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债券:花式违约全盘点与防雷思路
摘要 目录报告导读海航集团临时要求召开持有人会议协商“13海航债”债券展期。4月14日晚,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召开2013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0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的通知》,《通知》显示需债券持有人审议的议案之一是:将2020年4月15日到期的“13海航债”2019年4月15日至2020年
目录
报告导读
海航集团临时要求召开持有人会议协商“13海航债”债券展期。4月14日晚,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召开2013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0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的通知》,《通知》显示需债券持有人审议的议案之一是:将 2020年4月15日到期的“13海航债”2019年4月15日至2020年4月15日的本息递延至2021年4月15日支付;递延期间,递延的本金按基准利率计息、递延的利息不计复利。4月14日晚间仓促召开线上持有人会议后,海航集团于4月15日发布致歉信称,在“13海航债”展期方案表决事宜上,会议通知和准备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使得会议程序较为仓促。并向全体投资人深表歉意。
2020年2月2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提到:将积极引导投资者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公司债券,通过与发行人达成展期安排、调整还本付息周期等方式,帮助发行人度过困难期。可以预期的是,若近期出现了企业因受到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信用事件,或将更多采用债券展期、置换等风险缓释措施进行解决。2020年以来,在疫情冲击风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已经有至少七家主体出现了展期及债务置换等情况。客观而言,相较于直接出现违约,展期与债务置换有利于风险缓释。但伴随时间的延长,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在久期被迫拉长之下,多选择斩仓以求风险规避,因而往往导致相关主体出现较大估值波动。
本文中我们所分析的花式违约主要有六种类型,包括技术性违约、债券展期、选择性违约、阻止回售、场外兑付和永续债延期。其中技术性违约、债券展期和选择性违约按照最为严格的违约定义均属于违约,阻止回售和场外兑付属于特殊情形,难以一概而论;永续债延期严格来讲并不属于违约。本文中我们对于信息可得的上述全部案例进行了汇总梳理。
当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之时,有三种选择:1、变卖资产;2、申请展期;3、选择违约。一般而言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可以依靠快速的资产变现完成资金回流,房地产企业即代表着这样一类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类型,如万达、泰禾、新城控股(601155,诊股)等均是依靠资产变现完成危机化解。然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由于资产可变现性较差,主要资产如存货、生产线等难以变现,因而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之时只有两种选择,或是申请展期,以求风险缓释;或是选择违约,直面后续的债务处置流程。
所谓花式违约,无疑是债务规模大且存量债券偏多的主体,无法完成借新还旧后的无奈之举。筹资端不稳定或再融资困难,是企业出现违约的必要条件。即一个再好的企业也经不起债权人的挤兑,一个再差的企业,如果不断有金融机构给予再融资支持,也至少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违约。因而筹资端稳定性的关注,及再融资困难的问题深挖,是防范花式违约的核心。如何提前发觉主体的再融资困难问题?可以从交易面和基本面两个角度入手:
交易面:中债估值收益率-发行时票面利率>300BP、隐含评级低于AA-
基本面:企业债务结构的可持续性指标
1、债券+非标融资占比>70% or 非标融资占比——城投、地产>40%,制造业>20%
2、银行借款结构中,信用借款占比<20%
3、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全部债务的30%
4、股东对公司及公司对旗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率平均值>60%
5、资产受限比率>25%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述指标选取原因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信息收集及因素判断存在误差
正文
一、2020年以来的债券展期/置换事件汇总
