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潮退定制产品纷纷“迷你” 德邦基金再返百亿规模 路途艰难

来源:红刊财经 2019-06-22 15:34:00

摘要
红刊财经张桔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德邦基金成立于2012年的3月27日,截至今年首季末,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约为80.5亿元,在全部纳入排名的134家公募中排在第94位;值得注意的是,继2016年第三季度末突破200亿的峰值外,德邦基金最近连续两个季度公募规模低于百亿。近日,总部位于上海的德

红刊财经 张桔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德邦基金成立于2012年的3月27日,截至今年首季末,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约为80.5亿元,在全部纳入排名的134家公募中排在第94位;值得注意的是,继2016年第三季度末突破200亿的峰值外,德邦基金最近连续两个季度公募规模低于百亿。

委外潮退定制产品纷纷“迷你” 德邦基金再返百亿规模 路途艰难

近日,总部位于上海的德邦基金公告,通过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修订了德邦优化灵活配置基金合同的相关内容。《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德邦优化灵活是公司最早的一只基金产品,与德邦基金均成立于2012年。

巧合的是,排在德邦之前两位的北信瑞丰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两家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14年,但首季末的规模均达到了107亿,这也使紧随其后的德邦基金相形见绌。

蚂蚁金服入股德邦好梦难成真 中国基金研究第一人“来去匆匆”

追溯历史,德邦基金曾颇有机会改写自己小基金公司的命运,但最终没能实现凤凰涅槃。几年前,坊间一度传闻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将入股德邦基金30%股权,当时收购双方都曾向媒体证实确有此事,一时间德邦基金被公募圈内誉为有望成为第二个天弘。

未经证实的消息,彼时蚂蚁金服不仅想收购德邦基金,而且目标中也包括了其母公司德邦证券。2015年底时,蚂蚁金服曾在官微上官宣过这一消息,等待着监管的批准。但是,可能是由于第三方交易接口不再增加等原因,后来这桩收购并没有了下文被搁置。就德邦基金而言,其也失去了可能是成立以来最好的一次发展机遇。

无独有偶,2018年,德邦基金再次被坊间所关注,这一次的原因是有着“中国基金研究第一人”之称的王群航加盟了该公司。2018年3月7日,王群航发表公开信表示加盟了德邦基金并担任FOF条线的负责人,会以FOF为中心,全面开展与FOF相关的各项工作。

但差不多一年后,王群航迅速告别了德邦基金,投身到了新东家大成基金的麾下,担任大成基金大类资产配置部首席FOF研究员。从两家公司实力对比看,大成基金排在公募榜单中的第24位,公司管理公募资产规模超过1750亿,显然德邦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同时,记者注意到,在德邦现有的16只产品中,似乎并没有一只FOF类型的基金。对此,《红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德邦基金,接线人士也表示公司目前没有FOF类基金。

那么,为何德邦没能做出自己的FOF产品呢?天天基金网分析师冯鹏飞指出,就德邦现状来看,推出FOF并不是最优选择。德邦目前拥有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12只偏股混合型、4只长期纯债型基金、4只混合债基(二级)、3只货币基金。偏股型的产品中,字眼多为量化、价值,实际上,近两年量化基金的表现平平,市场的关注度也较低,而主打价值的基金不乏优秀产品,如果业绩不够突出,则很难有所起色。

“综合来看,产品线不在多在于精,德邦缺乏一些能独当一面、或是非常个性化的产品,像细分行业的指数型基金、或者主动选股但限定风格的偏股基金。这类基金无论是对基民、还是机构来说,稀缺的总是珍贵的,即使短期业绩一般,只要有配置的需求,市场就愿意为稀缺性给予额外溢价。”他进一步强调。

委外潮退定制化产品风光不再 袖珍基金遍地满目狼藉

当然,德邦基金也并非错失了发展中转瞬即逝的全部机遇,在之前的委外大潮中,德邦基金实现了“做大做强”:2016年三季度末,德邦基金的规模达到了241.5亿,排名也来到了61位;但随后公司的规模和排名几乎一路下滑,近几个季度更是持续谷底徘徊。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德邦旗下目前规模超过10亿的产品屈指可数,具体说来,仅仅包括了德邦如意、德邦德利货币、德邦锐乾等3只;但3只产品合计的规模超过了51亿,大约占据了全部规模的半壁江山。

然而,除去3只固收类产品外,其余的公募产品规模均难令人满意,特别是权益类产品大多袖珍,甚至迷你型产品占据相当的比重。其中,德邦鑫星稳健和德邦多元回报均仅剩下了0.01亿,两者目前已经暂停了申赎;同时,上文提到的德邦优化也仅仅剩下了0.39亿。此外,在公司的债基阵营中,德邦纯债两类份额的规模加总也仅仅为0.18亿。

