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产业基金被浇冷水 创投机构洗牌加速
摘要 “我们和上市公司共同设立的产业基金终止了。”国内一家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市公司终止这只基金的原因是“资金没能按时到位”。“要在2个月内募集2.5亿,太难了,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募资没成功,其他社会资金也募不到。”张女士称,这只产业基金原本是要参与投入一个政府项目的,但募资环境非常
“我们和上市公司共同设立的产业基金终止了。”国内一家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市公司终止这只基金的原因是“资金没能按时到位”。
“要在2个月内募集2.5亿,太难了,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募资没成功,其他社会资金也募不到。”张女士称,这只产业基金原本是要参与投入一个政府项目的,但募资环境非常不好,很多基金都募不到钱。
受疫情影响,这样的现象正不断出现。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已有数家由上市公司和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共同设立的产业基金宣布终止,理由都是一个:募资失败。
上市公司产业基金的“夭折”,打乱了企业外延式扩张的计划,也使得部分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被迫终止。对PE/VC而言,则少了一个并购退出的通道。达晨财智董事长刘昼此前就预测PE/VC机构洗牌可能会维持2~3年,此次疫情加速了这一洗牌过程。目前机构分化愈发明显,头部机构不缺资金和项目,中小基金则因为募资难、退出难等原因而举步维艰。
多家公司终止产业基金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近年热情高涨的产业基金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
湖北一家文化产业基金的合伙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我们原计划3月份和上市公司合作成立一只并购基金的,但项目方是湖北境内的文化产业类企业,如今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营收不及预期,加上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也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大幅下滑超过60%,遭遇很大的现金流危机,所以就终止了。”
3月以来,弘亚数控、华联控股、华西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宣布终止旗下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的设立。进入4月,上市公司迪威迅也公告,近日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迪威智成发展有限公司与协议各方签署了深圳天堂硅谷惠盈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终止协议》,约定该股权投资基金终止。
华软科技也在4月17日公告,与各合伙人协商决定终止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此前公司审议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珠海金陵华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华软)、苏州市吴中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指定主体(吴中金控)、横琴新区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横琴金投)合作发起设立华软科技金融科技产业并购基金。
不难发现,基金设立遇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均是募资失败。张女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公司账上还有几千万元,在当下的创投机构中算是比较好的了。但如今募资难,投项目也难,好项目也不多,所以公司暂时不打算募资了,老板的意思也是减少花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投后管理上。
君创基金总裁、管理合伙人杨桓指出,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基金的逻辑,一是基于公司自身所在的产业链地位,完善上下游布局,使其在产业链中更具竞争力;二是公司发展稳健、现金流也不错,但缺乏很大的增长预期,为了提升公司的内生竞争力,通过跨界的产业基金寻找未来5~10年的增长动力,实现转型。
基于此,影响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基金的因素,就不仅是资金问题,是否有优质的投资标的也需要重点考量。多位受访人士均指出,募资失败只是压倒产业基金设立的最后一根稻草,更内在的原因是,市场上优质可投的项目不多,而疫情还正在恶化企业的生存环境,产业基金最终的赚钱效应并不明显。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刘起贵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当下优质项目相对较少,资产荒导致产业基金的投资风险加大,投资收益或将不达预期。此外,募资难成为PE/VC的新常态,短期内预计难以改善。”刘起贵认为,此次疫情会加速企业的经营困难,使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更加谨慎,因为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现金的动力更强,而产业基金投资周期长,流动性较低。
并购交易活跃度大幅下降
产业基金设立受阻,也影响了产业并购活动。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企并购市场交易活跃度、交易规模大幅度缩水,披露预案929笔并购交易,同比下降25.74%;当中披露金额的有669笔,交易总金额为383.25亿美元,同比下降67.09%。
“过去并购重组很好做的时候产业基金就很好搭建,因为退出渠道很明确,也能赚不少钱,各方都受益,最起码基金能够成立,比如20亿规模的预期,少则有5亿可以完成,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各拿一点,找个第三方或者政府引导基金就能做起来。”浙江一家PE机构合伙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但现在大家都没钱了,中间稍微有一个环节出点问题,基金就流产了。”
在杨桓看来,产业基金设立终止的情况变多,其实是一个联动的效应。首先,由于并购重组的活跃度明显下降,以该方式实现退出的赚钱效应不是很明显;其次,资管新规以后,产业基金很难做到结构化,金融机构的钱很难引入,源头之水有限;第三,当下市场对于长期投资的信心和长期资金的来源受限,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不在上升周期,可用于经营外的投资资金有限。
并购重组对资产的未来预期提出很大的挑战。并购重组中,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疫情下,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投资人出手会更加谨慎。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机构,在做并购时都会有很大顾虑。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市场究竟会怎么走?尤其是疫情使得各国政府加大了审批监管和延长审批时间,海外项目能否获批、交易时间能否确定都是个问题。”港股上市公司联合能源集团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张伟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并购重组不易,海外并购就更难。
在资本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然看来,并购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的产业基金培育出与自身业务协同的项目,并将其并购实现转型升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企业非但没有通过产业基金完成转型升级,反而有不少产业基金陷入亏损甚至爆 雷的案例。
PE/VC机构加速洗牌
产业基金设立“夭折”,PE/VC机构也迎来新一轮洗牌。
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下,PE/VC行业近年发展迅猛。不过,2015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很多创业项目经营陷入困难或估值大幅下滑,PE/VC机构投资逐步进入退出期,大量投资机构面临项目退出困难与投资业绩不尽如人意的局面。“那些投资能力差、找不到好项目、面临募资危机的投资机构,最终会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被淘汰。”刘起贵表示。
无论产业基金还是并购基金,除了有钱还得有投资的真本事。“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基金,通常出于自身外延式扩张考虑,投出好的项目可获得并购的先发优势,不太成功的投资项目上市公司一般也不会选择并购。”夏然说,好的投资项目不论投资机构是否与上市公司合作,都可以通过投资项目单独IPO上市、被并购、一级市场老股转让等诸多方式退出。因此,即使没有产业基金或者并购基金,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仍可实现投资退出。
“金融市场上谁掌握竞争权、定价权、整合资源的能力,谁就能在并购市场中发力。”在刘起贵看来,PE/VC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内生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市场泡沫被挤掉,就不会集中出现哄抢项目推高成本的现象。“应该由市场声誉高、整合能力强的机构牵头,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刘起贵说。
这点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一季度私募基金已完成并购投资规模最大的,就是高瓴资本旗下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416.62亿元收购格力电器15%股权;其次是珠海得怡资本旗下得怡欣华基金、得怡恒佳基金及得怡成都基金以8.6亿元收购东音股份27.70%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