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经理参考:信托非标资金池风险规模有多大?
摘要 一周重点关注:●国务院发布西部大开发新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首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4月70城房价:5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唐山领跑●银保监会将研究是否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银行理财子公司大动作,多家基金公司中标委外●券商资管规模连降22个月后首次回升●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7
一周重点关注:
● 国务院发布西部大开发新政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首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
● 4月70城房价:5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唐山领跑
● 银保监会将研究是否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
● 券商资管规模连降22个月后首次回升
● 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7.78万亿 再创历史新高
● 银保监会:对于资金信托投资非标比例限制将出台配套文件
● 高管频“换血”! 年内25家信托公司现人事变动
● 首期信托业标准化监管数据完成采集
● 信托产品平均收益持续走低,部分产品已向6%靠拢
●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首批受托人有3家信托公司入围
●【观察】信托非标资金池风险规模有多大?
●【观察】MLF利率“按兵不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干货】资管业五大趋势性变化和五项应对策略
一、财经视点
■ 国务院发布西部大开发新政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5月17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意见披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深入推进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点评:如今,中国正在迎接新一轮改革开放,将逐渐摆脱西方经济体系的笼罩,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经济腹地,在此背景下,西部的新一轮开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首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引发的不确定性风暴中,中国政府放弃数十年来设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做法,并表示将继续增加刺激措施。李克强总理周五上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的演说,新的关注重点在于稳定就业和投资。李克强还说,北京仍然致力于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点评:在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设定目标是有风险的。年度经济目标对经济政策有如紧身衣,放弃几十年来的传统做法,可让政府摆脱束缚。如今的挑战是在没有GDP目标下仍能有效指引预期。
■ 4月70城房价:5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唐山领跑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与上月相同或略有扩大,一线城市二手住宅同比涨幅扩大。其中,唐山涨幅1.8%领跑,北上广深分别跌0.3%、涨0.6%、持平、持平。二手房来看,70城中38城环比上涨,26城下跌。成都涨幅2.1%领跑,北上广深分别涨1.1%、涨1.2%、持平、1.7%。
点评:从数据来看,继3月份楼市整体回归常态后,4月份不少城市热度快速上升,楼市整体复苏节奏明显快于预期,房价开始出现一定分化,部分城市房价开始出现上升,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中。
■ 反洗钱监管加码,第三方支付频收大额罚单
严监管持续,第三方支付机构戴“紧箍”。5月21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已收到25张监管罚单,罚没金额合计超2.38亿元,其中不乏上亿级罚单,也再现多家机构被多次处罚。对比上年同期数据发现,今年支付机构被罚金额超上年的5倍,单次被罚金额大幅增加,反洗钱监管趋势加码。
点评:在行业强监管大背景下,支付市场寡头效应逐渐凸显,小型支付机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为了牟取暴利,部分小型支付机构不惜铤而走险,甚至参与到犯罪活动的业务链条中。
■ 美参议院新法案剑指中概股 但中企料不会轻易放弃赴美上市
周三,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法案,可能导致一些中国公司被禁止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上市,但鲜有人预计中国企业会完全放弃美国这一上市地点。周三通过的这项法案将要求企业证明它们不在外国政府的控制之下,或把审计权交由美国的会计机构来确定这一点。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着特朗普政府越来越大的敌意,而去年一连串令人失望的IPO交易也增添了焦虑。
点评:现在赴美上市的条件变得更加苛刻,许多中国公司可能会选择去香港上市。香港进行的改革将欢迎那些中资股ADR到香港第二上市,而还未上市的加权表决权股公司则能在香港进行第一上市。
■ 财政部: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5%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财政部5月19日发布了今年1至4月财政收支情况,总体来看,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收支均呈现出同比下降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非税收入9052亿元,同比增长1%。
■ 工信部: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5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基本达到正常水平。4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苗圩表示,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二、同业新闻
