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股权投资:199位自然人4.5亿投资“打水漂“风险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20-04-25 04:19:15

摘要
“消失”的股权投资本报记者/张晓迪/北京报道199位自然人,4.5亿元投资正面临“打水漂”的风险。这笔始于2017年的投资,彼时因股东“坚实”的增信承诺而令人期待。然而时至今日,不仅当初的股权投资意图未实现,投资人选择的股权回购之路亦难见曙光。多位投资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之所以会选择投资企业,

  “消失”的股权投资

  本报记者/张晓迪/北京报道

  199位自然人,4.5亿元投资正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这笔始于2017年的投资,彼时因股东“坚实”的增信承诺而令人期待。然而时至今日,不仅当初的股权投资意图未实现,投资人选择的股权回购之路亦难见曙光。

  多位投资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之所以会选择投资企业,主要是看中其背后的股东——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

  然而2018年5月,企业曝出债务危机,至今纷纷迎来破产、重组的命运。随着其破产、重组,股权投资没有兑现,说好的股权回购和收购承诺也一一落空,只留下众多投资人的债务追索难题。

  两层增信均失效

  2017年七八月间,199名投资人与中科汇通(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汇通”)签订《中科汇通上海新虹桥并购一期私募投资基金的基金合同》,用以其子公司上海隆荣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隆荣”)入股其兄弟公司上海远牟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牟置业”)。

  工商资料显示,中科汇通是中科建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建飞”)的全资子公司,中科建飞则为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建设”)全资子公司。据中科汇通官网介绍,其为中科建飞全资控股的投资平台,是中科院旗下唯一的私募资金平台。

  该基金分为A1、A2、B1、B2四个等级,期限为1年、1年半,利息率为8.5%~9.5%。说明书中的连带责任保证显示,中科建设为中科建飞对该基金履行的义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最终,199名自然人投资者,实际筹集出资4.5亿元。按投资额计算,上海隆荣应持有远牟置业27.44%股份。

  作为该基金的增信举措,中科建飞与中科汇通签署《财产份额收购协议》,约定从投资起始日起12个月后,如果投资人从上海隆荣获得的投资回报没有达到年化9.5%,中科汇通可以从投资起始之日起18个月之内要求中科建飞以9.5%的溢价收购本基金持有的上海隆荣的合伙份额。

  2017年8月23日,中科建飞、上海隆荣、远牟置业又就上述协议签订补充协议。协议称,中科建飞和远牟置业向上海隆荣保证,如果未能在2017年12月31日前办理完上海隆荣向上海远牟增资的相关工商手续,且无法将上海隆荣已经实际支付的增资款退回上海隆荣,远牟置业愿以持有的新虹桥中心大厦中心83号地下一层到地上五层物业的租赁权益及相关的租金收益权让渡给上海隆荣,对应的租金抵扣上海远牟应退还给上海隆荣的款项,直到全额退还为止。

  然而,一年过后,远牟置业的股权并未发生变更,投资人股权投资最终落空。而在该基金逐步到期之时,中科系企业已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而担任这回购义务的中科建飞却以股东发生变化为由,推迟了回购义务。

  2018年6月21日,中科建飞股东出现变更,从中科建设变更为中科建发(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在此期间,中科建飞在向上述投资者出具的《一期基金份额回购函》,即投资中科汇通管理的“中科汇通上海新虹桥并购一期私募投资基金”回购函中称,“由于我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我司无法在约定的时间内履行回购义务。我司承诺,在2019年7月31日履行回购义务,按照约定溢价回购本基金持有的上海隆荣的有限合伙份额,如无法完成上述回购义务,我司将无条件购买您持有的基金份额”。

  2018年9月,上海隆荣起诉远牟置业、中科建飞、中科建设,申请法院对远牟置业旗下新虹桥中心大厦相关资产进行查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18年10月24日查封了远牟置业持有的新虹桥中心大厦资产,并裁定远牟置业、中科建飞于2019年3月底、6月底、9月底分三次偿还投资人本金4.5亿元,违约金8682万元及相应逾期利息等。

  但最终远牟置业、中科建飞并未执行法院的裁定。而中科建设亦未履行基金说明书中所述连带担保责任。

  2019年7月17日,远牟置业申请破产。经上海第一人民法院查明,中科建飞名下未发现有实际可供执行的财产,伴随着远牟置业的破产,上述裁定即被终结。

  截至目前,前述中科建飞的回购承诺仍未兑现。

  远牟置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上述投资人向管理人进行了债权申报,远牟置业持有的新虹桥中心大厦相关资产,成了他们获得投资补偿最后的希望,但这条路似乎也走不通。

  新虹桥中心大厦资产已被抵押

  前述基金说明书介绍,新虹桥中心大厦位于上海虹桥开发区中心延安西路、娄山关路口,距虹桥机场5.5公里,是虹桥开发区第一幢涉外办公楼。有诸多中外客商、驻沪领事馆、政府部门入驻于此。

  其中,远牟置业拥有新虹桥中心大厦75号地下一层、底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以及新虹桥大厦中心83号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产权,这些资产总建筑面积32368.71平方米,2017年的评估价值约为24.7亿元。彼时,这些房产正出租给吉盛伟邦家居集团,用以各种品牌家居的销售。

  当上述投资人将希望寄予远牟置业仅有的这些资产时,才发现在2017年其所投基金成立两个月后,远牟置业将上述资产抵押给了另外一个贷款人——拥有中国华融(02799.HK)背景的芜湖鑫德伍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芜湖鑫德伍号”)。