4月14日晚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召开2013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0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显示需债券持有人审议的议案之一是:将 2020年4月15日到期的“13海航债”2019年4月15日至2020年4月15日的本息递延至2021年4月15日支付;递延期间,递延的本金按基准利率计息、递延的利息不计复利。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4日晚间,有机构投资者证实,当天下班后的6:30才收到海航集团计划财务部的邮件,内容是“关于召开2013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债券2020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的通知”。海航集团尚未公布持有人会议表决情况。4月14日晚间仓促召开线上持有人会议后,海航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4月15日发布致歉信称,在“13海航债”展期方案表决事宜上,会议通知和准备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使得会议程序较为仓促。并向全体投资人深表歉意。
“13海航债”的发行人为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属于地方国有企业,申万一级行业为交通运输。“13海航债”的发行规模为11.5亿元,到期前存续余额为3.90亿元,原到期日为2020年4月15日,拟展期至2021年4月15日,目前最新债项评级为AAA,中债隐含评级为BBB+,中债估值收益率由4月8号的13.43%跃升至4月14号的999.00%,远超7.1%的票面利率。
2020年2月2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提到:将积极引导投资者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公司债券,通过与发行人达成展期安排、调整还本付息周期等方式,帮助发行人度过困难期。可以预期的是,若近期出现了企业因受到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信用事件,或将更多采用债券展期、置换等风险缓释措施进行解决。2020年以来,在疫情冲击风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已经有至少七家主体出现了展期及债务置换等情况。客观而言,相较于直接出现违约,展期与债务置换有利于风险缓释。但伴随时间的延长,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在久期被迫拉长之下,多选择斩仓以求风险规避,因而往往导致相关主体出现较大估值波动。
二、花式违约的定义与主要类型
从全球来看,不同机构和法律对违约的定义标准不一,其中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为宽松,海外评级机构中等,而国内评级机构和我国《合同法》最为严格。我们对违约定义与多数国内评级机构一致:债券按照原定到期日未能偿付,即定义为违约,并且将技术性违约和债券到期未能兑付后的展期也定义为违约。
按照违约的定义,我们分析的花式违约主要有六种类型,包括技术性违约、债券展期、选择性违约、阻止回售、场外兑付和永续债延期。其中技术性违约、债券展期和选择性违约按照最为严格的违约定义均属于违约,阻止回售和场外兑付属于特殊情形,难以一概而论;永续债延期严格来讲并不属于违约。但上述六种情况无论是否定义为违约,均对主体信用基本面有极大伤害,哪怕尚未违约,也成为了网红债,收益率波动往往处于10%-30%之间。此外,中止与评级公司合作的情况也值得注意,因为这违反了监管规定,发行主体的存续债券易成为网红债,收益率面临较大波动。
三、花式违约的防范思路
当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之时,有三种选择:1、变卖资产;2、申请展期;3、选择违约。一般而言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可以依靠快速的资产变现完成资金回流,房地产企业即代表着这样一类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类型,如万达、泰禾、新城控股等均是依靠资产变现完成危机化解。然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由于资产可变现性较差,主要资产如存货、生产线等难以变现,因而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之时只有两种选择,或是申请展期,以求风险缓释;或是选择违约,直面后续的债务处置流程。
当前各种花式违约的类型,均以申请展期为代表,所谓花式违约,无疑是债务规模大且存量债券偏多的主体,无法完成借新还旧后的无奈之举。筹资端不稳定或再融资困难,是企业出现违约的必要条件。即一个再好的企业也饿经不起债权人的挤兑,一个再差的企业,如果不断有金融机构给予再融资支持,也至少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违约。因而筹资端稳定性的关注,及再融资困难的问题深挖,是防范花式违约的核心。如何提前发觉主体的再融资困难问题?可以从交易面和基本面两个角度入手:
(一)交易面:中债估值收益率-发行时票面利率>300BP、隐含评级低于AA-
中债估值收益率代表着二级市场买方可以买到的主体所发行债券的合理估值水平。若一主体存续债中始终有某债券中债估值持续高于票面利率较多,则可能导致主体发生再融资困难的情形。这一情形的发生需要具备“量价齐跌”的两个要素:
1、交易价格偏低:该主体在前期债券发行后出现负面事件,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偏低。
2、流动性差:卖盘较多、买盘不足,流动性丧失,市场普遍预期偏差导致交易量偏小,无人接盘。
信用债市场成为了各类市场中少有的二级市场抛盘可直接引致发行主体流动性危机的市场类型。当前信用债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违约频发等因素,导致市场对于债券价格较为敏感,中债估值收益率偏高的主体虽可带来良好的预期收益,但其价格中隐含的风险往往使得风险偏好普遍偏低的信用债市场对其望而却步。因而使用发行人各支债券中债估值收益率-票面利率>;300BP这一条件,可以有效发现再融资出现困难的主体。只要此类主体二级市场始终存在中债估值收益率偏高的债券,则很难有投资者会去认购其一级市场发行的新债,亦即从二级市场上认购往往收益率将显著高于一级市场。