■ 银保监会将研究是否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影响如何?破除影子银行“顽疾”成效如何?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限临近不足8个月,是否会进行延期?5月18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对上述热点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据介绍,在疫情影响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在预期范围内;经大力整治,三年来已累计压降影子银行16万亿元,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对资管新规整改大限将至,监管是否会作出延期决定,上述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将研究是否进行小幅适度调整”。
点评:监管一方面坚持大的改革原则不放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延长时限是有必要的。
■ 银行理财子公司大动作,多家基金公司中标委外
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借助公募基金等权益见长的资管机构投资能力,发力布局FOF、定增等含权益资产的产品,以期增厚收益。近期,建信理财新发的多款FOF、定增类理财产品的投资合作机构名单中,出现广发、财通、交银施罗德、中欧、汇添富等多家基金公司身影,华夏基金近期备案了名为工银理财海外债QDII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点评:近期随着传统固收业务收益率走低,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固收增强及权益类产品的意愿加大,除了招银理财等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倾向自己管理之外,部分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由于管理规模较大,还是需要依靠委外的形式进行管理。
■ 券商各大部门对接银行理财子公司
近日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说明书中发现,参与产品理财投资的合作机构中,除基金公司外竟有不少券商“身影”。多位券商人士表示,现在投行部、资管部、研究所还有机构经纪业务部门都在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接合作,可谓“全员出动”。
点评:券商通过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强同业合作的方式,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补齐“短板”,为A股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 券商资管规模连降22个月后首次回升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两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快速发展7年之后,从2018年开始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转型之痛”。在历经近两年的“阵痛期”后,券商资管逐渐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券商资管业务正在进入增长新周期:一是证券公司资管产品规模在连续22个月下滑后,首次实现增长。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证券公司资管规模为9.17万亿元,较上月增长0.02万亿元。二是今年前四个月券商资管子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均实现飘红。
点评:整体来看,目前券商资管以大固收业务为主,在流动性持续宽松下,机构客户委外投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券商大集合转公募持续推进,在机构和零售两端发力下,预计今年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有望进入增长周期。
■ 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7.78万亿 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昨日公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达到17.78万亿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点评:4月份,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海外疫情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边际减弱,沪深两市股指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权益基金净值规模随之走高。另一方面,债市在利率下行预期和低利率环境下维持牛市状态,也促使相关基金产品净值规模增长。
■ 银行高管密集变更,今年至少6家换董事长或行长
近日,目前在A股IPO排队、资产规模达3300亿元的兰州银行行长迎来变动,担任该行多年的行长张俊良调任甘肃省金控副总经理。据财经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董事长或行长出现变动的银行至少有6家,涉及的银行类型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等多种类型银行。其中,董事长、行长“换血”最彻底的当属新网银行,该行董事长、行长在一个月内均发生变更。
■ 银保监会已针对中国银行(601988,诊股)“原油宝”事件立案调查
5月19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回应。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发生以来,银保监会持续高度关注,要求中国银行与客户平等协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据中国银行披露,该行与客户和解签约率已超过80%,并正在全方面梳理审视产品设计、业务策略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和流程。该负责人表示,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银保监会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银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提醒金融消费者理性投资,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
■ 朝阳永续等四家机构被暂停私募基金募集业务
近期,中国基金业协会一口气叫停了包括朝阳永续在内的4家基金销售机构的私募基金募集业务,这些机构多是因为在内部控制、人员管理、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风险。今年以来,已经有8家机构被协会叫停私募基金募集业务,部分机构要求整改后再恢复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在私募基金销售方面存在较多“擦边球”的行为,但未来销售乱象将被整治,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行业格局也会向头部聚集。