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指出,以公司成立时间最长的股票型基金德邦优化配置混合为例,该基金是公司旗下唯一的一只非量化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12年9月25日,直到2014年年中该基金规模仍然只有970万份,但到了2014年底规模突然增加到6.46亿份,在2015年中又回到1700万份,而在2016年末该基金规模又快速扩张至6.29亿份,2017年又滑落到1700万份,之后一直维持在不到1亿份的规模。

“可以看出,公司内部是非常想把这个基金做大的,甚至不惜动用帮忙资金。但是两个原因,可能导致它规模长不大。其一是不按照招募说明书做资产配置;其二是业绩长期不佳。该基金虽然名称是混合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也是沪深300指数收益率×40%+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60%,但其仓位却长期高于70%,所以我们把它分类为股票型基金。而在基金成立后,除了2015年大幅超越基准近20个百分点外,其它年份均落后于基准。”他进一步向《红周刊》记者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结果还是在2018年已经清盘了多只产品后的局面。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贾志指出,德邦基金迷你基金多、规模不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公司管理层变动频繁,公司团队不稳定,投研能力不行,业绩不佳,过度依靠机构资金等。例如德邦基金旗下的德邦锐璟债券,在2018年二季度,规模骤降,从5.03亿降至0.12亿,就是发生了机构撤资的情况。此外,德邦基金旗下产品在业绩上不够优秀,也是规模逐渐降低的原因。

此外,《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一点,德邦基金似乎着力在发展量化型的产品:两只股票型的基金皆为量化产品,同时混合型基金中也有量化产品的身影。但是,从规模的角度来审视,似乎德邦基金的量化策略也并不成功:量化优选的两类份额加总规模仅为0.61亿元,量化新锐的两类份额加总规模仅为1.34亿元,混基民裕进取量化精选的两类份额加总规模仅为1.16亿元。

当然,也并非德邦基金旗下的所有公募产品都经历过快速缩水的过程,例如德邦旗下的德邦大健康。这只成立于2015年4月底的灵活配置基金首募成立时的份额约为4.57亿,如今经历了差不多4年的牛熊洗礼,德邦大健康在今年首季末的规模约为3.92亿,仅仅缩水了大约0.65亿。究其原因,记者发现,德邦大健康自2017年以来在同类基金中的相对排名尚可。

高管团队洗牌基金经理经验缺失 德邦基金突围百亿剑指何方?

除去旗下频频有产品清盘之外,《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实际上近一段时间公司的高管团队也出现了多次更叠。

12月13日,国泰基金公告副总经理陈星德由于个人原因离职;但仅仅相隔了半月左右,德邦基金就公告陈星德出任了公司新一任的总经理,同时原来的总经理易强转任公司的副董事长。今年的6月5日,德邦基金再次公告督察长李定荣离任,陈星德同时代任了德邦基金的督察长。

整体看2018年,德邦基金更是全年发生了5次高管变更,所涉及调整的职位包括了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通常基金公司高管团队变更频繁,大多背后的原因是基金业绩不佳引致股东方问责、股东引入某项产品有专长的人才来开发新品等等,或许德邦基金的情况也概莫能外。”上述不愿具名人士指出。

此外,就德邦基金而言,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基金团队普遍缺乏经验,同时缺乏一名明星级人物擎起大旗。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表明,目前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包括了丁孙楠、陈洁、张铮烁、黎莹、房建威、戴鹤忠、吴昊、王本昌,其中前三人是主要做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而后面的五人则主要负责权益类产品。整体上看,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是2.98年。

就权益团队的五人来看,王本昌是主做量化的基金经理。在其余四人中,其中任职时间最短的就是房建威,目前其累计的任职时间仅为339天。《红周刊》记者也注意到,在房建威所管辖的产品中,目前相对表现最好的一只是德邦优化混合,但其任职回报也仅为7.61%。

与纯菜鸟房建威不同,吴昊在基金经理岗位的任职经验相对较为丰富,在任职德邦基金之前,吴昊还曾在天治掌舵过天治财富增长。但是,德邦无疑成为吴昊的滑铁卢,其目前在管的两只德邦系产品均表现不佳,其中他管理德邦稳盈增长的任职回报约为-21.55%。

综上所述,有上海圈内的人士点评,就现阶段的实力而言,德邦基金实际上还是应该在股和债中做出选择。在权益类基金方面,基金经理布局较少,产品布局力度似乎在往量化产品上靠,部分主动产品业绩相比量化基金也没有明显优势;固收类产品是德邦基金的主要发力重点,但是除了两只货基和一只机构投资者占绝对主导的债基,其余基金规模也业绩都不理想,频繁的高管变动更是让机构投资者加速赎回。那么,接下来德邦基金该何去何从呢?。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