、公益信托的风险计提系数。从目前监管对于服务信托所释放的信号看,对于信托行业内开展服务信托的转型定位是给予肯定的,当前尚未能够给出比较详细的配套支持制度,但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服务信托模式的逐渐清晰,服务信托纳入信托监管体系、并匹配相应的服务指标对于信托行业而言指日可待。

  2.信托公司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引导信托行业健康发展,行业重塑需要较长期限,服务信托是作为行业发展过度时期,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较好发展路径,预计不久的将来监管会给予一定配套发展政策。但是考虑到服务信托本身的业务特点,参考国外服务信托的发展经验,无论是经济进程发展靠前的美国,还是与中国经济、法律、文化发展比较接近的日本,以及台湾地区,从发展经验来看,服务信托往往是属于靠规模效应的盈利模式,也容易在行业内部形成寡头垄断。因此,建议信托公司在面对服务信托业务时,需要提前进行以下方面的布局:

  第一,积极梳理内部业务,依据目前已经形成的理论,梳理内部业务哪些业务可以整合到服务信托业务领域,为未来能够及时享受相应的政策利好轻装上阵。

  第二,目前行业内暂未形成绝对行业垄断的形式下,各家信托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争取在相关信托业务领域形成自身服务信托方面的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避免被市场挤出,积极捕捉回归本源业务的发展机会。

  第三,信托公司内部积极探索服务信托模式下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服务信托业务分类、展业特点、风险控制、财务调整、监管报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变化,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与路径,提早进行布局与安排,做好变化的应对策略。

  (四)基础设施行业迎来发展机会,多重因素促基建成经济对冲领域

  为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稳定经济的首选,基建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叠加疫情的影响,制造业投资下滑较快,2020年尽管来自房地产的需求不会差,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是确定性事件;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房建占比约47%左右,在制造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时候,基建大概率依然要作为托底的手段。

  从国家政策对于信政类项目的支持情况来看,2018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扩展提供了较有利的政策环境。银保监会2018年8月17日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76号),要求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财政部于2018年8月14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18〕72号),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证监会核准了多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从信托行业的基本情况来看,在信托行业整体规模下滑的2019年,基础设施信托前三季度的规模超过地产信托的规模,规模维持在2.8万亿元左右,发展比较平稳。2020年,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监管部门所赋予信托公司在基础领域的展业环境,基础产业信托现阶段具有较好的展业环境,信托公司在开展基础产业信托方面,在2020年会迎来一些较好的发展机会。

  (五)地产信托部分领域迎来展业机会,未来需要需持续关注疫情影响

  地产领域是年初被重复重点点名的业务领域,多次强调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加快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在之前防范地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金融机构要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严格执行授信集中度等监管规则,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对于信托领域而言,近年以来地产一直属于重点监管领域。

  更新类地产存在业务发展机会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低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更新类的地产,这是政府首次公开提出支持,之前均为各地政府自行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之前由于各地监管的差异,开展更新类地产会面临当地银保监局的合规性质疑,未来随着政府的公开表态,金融机构与当年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更有利于推动更新类业务的展业。

  (六)证券投资领域短期利好债券市场,部分行业存在投机机会

  在当年的重点会议中,主要从原则上强调要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并没专门就证券市场进行点名,但是资本市场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不论从历史经验、疫情本身还是监管层表态来看,目前市场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比较一致的信心,出现大规模风险事件的概率不高。

  短期内,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行业发展不均衡、市场恐慌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历史历次全球卫生风险事件发生后情况,以及上次非典期间国内资本市场的表现情况来看,短期内会引起市场阶段性情绪紧张和剧烈调整,但不会对宏观增长和市场运行造成改变。

  本次疫情的发生,参照历史的经验,第一,从目前来看,由于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政策,以及市场的避险应急反应,未来短期内将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受疫情影响,医药行业短期内会利好未来将会反弹,其他版块特别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短期内会有所下跌,但未来各版块都会逐渐修复。

  第三,需要关注到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证券投资、定向增发等业务的风险控制。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尤其是服务类证券业务管理规模占比较大的信托公司,需要关注市场短期震动的价格波动引起的减平仓,强化运营中的风险管理。另外,对于展业部门而言,也会带来一些与上市公司合作的契机,例如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

  (七)强化金融科技对于展业的影响,助道信托公司争取市场份额的机会

  从年初重要会议内容来看,高度肯定金融科技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要求监管银行保险机构要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运营模式,做好相关技术、数据和人才储备。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强化业务管理。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探索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强化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灾备水平。

  疫情发生之后,运用金融科技力度较大的信托公司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业务正常开展方面优势明显,能够讲疫情对公司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打破时空限制正常开展业务和营运。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也更加需要关注金融科技力量的构建,尤其是在线上财富、线上资产与资金业务撮合、线上签约、线上风控、电子化运营与管理、上线办公等等方面的能力的构建,争取把握赶超行业的机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