三、信托动态
■ 银保监会:对于资金信托投资非标比例限制将出台配套文件
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稳妥有序推进整改。对于资金信托投资非标比例限制的问题,监管部门将吸收采纳社会各界的有益意见,在新规正式印发后将出台配套文件,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 高管频“换血”! 年内25家信托公司现人事变动
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高管发生变动,5月21日,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年内至今已有25家信托公司高管发生变动,包括北方国际信托、爱建信托、五矿国际信托、粤财信托、万向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变动类型涵盖董事长、副总裁、总经理等多个职位。在分析人士看来,高管变更,会给信托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思路、解决方案和新的业务来源,重大的人事调整很有可能会给公司的业务侧重、人员结构、公司治理模式带来较大变化。
■ 专家闭门探讨资金信托新规 50%非标比例限制值得再考虑
据了解,一场由多位监管人士、信托公司高管及其他同业高管共同参与的闭门会议日前举行。与会专家对资金信托新规的讨论主要聚焦于三点:其一,非标债权投资比例限制;其二,信托私募定位;其三过渡期与政策差异化。有与会专家表示,“目前虽然信托资管、基金资管、银行资管、保险资管等都统一在资管新规要求之下,但仍分别在不同部门的监督管辖之下,监管标准仍有差别。考虑到直接融资为信托发展的方向,以及信托在银保监会管辖之下的现实条件,以及对非标比例的限制,信托业保持一定的集中度是必要的。所以,考虑目前金融的现状和信托公司发展的实际,50%的划定值得再思考。”
■ 信托产品平均收益持续走低,部分产品已向6%靠拢
近期,新发行的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下行,目前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大概在7.5%左右。而在个例方面,甚至出现了一些预期收益率靠近6%的产品,例如江苏信托近期的“鼎信三百零二期(盐城亭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业绩比较基准(预计收益率)在6.3%~6.8%。一时间,市场上关于“资产荒”的担心多了起来,更有消息称一些信托产品要靠“抢”才能买到。一位资深信托从业人士对本财经记者表示,近期信托产品收益率下降,与当前政策下整体流动性较为宽松有关,无风险收益率明显下降,带动各类利率均有下降。
■ 首期信托业标准化监管数据完成采集
近日,截至5月15日,全国各信托公司(除1家因系统原因前期已向银保监会和属地监管局报备同意延期外)已完成首期管理类数据报送,这也标志首期信托业标准化监管数据成功采集、安全入库。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监管要求及中国信登向全国各信托公司下发的《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关于采集标准化监管数据的通知》精神,各信托公司应于每月15日前(遇节假日顺延)将信托业标准化监管数据报送至中国信登,并在2020年5月15日前完成首期管理类数据报送工作。
■ 信托销售两重天:有公司15分钟卖完,新时代信托歇业
资金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货基收益率跌破2%,银行理财收益率在4%以上的也不多。相比之下,信托产品收益率虽有下行,但仍处在较高位置,大型信托公司产品目前销量走俏,供不应求。门槛一般100万元起,低于300万元的都难以预约到。“我们的产品一直卖得不错,现在更是如此。不久前,一款额度为1.75亿元的房地产信托产品15分钟卖完,还有投资者没有抢到,有5100万元资金在排队。”一家行业头部信托公司人士称。不过,信托业内分化更加剧烈。一些中小信托公司开始掉队,产品募集金额和数量大幅减少。例如,5月初至今,新时代信托就处于歇业状态,还没有发售新的信托产品。
■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首批受托人有3家信托公司入围
5月22日下午,交易商协会发布首批受托管理人名单,农业银行(601288,诊股)、民生银行(600016,诊股)、宁波银行(002142,诊股)、华润信托、建信信托、中航信托、汇达资产、金杜律所、大成律所9家机构已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受托管理人业务指引(试行)》完成业务筹备,能够有效开展债务融资工具受托管理人业务,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再次取得实质性进展。
■ 华夏幸福(600340,诊股):与中融信托签署11亿元永续债权投资合同
5月15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拟与中融信托签署《永续债权投资合同》。本次交易拟由中融信托设立信托计划,并通过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资金向华夏幸福进行永续债权投资,金额为不超过11亿元人民币,投资期限为无固定期限。据悉,该永续债权投资资金将用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产业新城PPP项目的开发建设。
■ 延期产品再度延期 国元信托称本月底前完成兑付
近日,有投资者反馈,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已延期兑付的“国元·安盈·20170503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再度未按期给付,本应于2020年5月15日偿还兑付30%信托贷款及到期利息至今仍未到账。针对投资者所反映情况,国元信托表示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兑付延期,当地政府正在筹措资金并承诺于十个工作日内还清该笔款项。同时,国元信托表示,目前已积极应对,于5月16日派部门经理、项目经理进驻催收。
四、市场观察
■ 信托非标资金池风险规模有多大?
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申明,信托公司应当做到每只资金信托单独设立、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单独清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不得将本公司管理的不同资金信托产品的信托财产进行交易。这无疑对非标资金池来说是一个最后的时刻。那非标资金池目前有多大规模,有多大风险?
主要观点:
1、非标资金池规模。
从66家信托公司已发布的年报来看,截至2019年底,主动管理型产品中其他投资类余额共1.47万亿元,大多数信托公司会将资金池业务归入到其他投资类项目中,所以这1.47万亿元估计有一大半都是资金池的规模。从上面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目前信托公司资金池规模接近万亿,非常庞大。
2、非标资金池主要问题。
(一)不透明。投资者根本不知道所投资的具体项目,所以也无从判断风险,万一投向高风险的项目或者去接盘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呢?
