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来源:才查到 2020-04-23 17:05:00

摘要
近年伴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提升和私募基金行业逐渐成熟,私募基金已逐渐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2020年3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到14.25万亿元。

     近年伴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提升和私募基金行业逐渐成熟,私募基金已逐渐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2020年3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到14.25万亿元。但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陆续暴露出来,如合规意识薄弱、挪用资金、明股实债、跑路等,其中甚至不乏知名百亿私募基金公司出现挪用资金、跑路等情况。而针对行业存在的乱象,监管层也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清理各种乱象,并对出现问题或经营异常的机构进行公示。本文将对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注销、失联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从中基协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基协官网公示的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4809家,并公示了336家失联机构和4617家异常机构。从注销类型来看,虽然在已注销总数上,依公告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注销类型为协会注销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这意味着私募基金行业监管趋严,中基协对私募行业的自律监管正逐渐增强。另外从证监会每年定期组织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来看,不论是检查管理人的数量、基金数量,还是检查基金规模以及规模占比都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态势,也再次表明近年监管机构正逐渐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加强私募基金行业事中、事后监管。


一、协会注销类呈逐年上升趋势


1.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类型

      2019年8月1日,中基协在官网增设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公示。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基协官网公示的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4809家。从注销类型来看,依公告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最多,有12200家,即未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二五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简单地说就是无展业能力的空壳机构;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897家;因违反协会自律规则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12家。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2. 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销时间

      从中基协公示的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时间来看,2016年中基协办理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手续最多,达到11249家,其中依公告注销的最多,达到10483家,占2016年总注销数量的93.19%,主要是因为2016年2月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二五公告对于公告发布前登记但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金管理人给了两个清理大限节点,分别是2016年5月1日和2016年8月1日,对于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明确指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协会将注销其备案登记。另外从图2可以看出,注销类型为协会注销的数量呈逐年上升,2019年注销类型为协会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496家,主要是因为随着行业逐渐成熟以及各种乱象丛生,中基协加强了对行业自律管理。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注:图中2020的统计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4月20日。


二、失联、异常机构多在2015年完成登记


1.失联、异常机构认定标准

      中基协除了对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进行公示,还对失联和异常机构进行公示,2015年9月29日,中基协下发《关于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称通知发布之日起实施“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另外注销类型为协会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多是因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而被协会注销。


      首先来看一下失联机构的认定标准,根据中基协此前下发的《关于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通过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无法取得联系,同时协会以电子邮件、短信形式通知机构在限定时间内未获回复。存在上述情形时,协会在通过网站发布“失联公告”后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将认定为“失联机构”。


      而被列入异常机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按时履行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项信息报送更新义务累计达2次;其二是未按要求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第三是因违反《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相关规定,被列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严重违法企业公示名单。另外根据二五公告,一旦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异常机构公示,即使整改完毕,至少6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机构公示状态。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2.失联机构登记时间分布情况

      根据中基协公示的信息,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基协共公示了336家失联机构。从这336家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登记时间来看,2015年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最多,达到201家,占失联机构总数的59.82%,而这主要与2015年私募基金管理人呈爆发性增加,基数较大有关;其次是2014年,有70家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在2014年完成登记;2017年和2016年完成登记的私募金管理人中分别有35家和27家失联。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3.异常机构登记时间分布情况

      根据中基协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基协共公示了4617家异常机构。其中2015年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被列入异常机构最多,有2118家;其次是2017年完成登记的,有890家;2014年和2016年完成登记的私募金管理人中分别有684家和573家被列入异常经营。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三、配套的监管检查和自律管理持续增强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乱象的爆发,行业配套的监管检查和自律管理也在逐步增强,如证监会定期组织各地证监局开展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再如中基协不断加强自律管理工作,建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和公示制度。


1.证监会加强私募专项检查

      首先从证监会近期监管动作来看,近年证监会每年上半年会定期组织各地证监局开启私募自查工作和专项检查,对违规私募管理人进行了监督与处罚,如今年以来已有安徽、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陆续宣布启动私募自查工作。


      从近年证监会披露的私募专项检查数据来看,不论是检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基金数量,还是涉及的基金规模及规模占比都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态势,这其实也表明监管层对私募基金行业监管力度逐渐加强。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从证监会披露的检查重点来看,主要是交易合规性、流动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跨区域经营私募机构的业务和资金往来、产品嵌套情况、业务隔离、风险隔离等制度的有效性等。同时证监会也披露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根据证监会通报的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情况,检查的对象中有10家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财产、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200家机构存在内控不健全、兼营与私募基金无关业务等不规范问题等。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私募基金行业仍普遍存在不少违法违规问题,而这与当前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数量庞大,监管力量和资源有限,导致部分机构乘机鱼目混珠不无关系。


2.中基协建立私募基金管理人诚信档案和公示制度

      作为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基协也在不断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建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和公示制度,提高机构信息透明度,有效提示风险,如中基协于2015年9月29日发布通知称,将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再如中基协于2019年8月增设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公示,将注销类型分为“主动注销”、“依公告注销”和“协会注销”三类,并对这三类机构进行差异化管理,如依公告注销的机构后期若因真实业务需要,可按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主动注销”机构是自注销申请通过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重新申请登记;而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情形等被注销的机构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简单来说就是主动注销、以及依公告注销的机构是有可以重新申请登记,而对于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情形等被注销的机构是不得再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深度:我们统计了“消失”的私募,发现了这些猫腻……


四、总结


      近年私募基金行业在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陆续暴露出变相公开募集、挪用资金、诈骗跑路等问题。针对此类乱象,从证监会到各地证监局再到中基协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规范私募基金行业,对违法违规私募管理人进行了监督与处罚,同时提升投资者识别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状态等信息的透明度,上线失联(异常)机构和已注销机构的公示制度。


      随着中基协的信息公示系统和私募基金管理人诚信档案逐渐完善,投资人可在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前充分利用中基协披露的信息进行事前审查,如在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前,首先可通过中基协网站查询了解私募基金机构,并持续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合规情况;其次,在购买产品后,应持续关注已购买的私募产品,通过中基协官网查看备案情况;最后,应随时关注私募基金产品和管理人情况,若发现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可向监管部门反映,及时止损。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