  2017年9月28日,芜湖鑫德伍号通过大连银行北京分行向远牟置业发放委托贷款11亿元。贷款期限两年,第一年年利率7%,第二年年利率10%。

  芜湖鑫德伍号,其股东分别为华融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融德”)、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凯德投资”)。天眼查数据显示,华融荣德为持股72.75%的控股股东,融凯德投资为华融融德全资子公司。而华融融德则为中国华融控股59.30%的子公司。

  记者掌握的证据显示,就在签订该笔贷款的同日,上海意邦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邦置业”)又与“芜湖融普清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签订了《融资安排协议》。该协议第四条约定“由上海意邦置业有限公司支付给芜湖融普清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融资安排费3300万元”,意邦置业按协议如期支付。

  工商资料显示,芜湖鑫德伍号与收取融资安排费的“芜湖融普清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控股股东,均为华融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融德”),远牟置业与意邦置业的股东均为中科建飞。

  有投资人推断,3300万元的融资安排费就是芜湖鑫德伍号收取该笔委贷的第一年部分利息,即俗称的“砍头息”。就此,记者多次致电芜湖鑫德伍号,其工作人员称不清楚这件事,遂挂断电话。而华融融德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事宜不便对外透露。

  截至2019年6月30日 ,远牟置业资产总计约12.19亿元,负债合计约17.10亿元,净资产合计约-4.91亿元。

  目前,管理人已完成债权申报的审核工作。五位债权人中,芜湖鑫德伍号被确认债权约为13.27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管理人在确认债权过程中减掉了上述3300万元及相应的利息。管理人确认的其他4项债权共计约6.53亿元。

  此外,根据远牟置业与芜湖鑫德伍号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该项借款的逾期利息按年利率24%计算。

  在兑付完一年的利息后,远牟置业对芜湖鑫德伍号也出现违约,芜湖鑫德伍号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全其利益。而芜湖鑫德伍号此项贷款的高违约率,也使199位投资人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就在上海隆荣申请冻结远牟置业持有的新虹桥中心大厦资产之前,芜湖鑫德曾以16亿元拍卖上述资产。在此期间,中科建设多次以该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异议向法院申诉,最终因远牟置业的破产,这些抵押物的拍卖被中止。

  2019年11月27日,芜湖鑫德伍号又以11.22亿元的价格公开转让其持有的远牟置业的债权,不过记者查询发现,至今并没有人接盘。

  随着近两年多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放缓,商业楼宇价值下滑,时隔三年后,新虹桥中心大厦的这些资产是否还能覆盖上述五位债权人的债务?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市场询价情况,上述远牟置业拥有的新虹桥中信大厦的成交价已不能覆盖其债务,加之芜湖鑫德伍号高达24%的违约利息,对其他四位债权人而言,将意味着零受偿。

  “资本市场,时间就是金钱,谁都不愿意拖泥带水,”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芜湖鑫德伍号欲通过拍卖抵押物和转让债权的方式尽早脱身”。但199位投资人却不希望远牟置业的这些资产很快被处置。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眼下如果处置这些资产,一是价低,二是连租金也断了,我们希望再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我们的权益,也是通过时间换空间。”

  相关报道

  “中科系”繁杂债务乱象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建设”)及其旗下200多家子公司备受市场关注。

  自2018年5月起,中科建设及其旗下诸多子公司发生了债务兑付违约,2019年11月21日,中科建设进入预重整。2020年4月16日,中科建设预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截至3月下旬,中科系共收到740份债权申报,涉及债权人2035名,申报总额699.23亿元,且其中500多亿元债务,中科建设找不到对应的台账。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截至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管理人收到了1000多份债权申报,但管理人还未审核完这些债权。

  接近中科建设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科系内部管理及其混乱,分公司众多,人员不够,子公司与母公司常常是同一班人马。记者致电中科汇通,一位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科汇通证章等资料使用都由总公司——中科建设管理。

  记者试图采访中科建设,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在重整阶段,不便透露公司的相关情况。

  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发现,在其机构设置上,中科院的院机关有办公厅、学部工作局、科技促进发展局等13个机构,而行政管理局并不属于其直接的“院机关”,而是属于其“院属机构”中的“其他单位”。这其中,有何差别?记者就此采访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又将记者的采访函转至行政管理局,该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其领导表示,不方便回复记者的采访。

  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网站介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行管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管理局,成立于1955年。1991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科院对院部机关进行了改革,行管局成为其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承担着中科院京区行政后勤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行管局旗下尚在业存续的全资子公司有四家,其中中科建设和中科行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行发”)分为两家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企业。

  这两家企业旗下有下设诸多分子公司,总体而言,行管局旗下企业呈“伞状”式分布,其中中科建设及其旗下众多子公司自2018年以来出现了债务危机,最终走向破产、重整。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建设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工程局,系军转地综合性企业。1999年划归于中国科学院管理。公司原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2014年总部迁入上海。

  目前该公司控股各级分公司、子公司和285家,主营业务包括投融资、城市配套服务、房地产开发贸易、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文化旅游、能源交易等多个板块。

  截至目前,中科建设背负90次失信信息,股权被冻结167次,13次行政处罚,还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列入黑名单。

  此外,2019年8月27日,其下属公司中科建飞总经理俞某被上海市纪委带走协助调查。

  据相关基金说明书介绍,中科建飞是中科建设投资业务的主要平台,致力于打造金融与资金相结合的全产业链。

  如今,中科建飞已脱离中科建设,股权穿透后,其实控人即为行管局旗下另一企业——中科行发。

  目前,中科建飞也处在破产重整中。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5月以来,中科建飞及其法人代表徐翔被限制高消费28次,被法院强制执行16次,股权冻结68次,被列入失信企业13次。

责任编辑:覃肄灵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