(二)出现了风险不好追偿。一般的信托产品,有明确的融资方和还款来源,还有抵押、担保等增信措施。万一项目出现风险问题,可以直接找到融资方、担保方等采取措施追偿,但资金池的项目出问题后,先得弄明白融资方是谁,以及根据融资的交易结构,有什么手段可以追偿,资金池项目出风险后的追偿难度更大。
(三)风险过度集中。客观地说,信托公司肯定会尽力保证资金池兑付,出了问题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化解办法,但是募集资金端并不能把控,当存量资金枯竭,就会集中爆发兑付风险,而且,从法律上来说,就算是资金池产品,信托公司也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
3、非标资金池通过期限错配募集资金,以短借长投的方式展开运作,在借新还旧过程中,如果持续出现项目收益不能覆盖融资成本的情况,恐怕就会形成信托版的“庞氏骗局”。
■ MLF利率“按兵不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5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4月持平。5月MLF利率为何保持不变?
专家观点:
王青:经过2月以来的降准、大规模流动性注入以及多次调降政策利率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移,当前市场流动性已处于较高水平。今年5月初以来,DR007等利率已经处于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监管层已认为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短期内进一步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需求较低。
解运亮:央行依照惯例在月中开展MLF操作,但并未下调MLF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定力和底气,背后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相比海外央行,中国央行定力明显较强,底气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较好,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看点在于结构性工具。
张旭:今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投放主要依靠于降准、定向降准以及MLF,这类工具已经可以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逆回购操作的意义,一是熨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短期波动,二是在有突发事件时进行逆回购操作并引导调整中标利率。
■ 一周信托、资管产品市场综述
信托:
1、本周集合信托成立市场转冷,募集规模大幅下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有138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9.80%;募集资金135.77亿元,环比减少38.95%。
2、本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遇冷,发行规模有所下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32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183款,环比减少13.68%;发行规模284.07亿元,环比减少13.37%。
3、本周各投向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募集规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据统计,本周金融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67.62亿元,环比减少7.69%;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32.06亿元,环比减少38.75%;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23.69亿元,环比减少49.22%;工商企业类信托募集资金7.39亿元,环比减少85.25%。
资管:
五、干货推荐
■ 资管业五大趋势性变化和五项应对策略
疫情冲击之下,资管行业趋势性变化的方向也更加清晰。资管行业产品转型需注意五个趋势性变化:第一,低利率环境将持续存在;第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第三,全球宏观杠杆率提高;第四,资管行业费率持续下行;第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蕴藏巨大机遇。
资管行业产品转型需注重五个趋势性变化
资管行业产品转型不是短期行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进入倒计时,毫无疑问,新规是推动资管行业转型的直接动力,但是新规重在规范,意在促进行业更加平稳发展。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资管机构还应重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环境的冲击是巨大的。疫情冲击之下,资管行业趋势性演变的方向也更加清晰。资管行业产品转型要顺应这些趋势性变化,才能获得更好发展。我个人认为,未来有五个趋势性变化。
第一,长期低利率环境。事实上,负利率环境不是疫情爆发以后才出现的,日本和欧洲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处于零利率或负利率的环境之中。目前,负收益率债券总额已达15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增加。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发展本就陷入低迷,加上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未来低利率环境或将持续较长期间,这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巨大挑战。
第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升温。近几年来,英国完成脱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抬头。疫情冲击在短期内可能引起部分资产市场风险暴露,但这并非关键;关键要看中长期,疫情冲击可能催生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加剧,可能改变依赖价值链分工的全球化体系。我认为,中美冲突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最大风险因素。疫情影响之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二者整体将加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应该说,全球化的进程很难被逆转,但是疫情过后,全球化的形势和内容必将发生改变。
第三,全球宏观杠杆率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缺乏足够量级的新的增长动力,全球经济增长对于债务扩张的依赖度不断提高,使得全球债务水平快速增长,总体杠杆率触及新高。到2019年三季度末,全球债务总额达到253万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相当于当时全球GDP的约3.2倍。疫情全球爆发之后,欧美市场采取了非常积极的刺激政策。为了对冲疫情影响,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政策,加大货币投放,推动信贷扩张,这也阶段性地推动了我国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提高。
第四,资管行业费率持续下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9年末,全球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美元。2019年8月末,美国市场中被动投资股票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2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规模。被动投资产品的费率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基金,所以资管行业整体费率不断下降成为了一个趋势。另一方面,现在国际领先的被动投资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内资本市场中,国外机构将与国内机构同场竞技,资管行业整体费率的下行趋势将会继续。
第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蕴藏巨大机遇。从国际视角看,全球资产出现轮动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近期国际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全球资产重新配置的趋势不可更改,这对我国而言是一个机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的总量也在世界前列,但目前全球资金在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仍然与中国市场的总量不相适应。由此来看,全球资产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加重将成为趋势。