由于市场隐含评级往往与价格高度相关,而隐含评级AA-大致是主体市场认可度较低的一个分水岭,因而也可以从侧面有效反映其再融资较为困难的问题。从识别的有效性来看,隐含评级AA-以下是一个大致较为宽松的筛选条件,筛选出的结果相对较多,中债估值收益率-发行时票面利率>300BP是一个更为严格的筛选条件,主体所面临的再融资困境更为显著。下表中大致列出了各行业的大致分化情况,这样的筛选/判断逻辑对于单一主体同样适用。
(二)基本面:企业债务结构的可持续性指标
下述五个指标是反映发债主体还有多少牌可打的高效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企业信用资质的基本判断,银行是否断贷对企业是否资金链断裂有决定性影响。
1、债券+非标融资占比>70% or 非标融资占比——城投、地产>40%,制造业>20%
由于银行客户经理相较于债券市场投资者及非标融资机构对于企业基本面更为了解,因而我们在之前违约前迹象研究之中,发现有财务舞弊、实控人风险、逃废债风险的主体,往往这一指标体现得非常显著。上述两指标占比较高,代表企业无法获得银行信贷审批部门对财务真实性和业务稳定性的肯定,转而向债券市场寻求欺诈机会或转向非标融资寻求高成本借贷。
2、银行借款结构中,信用借款占比<20%
当信用借款占比<20%,则代表企业无法得到银行信贷审批部门的信用资质认可,出现抽贷断贷风险较高。无论是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审计报告附注均会按照抵押借款、保证借款和信用借款来进行分类,一般而言,抵押借款,即有抵押品的借款,往往是银行对于企业资质不够认可背景之下的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信用借款,即无抵押品的借款,一般是银行对于资质优良的主体给出的特殊信贷条件。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与诸多客户经理进行了调研讨论,多数客户经理、信贷审批人员表示,当企业资质很好的情况下,由于众多银行争相向其给予信贷支持,则企业往往优先选择信用借款以免资产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在其账面体现为信用借款占比较高。而当企业资质偏差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更多资产抵押方可完成信贷支持,因而体现为抵押借款占比较高。而保证借款的类型较为特殊,因为难以区分是母公司为子公司进行的担保(这种类似于信用借款)还是外部对内部进行的担保(这种类似于抵押借款),难以进行具体判断,因而只对信用/抵押借款的占比进行判断,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体的银行信贷融资条件。
3、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全部债务的30%
银行授信额度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操作性较强。在诸多有过一级市场经验的券商承做人员、评级公司分析师的职业经验中,经常遇到主体的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与真实情况不符、有授信而无法用授信甚至征信报告信息出现频繁变动的情形。
由于这一指标的特殊性,只能进行反向解读:若主体有很高的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则可以考虑忽略这一指标,毕竟指标可能存在舞弊风险;但若信息显示主体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不高,则往往不具备造假嫌疑,这一情形代表企业尚未使用的融资资源已非常有限,剩余流动性不足,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值得高度警惕。即若一主体授信额度很大,未必可信;但授信额度很小,则在无授信的情形之下,更无用信之可能,因而再融资困难之状显露无疑。
4、股东对公司及公司对旗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率平均值>60%
集团型企业经常出现“上市公司台前圈钱融资、母公司将股权进行质押之后在其后遮丑投资的情形”。由于目前主流券商内部风控均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比率一般不能超过其持股比例的60%,因而若发现股东对公司及公司对旗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率平均值>60%的情形,即多数情况之下为历史原因所致,或股东面临补质押和爆仓的压力。这种情形往往代表该公司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剩余偿债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再融资捉襟见肘。
5、资产受限比率>25%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产受限比率是抵押借款带来的自然结果,其公式为受限资产/资产总额,由于一般而言并非任何资产均可用于受限,且发行人需要保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因而从实证研究角度而言,25%即是一个显著的分水岭。这一比率偏高从侧面印证了代表企业无法得到银行信贷审批部门的信用资质认可,出现抽贷断贷风险较高。
近年来的违约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在资产负债表的左端将能够拿来抵押的资产进行了大量抵押,在资产负债表右端负债中尽可能的拉满杠杆,又在所有者权益端将可以用来质押的股权尽可能的做了质押,则其信用基本面已经体现为气力用尽的情形,稍有不慎则可能出现再融资困难。
四、各类花式违约汇总分析
(一)技术性违约
实质性违约是指债务人缺乏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构成违约。而技术性违约是指由于技术原因等导致的违约,如通过央行大额支付系统进行资金划转的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技术操作原因导致资金未及时到账等,发行人通常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还款相对及时,一般在1到3个交易日内完成兑付。在刚刚违约的时间点,难以将技术性违约与实质性违约区分开来,但从事后来看,若3个工作日内完成偿付则一般定义为技术性违约。据我们测算,约58.33%的技术性违约最终转化为了实质性违约。