从中国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家庭财富增长,但尚未形成与家庭财富相匹配的财富结构。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但在这些家庭的财富结构中,银行存款和房地产投资的占比仍然较高,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类资产的占比较低。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的收益将难以满足需要,国内家庭增加投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将成长期趋势。同时,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也推动国内家庭选择专业机构进行资产管理。
综合以上五点来看,资管行业产品转型除了要考虑短期的疫情影响,更要注重长期的趋势变化。
资管机构应对行业趋势性变化的五个策略
面对上述趋势性变化的挑战,资管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应对。
第一个策略,增加另类资产和多资产产品的供给,以应对低利率环境。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行,使得传统债券类资产的收益率不断下降。由此,增加另类资产配置,加强多资产策略开发是应对利率下行的有效办法。从国内视角出发,由于融资环境较为宽松,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获取难度加大,资管机构需要对另类产品业务进行优化。一是要顺应政策导向,重点开发以新基建为投资方向的资管产品,分享政策红利。二是要加大创新力度,灵活运用永续型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等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丰富资管机构另类产品的配置选择。
除了增加另类资产外,加强多资产产品供给,推出“固收+”等收益增强型策略,也是低利率环境下资管机构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
多资产策略开发需要资管机构具有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资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全资产类别的研究能力,做好战略和战术配置,为投资人在波动市场中提供具有绝对收益特征的多资产产品供给。这里的“绝对收益”不是说保本保收益,而是要通过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多资产组合,形成具有绝对收益特征的结果。
第二个策略,提升直接投资比重,助力降低宏观杠杆率。资管行业需要加大直接投资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以应对宏观杠杆率提升带来的风险,特别地,资管机构要发展覆盖各级市场的权益投资能力,灵活运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加强权益型产品的开发。
近日,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正式起步,这对资管行业而言意义重大,为盘活我国的存量基础设施类资产提供了有力抓手。据相关测算,1981年至2018年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存量总量大概是420万亿元,如果按照标准公募REITs产品发行,其将大致盘活4万亿-12万亿元资金,意味着未来或将带动20万亿-40万亿元的直接投资。其将促进地方政府降低杠杆水平,回收资金并投资于新基建领域,实际上是盘活存量、搞好增量的重要举措。由此,资管机构应该把握机遇,加强对REITs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三个策略,在产品设计方面,应立足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特别关注产业升级。在当前的逆全球化形势下,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发生变化,中美贸易争端一方面会导致低端供应链加速向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减少对高端供应链产品的依赖。全球产业链的回流趋势会对国内部分低端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倒逼我国提高高新技术水平,在高端供应链上加强进口替代。因此,资管机构在制定产品投资策略时,应把握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产业升级的机遇,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和投资。
产品业务转型要立足于国家战略方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体来看,一是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开发服务国家战略的各类主题产品,围绕扩大内需、产业链转型升级、补短板以及传统和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二是研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资管产品和供应链金融产品,有效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快开发ETF(Exchange Traded Fund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服务境内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第四个策略,重视科技赋能,以应对低费率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低费率环境下,资管机构既要加强产品供给能力的建设,也要重视科技赋能,推进资管业务的智能化。通过科技赋能,形成端到端、全覆盖的资产管理业务智能化体系,在营销端、投资端和运营端等各个方面降低人力成本,是资管机构应对低利率、低费率环境的重要途径。资管机构一定要具有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产品的能力,同时必须控制成本增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个策略,丰富产品供给,把握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机遇。为了把握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扩张带来的机遇,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提供丰富的产品供给,以货架式的模式为投资人提供策略和产品选择,并为投资人提供基于各类型投资策略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形成丰富多彩的资产管理生态。
我所在的中国人寿(601628,诊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应该说是市场上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类似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要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品组合能力,搭建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的丰富产品线。对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应既能够提供标准化的资管产品,也能够提供非标准化的产品,同时降低投资门槛,发挥规模效应,节约管理成本,这是全能型资管机构的标配。而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而言,更应偏重突出特色和精品度。
对资管行业监管政策的四点建议
第一,尽可能减少不同资管产品监管政策的差异性,统一监管规则以消除监管套利。
第二,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对永续型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REITs和债转股产品进行投资,允许保险资管机构自行发行REITs等资产证券化创新品种。
第三,进一步提升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上限,充分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拓宽险资可投资非上市股权的行业种类。
第四,在统一监管的背景下,协调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和其它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在集中度、投资范围等方面进行优化。