发行主体对于技术性违约的解释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1)明确兑付资金在兑付日前已经筹集足额,但由于资金归集失误、系统操作失误、大额支付系统关闭等导致兑付资金未及时划付至托管机构,如14 波鸿CP001、14 新密财源债、14 亿利集MTN002、17 美兰机场SCP002、18 东方园林CP002;
2)表示在兑付日前公司未能筹集足额资金,由此导致未能按期完成兑付,如12 鄂华研债、15 冀物流CP002、17 兵团六师SCP001、18 民生投资SCP004;
3)仅公告称因技术原因公司未能及时划付资金,但是否在公告日前筹集足额资金未披露,如15 机床CP003、17 众品SCP002、17 三鼎03、16 东辰03。
(二)债券展期/置换债券
展期是指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债务的延期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按照违约的定义是属于违约。
(三)选择性违约
选择性违约是指债务人不能完全履行全部债务条款,主观选择某一部分债务优先偿还,剩下到期未偿还部分债务选择债务违约。一般情况下,债务人均会优先偿还个人投资者,而暂不偿还机构投资者,属于实质性违约的范畴。
(四)阻止回售
阻止回售是指发行人利用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契机,向投资者诉苦,表示:“如果非要回售,那我们就违约,你们就踩雷。”硬性将投资者劝退使其放弃回售。此类情形会使得发行人市场声誉变差,若存续债券数量较多且流动性不足,很容易转化为实质性违约。
例如金洲慈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3月31日发行3年期(2+1)“17金洲01”公司债券,附存续期第二年末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和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发行人于2019年3月2日公布回售申报情况,全部投资者申报回售,资金发放日为2019年4月8日;2019年4月9日发行人发布公告称经协商,投资者撤回80%回售申报,并重新拟定5月15日为资金发放日;2019年5月16日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目前无法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此次债券回售系发行方单方面延迟回售款本息兑付,本质已构成违约。截至2020年2月29日,发行人尚未兑付本次回售款和利息。
(五)场外兑付
场外兑付是指发行人出于对自身形象和后续再融资能力的考虑,不经过托管机构,自行划款对债券进行兑付。募集说明书中通常未直接授权发行人场外兑付的权力,因此场外兑付往往是债券到期后发行人与投资者现行协商的结果。
(六)中止评级合作
人民银行的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中指出,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存续期和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内,应进行跟踪评级。且多数募集说明书、评级报告都有相关跟踪评级安排。若发行主体选择中止与评级机构合作,将违反相关监管规定,同时违反募集说明书约定,可能面临被投资者问责的风险。例如如意科技于2020年3月13日致函大公国际表示终止与其合作,不再委托大公国际对如意科技继续进行信用评级。如意科技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民银行的跟踪评级要求,需要另找其他评级公司评级。由于从取消评级合作到找到新评级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且在声誉风险之下或将面临难以找到合作评级公司的情形,因而涉及此类情形的主体容易面临再融资困难的风险。
(七)永续债延期
永续债延期是指发行人选择主动续期或不赎回永续债,一般不赎回永续债的惩罚利率较高,多数永续债条款不赎回的惩罚措施均在累加300BP以上,多数情况下,出于成本、条款限制、资本市场形象等因素考虑,发行人主动选择利息递延的可能性较低;但若条款对投资者不友好而对发行人有利或发行主体出现信用恶化则仍有可能选择永续债延期。从全市场来看,有总额为393亿元的永续债出现了利息递延,占永续债总存续金额的1.60%。
综合全部案例来看,永续债延期事件一般触发因素有两类:条款不友好类和信用恶化类。
条款不友好类是指由于发行时条款设计故意设坑,使得发行人选择延期有利于降低票面利率。不友好条款主要集中于票面利率确认条款中,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前N个重定价周期票面利率无上浮基点;(2)利率跃升幅度偏低;(3)基准利率选用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最常使用的为Shibor1W的750日均值。
信用恶化类是指发行人信用基本面严重恶化,利率调升无法弥补发行人再融资成本的恶化,且发行人再融资面临很大困难,延期属于发行人被动而理性的选择。信用恶化类延期主要由信用基本面导致,主要依赖传统的信用分析思路。截至2019年9月底,信用恶化类永续债展期总额为135亿元,占全部延期永续债的比重为34.35%,延期类型基本均为重置票面利率加点,延期后票面利率中位数为9.18%,延期后票面利率相较于发行利率的增幅的中位数为3.28%,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最新中债估值收益率中位数为13.86%
。
五、风险提示
信息收集及因素判断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